- 年份
- 2024(12364)
- 2023(17901)
- 2022(15659)
- 2021(14781)
- 2020(12518)
- 2019(28950)
- 2018(28932)
- 2017(56042)
- 2016(30597)
- 2015(34656)
- 2014(34945)
- 2013(34386)
- 2012(31889)
- 2011(28861)
- 2010(28927)
- 2009(26659)
- 2008(26287)
- 2007(23709)
- 2006(21009)
- 2005(18318)
- 学科
- 济(126984)
- 经济(126839)
- 业(89831)
- 管理(85173)
- 企(66604)
- 企业(66604)
- 方法(57055)
- 农(54507)
- 数学(50048)
- 数学方法(49343)
- 农业(36353)
- 财(32504)
- 中国(32191)
- 业经(31059)
- 地方(27330)
- 学(26257)
- 制(24839)
- 贸(22351)
- 贸易(22343)
- 易(21653)
- 务(19759)
- 财务(19676)
- 财务管理(19622)
- 理论(19213)
- 银(18720)
- 银行(18664)
- 技术(18580)
- 企业财务(18562)
- 环境(18506)
- 和(18263)
- 机构
- 学院(437052)
- 大学(434328)
- 济(173199)
- 管理(172500)
- 经济(169234)
- 理学(149306)
- 理学院(147699)
- 管理学(144928)
- 研究(144838)
- 管理学院(144158)
- 中国(109667)
- 京(91825)
- 科学(91579)
- 农(87317)
- 财(78193)
- 所(73688)
- 业大(70841)
- 中心(68543)
- 农业(67271)
- 研究所(66834)
- 江(66285)
- 财经(62199)
- 范(58079)
- 师范(57571)
- 北京(57556)
- 经(56495)
- 州(53370)
- 院(51905)
- 经济学(50512)
- 省(46906)
- 基金
- 项目(296604)
- 科学(231956)
- 研究(216803)
- 基金(213198)
- 家(185478)
- 国家(183854)
- 科学基金(157368)
- 社会(134932)
- 社会科(127381)
- 社会科学(127344)
- 省(118252)
- 基金项目(113543)
- 自然(102723)
- 自然科(100245)
- 自然科学(100216)
- 教育(99574)
- 自然科学基金(98375)
- 划(97885)
- 编号(90589)
- 资助(87629)
- 成果(73264)
- 重点(66118)
- 部(65062)
- 发(63404)
- 课题(61719)
- 创(60740)
- 科研(56773)
- 创新(56711)
- 教育部(55226)
- 大学(54914)
- 期刊
- 济(193792)
- 经济(193792)
- 研究(124442)
- 农(86004)
- 中国(83102)
- 学报(71811)
- 科学(65130)
- 财(59942)
- 管理(58595)
- 农业(58214)
- 大学(54698)
- 学学(51657)
- 教育(46813)
- 融(39676)
- 金融(39676)
- 技术(38596)
- 业经(36712)
- 财经(29342)
- 经济研究(28251)
- 业(27844)
- 问题(26810)
- 经(24998)
- 版(23414)
- 图书(22508)
- 技术经济(21453)
- 理论(20993)
- 科技(20627)
- 统计(20238)
- 资源(19814)
- 现代(19303)
共检索到640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周丽 夏玉莲
随着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瞄准目标偏差、脱贫绩效边际递减、返贫时有发生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有效扶贫脱贫对当前的乡村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探讨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对农户脱贫的影响。第一,组织参与的治理方式能够提高村庄治理的有效性,对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户脱贫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政府主导的治理方式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大,但在我国贫困地区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贫困地区的政府功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在眉睫。第三,农民自治对农户脱贫的影响明显但作用最小,可能原因是受参与机会和渠道的制约。基于乡村多主体治理的复合型扶贫脱贫途径,从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户"内生型"脱贫以及"主动"脱贫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全面脱贫攻坚的一个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对当前水利、道路、农技服务、农村文化活动等公共品的满意度较低。民主参与是乡村公共品提供及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调查发现农户在当前的乡村治理及已有公共品项目建设中的参与程度都很低。对未来公共品再建中参与意愿的调查发现,农户对项目预算管理以及监督的参与意愿很强,但是在融资和项目决策上对政府依赖度较高、参与意愿较低。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发现农户对项目的监督会显著提高农户对项目的满意度。本文结论认为促进乡村治理转型,提高民主参与水平尤其是扩大农户对公共事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满意度 农户参与 乡村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小溪 王磊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进脱贫农户生活持续改善的重要时期。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全面剖析脱贫农户生活持续改善面临的制约性因素,并从生计资本积累、生计策略优化、生计能力和脱贫动力提升等层面提出促进脱贫农户生活持续改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农村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消除区域物价差异和家庭规模经济的方法识别贫困人口,利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贫县)与非国贫县的扶贫政策差异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脱贫的异质性影响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国贫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脱贫效应显著高于非国贫县,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差别可能来源于我国扶贫开发瞄准国贫县背景下,国贫县社会资本更强的资源俘获效应。文章还考察了社会资本脱贫效应的异质性,发现政府相关和本地社会资本的脱贫效应更强。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户脱贫 资源俘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农村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消除区域物价差异和家庭规模经济的方法识别贫困人口,利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贫县)与非国贫县的扶贫政策差异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脱贫的异质性影响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国贫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脱贫效应显著高于非国贫县,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差别可能来源于我国扶贫开发瞄准国贫县背景下,国贫县社会资本更强的资源俘获效应。文章还考察了社会资本脱贫效应的异质性,发现政府相关和本地社会资本的脱贫效应更强。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户脱贫 资源俘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桂颖 吕东辉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行为 社会嵌入 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桂颖 吕东辉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行为 社会嵌入 农户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冰冰 王曙光
