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1)
- 2023(4878)
- 2022(4191)
- 2021(4088)
- 2020(3351)
- 2019(7476)
- 2018(7429)
- 2017(14998)
- 2016(7899)
- 2015(8514)
- 2014(8296)
- 2013(8282)
- 2012(7614)
- 2011(7160)
- 2010(7439)
- 2009(6806)
- 2008(6567)
- 2007(5910)
- 2006(5405)
- 2005(4734)
- 学科
- 农(44366)
- 济(34694)
- 经济(34649)
- 业(30796)
- 农业(29423)
- 管理(17002)
- 业经(12671)
- 土地(11046)
- 企(10567)
- 企业(10567)
- 农业经济(9869)
- 方法(9086)
- 村(9070)
- 农村(9063)
- 制(8671)
- 发(8273)
- 数学(8131)
- 中国(8124)
- 数学方法(8085)
- 地方(7012)
- 学(6915)
- 发展(6754)
- 展(6750)
- 劳(6706)
- 劳动(6705)
- 收入(6473)
- 体(6467)
- 人口(6432)
- 策(6409)
- 农业劳动(6310)
- 机构
- 学院(111826)
- 大学(105787)
- 济(47783)
- 经济(46934)
- 管理(46109)
- 农(43171)
- 理学(40435)
- 理学院(40052)
- 管理学(39493)
- 管理学院(39306)
- 研究(36605)
- 农业(32762)
- 中国(30984)
- 业大(25262)
- 科学(22092)
- 京(21865)
- 农业大学(20314)
- 中心(18952)
- 所(18565)
- 财(18556)
- 江(17748)
- 研究所(16694)
- 经济管理(15856)
- 业(15156)
- 财经(14771)
- 范(14351)
- 师范(14250)
- 省(14157)
- 经(13564)
- 发(13412)
- 基金
- 项目(75240)
- 科学(59936)
- 研究(57878)
- 基金(55145)
- 家(47622)
- 国家(47071)
- 科学基金(40625)
- 社会(37707)
- 社会科(35137)
- 社会科学(35127)
- 省(30325)
- 基金项目(30324)
- 农(26591)
- 编号(26274)
- 自然(25336)
- 自然科(24738)
- 自然科学(24732)
- 教育(24541)
- 自然科学基金(24304)
- 划(24099)
- 资助(20512)
- 成果(19964)
- 部(17466)
- 发(17185)
- 课题(15820)
- 重点(15791)
- 业(15786)
- 制(15621)
- 创(15399)
- 国家社会(15321)
共检索到167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阳阳 罗建利
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当前,在土地增收功能和保障功能不断下降、非农就业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为什么仍有大量的农户不愿流转土地,而且近几年土地流转呈现"内卷化"。本文尝试从理性视角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分析当前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包括生产外包、劳动分工、兼业化和选择"劳动节约型"农作物。其次分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生活成本的压力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滞后,未来生活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农户面临更高层次的生存理性。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基于"成本—收益"考虑把农业生产不同环节外包,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作为"社会人",农户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作为决策依据,文化、情感等因素是其兼业化和劳动分工的重要因素。最后从动态视角看,代际传递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会影响土地流转的进程。
关键词:
农户 流转土地 生产行为 理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玉珍
本文采用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跨学科方法,分析经济补偿之外农户不愿意进行宅基地腾退的认知及心理因素。影响农户宅基地有偿腾退认知和意愿的因素包括农户个体认知中的禀赋效应、环境不确定下农户的现状偏见与模糊厌恶、信息不完全下农户认知的锚定心理以及群体规范中农户的利他互惠行为等。通过对河南省3地市1105个农户的宅基地有偿腾退认知及意愿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负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户主受教育水平、农户兼业程度等正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禀赋效应抬高宅基地主观估价,负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现状偏见、模糊厌恶、锚定心理导致农户认知偏差,负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从众、利他、互惠行为等群...
