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3)
- 2023(9753)
- 2022(8111)
- 2021(7428)
- 2020(6109)
- 2019(13634)
- 2018(13201)
- 2017(25000)
- 2016(13675)
- 2015(14895)
- 2014(14387)
- 2013(14114)
- 2012(12790)
- 2011(11647)
- 2010(11617)
- 2009(10544)
- 2008(10381)
- 2007(9255)
- 2006(8388)
- 2005(7035)
- 学科
- 济(57230)
- 经济(57175)
- 业(46977)
- 农(45331)
- 管理(33615)
- 农业(30100)
- 企(25558)
- 企业(25558)
- 方法(22290)
- 数学(20002)
- 数学方法(19793)
- 业经(18244)
- 中国(14141)
- 财(11444)
- 制(11398)
- 地方(11235)
- 贸(11231)
- 贸易(11228)
- 易(10998)
- 学(10769)
- 发(10206)
- 农业经济(10200)
- 技术(10020)
- 村(8970)
- 农村(8963)
- 策(8878)
- 环境(8537)
- 体(8466)
- 发展(8366)
- 展(8266)
- 机构
- 学院(196743)
- 大学(191028)
- 济(82839)
- 经济(81426)
- 管理(76086)
- 理学(67631)
- 理学院(66942)
- 研究(66921)
- 管理学(65758)
- 管理学院(65439)
- 农(62867)
- 中国(50993)
- 农业(48894)
- 科学(44209)
- 业大(42406)
- 京(38566)
- 所(34999)
- 研究所(32375)
- 财(31919)
- 中心(31835)
- 农业大学(30947)
- 江(28596)
- 财经(26201)
- 业(24627)
- 经济管理(24381)
- 经济学(24200)
- 经(24147)
- 范(23935)
- 师范(23547)
- 省(23521)
- 基金
- 项目(141529)
- 科学(111141)
- 基金(103200)
- 研究(98912)
- 家(93148)
- 国家(92274)
- 科学基金(78141)
- 社会(64671)
- 社会科(61032)
- 社会科学(61013)
- 省(57659)
- 基金项目(55707)
- 自然(51343)
- 自然科(50217)
- 自然科学(50202)
- 自然科学基金(49340)
- 划(47396)
- 教育(43586)
- 资助(39897)
- 编号(39830)
- 农(34971)
- 发(31753)
- 重点(31648)
- 部(30771)
- 创(30518)
- 成果(29608)
- 业(29299)
- 创新(28482)
- 计划(27589)
- 国家社会(27437)
- 期刊
- 济(91445)
- 经济(91445)
- 农(66446)
- 研究(48965)
- 农业(45165)
- 学报(38792)
- 中国(38485)
- 科学(33800)
- 大学(29167)
- 学学(28278)
- 业经(22695)
- 管理(22336)
- 业(21777)
- 财(21044)
- 融(18040)
- 金融(18040)
- 教育(15739)
- 技术(15591)
- 农业经济(13502)
- 农村(13440)
- 村(13440)
- 问题(13386)
- 经济研究(13038)
- 版(12650)
- 业大(12640)
- 财经(11570)
- 农业大学(11326)
- 世界(11101)
- 科技(10509)
- 技术经济(10091)
共检索到277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文章从研究农户行为入手,结合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和现代经济学中的经纪人假设,提出了对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提出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衡量指标,同时从微观层次找出影响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因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1990~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测定,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非农化水平是影响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农用机器数量过多会影响农户的综合收益能力。
关键词:
农户综合生产能力 农户行为 典型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联度 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新建县物价局联合课题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玉鸣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法 ,对中国 1 985 - 2 0 0 2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总产值 )及其影响因素 :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收购价格、受灾面积、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人员、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生产投入、科研费用、役畜、农村用电量等 1 3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得出一些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益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关联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小红 王化俊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辉 罗锋
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1978~2008年、1978~1992年、1993~2008年三个阶段的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一直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播种面积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在逐渐上升;化肥施用量在1992年前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1992年后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相关;受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影响。为稳固和提升广东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积极保护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以及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关键词:
广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向虎 张正河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发布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词在报刊、杂志、学术性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迅速增加。但是,一些文章读来却总让人有“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荣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所有要素中,制度要素起着灵魂的、导向的作用。制度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态、适时、适量、适度;二是紧密不可分离;三是先进的、合适的制度的比较成本较低,效益较高,而落后的制度造成的恶果较严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深刻原因是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中国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提供粮食供给的矛盾;其二,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是历史必然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也包括历朝历代统治者。开荒种地,解决温饱是农民的本能,这种农民自发的"小开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也组织"屯垦"和"移民"来开荒种田,解决无地农民的生计,这类是"大开荒"。经过历朝历代的垦殖,到1949年,我国已经有16.68亿亩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58%,接近平原面积。可以说,除了一些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比较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