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3)
- 2023(6997)
- 2022(5949)
- 2021(5823)
- 2020(4757)
- 2019(10846)
- 2018(10804)
- 2017(21874)
- 2016(11917)
- 2015(13198)
- 2014(13149)
- 2013(12975)
- 2012(12307)
- 2011(11348)
- 2010(11798)
- 2009(11078)
- 2008(11041)
- 2007(10175)
- 2006(9529)
- 2005(8531)
- 学科
- 济(49237)
- 经济(49180)
- 农(45658)
- 业(43576)
- 管理(30995)
- 农业(30303)
- 企(22418)
- 企业(22418)
- 方法(15825)
- 业经(15381)
- 数学(13857)
- 数学方法(13652)
- 中国(12669)
- 制(12449)
- 策(12186)
- 财(11530)
- 地方(10753)
- 农业经济(10142)
- 贸(10008)
- 贸易(10003)
- 及其(9938)
- 易(9824)
- 土地(9520)
- 发(9329)
- 政策(9233)
- 村(9166)
- 农村(9158)
- 学(9148)
- 银(8836)
- 银行(8830)
- 机构
- 学院(173661)
- 大学(167816)
- 济(76372)
- 经济(74860)
- 管理(70535)
- 理学(60732)
- 理学院(60176)
- 研究(59681)
- 管理学(59356)
- 管理学院(59036)
- 农(49421)
- 中国(48532)
- 农业(37482)
- 科学(34811)
- 京(34609)
- 财(34257)
- 业大(31624)
- 所(30399)
- 中心(29064)
- 江(27913)
- 研究所(27252)
- 财经(26240)
- 经(23831)
- 农业大学(22808)
- 范(22392)
- 师范(22230)
- 经济管理(21943)
- 北京(21473)
- 州(21458)
- 经济学(21195)
- 基金
- 项目(111436)
- 科学(88790)
- 研究(85945)
- 基金(81210)
- 家(70049)
- 国家(69318)
- 科学基金(59487)
- 社会(54932)
- 社会科(51537)
- 社会科学(51528)
- 省(43597)
- 基金项目(42755)
- 编号(37534)
- 教育(37503)
- 自然(37191)
- 自然科(36311)
- 自然科学(36306)
- 划(35979)
- 自然科学基金(35692)
- 资助(33062)
- 成果(30723)
- 农(29084)
- 部(25911)
- 发(25388)
- 课题(24211)
- 重点(24071)
- 创(22639)
- 性(22547)
- 制(22297)
- 国家社会(22180)
共检索到268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长云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农户耕地转入的数量和价格、农户耕地转入的方式和来源、转入耕地的原因、意愿和主要用途等,可得出如下结论:当前,一些地方农户转入耕地的"非粮化"现象比较突出,应客观看待耕地流转租金收入的"双刃剑作用";审慎权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支持兼业农户的关系,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放到社区亲和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进一步引导农户利用耕地流转合同保护耕地流转的合法权益,发挥农场类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
耕地流转 新型农业经济主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美球 肖鹤亮 何维佳 邓爱珍 周丙娟
论文利用江西省42个县(区)74个行政村1 39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耕地流转行为与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资源禀赋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外出打工对耕地流出影响最大,是农户耕地流出的最大驱动力;而经济收入与耕地流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耕地流入户的经济收入存在明显低于流出户的经济收入的趋势;地形特征对耕地流出行为有明显影响,地形越平坦,越容易流出,同样耕地越破碎,越不易被流入户接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佟泽鑫 刘帅
[目的]论证农地流转期限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跨期行为选择与家庭分工结构变化的角度,分别构建农地转入户与转出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期为引导与优化流转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助更换模型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长期转入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入土地,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24.8%;长期转出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出土地,其对剩余未流转地块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上升13.6%。短期转出土地的转出户如果长期转出土地,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8.1%;打零工或从事其他不稳定的非农务工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35.9%;自主经营或有受雇稳定的非农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59.9%。[结论]长期的土地转入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入户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鼓励农地长期稳定的向同一用地主体流转。家庭经营决策者的非农就业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流转期限对农地转出户采纳保护行为的负向抑制作用。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弱的兼业转出户,短期的土地转出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其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强化其对于流转地块产权归属的政策信心,鼓励其长期转出地块。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兼业转出户,长期的土地转出行为将显著抑制其采纳保护行为,一方面应该探索其土地承包权退出办法,另一方面则应该鼓励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秀清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农户耕地流转行为,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耕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基于赣、苏、桂三省537份农户问卷调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农户的耕地转出、流入行为,结果表明:东(苏)、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耕地转出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里缺劳力和种地经济效益低,耕地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惟有种地才能增加收入和家里劳力有余。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行为 耕地转出 耕地流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箭 杨钢桥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琳 夏英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011~2015年经营规模在1.33hm~2以上的农户显著增加;(2)样本村耕地流转基本上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自发形式为主,以熟人关系为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3)4省针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补贴总体不足,并且省际之间补贴差异较大。