关键词:
宅基地 有偿腾退 锚定心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晋洪涛 郭秋实 史清华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但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并不高。本文基于制度嵌入性理论,通过对河南省柘城县农户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家意识”和“面子观”两种非正式制度对传统农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分化对传统农区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各类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较为薄弱。由“家意识”衍生出的乡土情结、落叶归根观念等,是非农户和兼业户不愿退出宅基地的重要原因;“面子竞争”与传宗接代观念的结合使农村形成了激烈的子代婚备竞赛,由此导致的严重代际剥削引发农户对“老有所居”的担忧,并进一步弱化了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传统的“家意识”与“面子观”共同促使农户形成了对宅基地的心理依赖,进而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了很强的削弱作用。当前在传统农区推进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尊重农户“归有其根”“老有所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观念的引导,实现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互补与适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付振奇 陈淑云
本文从户主是否为党员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干部两个维度界定农户是否拥有政治身份,并使用全国28个省份330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拥有政治身份的农户有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的概率要高于没有政治身份的农户,家中有成员是干部的农户发生土地流转的概率要高于家庭成员中没有干部的农户;其次,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拥有政治身份的农户有土地流转意愿的概率越小,在土地转出中也更善于利用政府或村集体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最后,与户主是党员的农户相比,家中有成员是干部的农户在土地流转中更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防止产生因政治身份差异所引起的阶层固化现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1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2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3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晓兰 李江涛 冯艳芬 李景刚 刘吼海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446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活感知、农村社会保障认知、农地政策制度认知、农户金融服务认知6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农地流转行为特征与原因,并剖析了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的农村社会保障认知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且和完善农村社保制度相比,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能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土地调整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而土地抛荒现象受惩罚可能性越大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越大;在当前农村信贷金融市场不健全的背景下,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②家庭耕地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龙静 王静
杨凌示范区较早地推行了土地流转改革,当地农户的借贷行为在此背景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收集整理关于农户借贷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实证分析发现,农户借贷发生比例及借贷金额均有异于以往研究,耕地面积和支出收入比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也呈现正向显著。
关键词:
杨凌示范区 农户 借贷行为 农村金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李宽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税费上涨的压力促使湖北荆门蒋村所在区域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并由此导致在地方政府"土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一种本地要流离的农户与外来要进入的农户之间通过买卖房屋连带"流转"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小农经济逻辑的土地流转实践形式,为我们理解当下规模化经营导向的土地流转试验可能出现的后发效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伍 龙政
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多是从外部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农村土地流转。有鉴于此,本文以农户作为研究视角,探讨其在参与土地流转中的影响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在不同要素资源禀赋下,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偏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家庭年收入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这可更好地解释以民意为导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微观动因 外出务工 家庭年收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谭淑豪
基于2010年7~8月对豫南某市8乡398个农户的调查,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农户风险认知角度对其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农户通常会遇到的风险归纳成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能力风险三类。结果表明:粮食价格变动、家人生病、非农就业能力、信贷获取能力风险的认知显著影响流出意愿;化肥农药价格变动、土地退化和家人生病、非农就业能力和信贷获取能力风险的认知显著影响流入意愿。研究对造成这些差异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继霞 吴丽娟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张,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其中,土地流转后,有一部分农民由于进城失败、土地情结、土地流转到期等原因进行生计方式的“再小农化”,他们重拾土地,以“农民农”、老人农业和妇女农业、“非农-农业”兼业等形式重新经营农业,将农业作为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退路,试图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降低生计风险。事实上,“再小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过渡形式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小农户衔接中重要却被忽略的一环。同时,“再小农化”农民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看似处于被动的局面,实际却又是农民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兼顾个人发展与家庭生计的表现,是小农生命力和韧性的重要体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彦
作为一种社会运作的产物,教师博客是深深植根于当前社会秩序的信息平台,"博客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相对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共享信息,但是,除了"博客教师"个人的力量之外,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社会力量隐藏于博客用户之后,如商业市场力量、教育行政力量、网络技术力量等,它们彼此分立又彼此整合,共同左右着教师博客的发展。
关键词:
教师博客 博客教师 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