本文利用全国10省17村494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村社区公共品提供中社会资本、村庄特征对于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参与程度和社会资本的因子,并进行OLS及稳健性回归,结论发现农户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在乡村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程度具有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农户的"公共意识"、"政治意识"、"社团互助"、"社区认同"、"社区信任"等因子。村庄特征对于农户公共品提供中的参与行为也产生显著影响,村庄的流动性提高会降低农户的参与程度,但是村庄的封闭性和合作化程度提高会提高农户的参与程度。同时,公共品提供中对于农户的号召会对农户的参与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设中召开村民大会能显著提高农户的参与...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社会资本 农户参与 乡村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文梅 乔金笛 高雪萍 彭泰中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收入结构 贫困退出 中介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会 赵敏
"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精准扶贫方略"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的发挥低保政策兜底作用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山西省Y县838家农户调研资料为依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获得低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保识别已经由收入的单维测度走向医疗、教育等多维测度,但仍能够较为准确的覆盖到低收入人群;病残人员、在校生对于低保的获得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资源的分配更倾向于建档立卡户;家庭劳动力人数与获得低保帮扶呈负相关;医疗卫生支出、文化教育支出、耕地面积对低保获得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焱 邵源春 冯璐 方俊智
云南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其贫困户的脱贫潜力直接影响到中国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以及脱贫后脱贫成效的巩固和小康社会的建成。以云南贫困农户脱贫潜力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素质、生产生活条件、受教育情况、经济情况和社会保障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建云南贫困农户脱贫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科学测度和评价云南省及下辖16个州市贫困农户的脱贫潜力和空间格局,探讨影响云南省及下辖16个州市农户脱贫的重要因素。结果发现:云南整体贫困程度深,总体脱贫潜力弱;各州市贫困户的脱贫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大理、迪庆、西双版纳、昆明、德宏和临沧的脱贫潜力较高,而昭通、普洱、文山、怒江、曲靖的脱贫潜力低;空间关联上,贫困农户脱贫潜力的差异性大于集聚性,州市之间的辐射、带动效应弱。研究结果有助于辅助和支撑各级政府制定更为精准、科学、有效的脱贫策略和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自强
森林资源丰富与贫困聚集并存,且"均山"改革下的林地细碎化又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而通过林地流转实现贫困缓解却存在树种依赖。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监测数据,在分树种测算农户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将林地流转引发的效率变化对农户经营收入影响产生的绝对减贫效应和相对减贫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林地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同农户间的效率差异明显;经营杉木与松木的农户通过林地流转能够实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缓解,但对经营果树而言,生产效率更高的农户从林地流转中获益更多,形成相对剥夺,农户间相对贫困加剧;毛竹经营不存在规模依赖,林地流转也不存在减贫效应。林地流转的政策鼓励需要考虑利益导向,同时关注村庄内部的不平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晓嘉
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并选择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7524个农村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检验教育对于农户贫困状况的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的贫困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其中,对于绝对贫困群体,延长受教育年限对其工作收入仅具有微小的正效应;但是对于相对贫困群体,延长受教育年限可以显著增加其工作收入。来自政府部门的补贴同样能够显著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但是其系数要明显小于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贫困农户受"能力贫困"的因素影响相对较大,低下的受教育水平...
关键词:
受教育年限 政府补贴 贫困农户 联立方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合作社的跨期贫困治理逻辑——基于是否脱贫摘帽区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2017-2020年数据分析
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耦合性分析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基于西南五省份的分析
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农业产业多中心治理研究
脱贫农户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数据
基于农户感知的乡村振兴效度提升对策研究——来自L市的调查和实证分析
乡村清洁工程:农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
云南省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接路径研究——基于文化与农业要素融合视角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户脱贫?——基于CFPS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