关键词:
种粮农户 耕地流转 基本特点 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琳 夏英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
关键词:
种粮农户 耕地流转 基本特点 政策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国平
基于农户有限理性和幸福最大化目标,利用国家统计局微观数据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开数据,对"三权分置"下影响农户流转耕地的决策和行为因素进行分析,引入了迄今实证文献较少或尚未考察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农户劳动力结构、农机投入、农业经营组织、农业保险、交通条件、水源、农产品市场、村干部特征等。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劳动力占比显著正向影响流出耕地;农机数量和参加农业保险显著负向影响流出耕地,正向影响流入耕地;参加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村交通条件对流出与流入耕地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乡镇交通条件显著负向影响流出耕地,正向影响流入耕地;水源条件显著负向影响流出耕地;乡镇商品市场个数、合作医疗与养老保险、村干部年龄对村民流出与流入耕地都有显著负向影响,但村干部受教育程度对村民流出与流入耕地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对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4省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程度分为水平分化程度和垂直分化程度,前者用农户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表征,后者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水平表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农户水平分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与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1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2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3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明发 欧名豪
以雷州半岛为例,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耕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75%的农户存在耕地转入或耕地转出行为;(2)影响耕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农业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度、耕地质量、对耕地抛荒的处理、耕地产权认知和惠农政策;针对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促进耕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基于对河北、山东、福建、河南、吉林、新疆、云南、陕西8省4727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并比较各地区耕地流转的差异。调查结果发现:8省耕地平均流转率和流转比例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向主体多元化但仍以本村农户之间为主;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占主导但互换、转让和入股等方式并存;流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生产但个别地区"非农化"现象严重;同时,各地区在流转速度、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用途、流转价格上都存在差异。最后,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土地流转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抽样调查 省际比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系统梳理农户对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机制,并实证分析了土地流转租期和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差异。研究表明:当前农户的恋土情结从无条件的对耕地质量进行掠夺到有意识的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与投入;在农户耕地保护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有土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更有意识进行耕地保护;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而流转方式对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对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研究目的:探讨各类农户兼业行为对其耕地流转方式影响及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共同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素质、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农户农业技术培训、农户低保覆盖;(2)共同影响Ⅱ兼农户与非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非农就业地点;(3)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选择不同耕地流转方式的农户兼业行为特征,显然多于Ⅱ兼农户与非农户。研究结论:提高纯农户与Ⅰ兼农户文化素质,强化耕地流转认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以及提高农户的低保覆盖率,对于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流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应当加快建立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海燕 张家源
农地流转有助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实施保证了农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文章基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30年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理论机制。并基于团队在2022年—2023年对二轮延包试点地区的调研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第二轮土地延包30年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二轮土地延包30年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承包地情况以及农户对延包工作的评价也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二轮延包 农地流转 流转行为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