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9)
- 2023(13474)
- 2022(11395)
- 2021(10523)
- 2020(9017)
- 2019(20580)
- 2018(20679)
- 2017(40391)
- 2016(21873)
- 2015(24670)
- 2014(24715)
- 2013(24572)
- 2012(22382)
- 2011(20048)
- 2010(20541)
- 2009(19577)
- 2008(19749)
- 2007(17900)
- 2006(15951)
- 2005(14307)
- 学科
- 济(104187)
- 经济(104068)
- 业(97312)
- 企(79635)
- 企业(79635)
- 管理(75587)
- 方法(50045)
- 农(47422)
- 数学(41581)
- 数学方法(40998)
- 业经(31988)
- 农业(31569)
- 财(30231)
- 中国(24275)
- 务(21783)
- 财务(21742)
- 财务管理(21694)
- 制(21084)
- 企业财务(20565)
- 技术(18736)
- 理论(17705)
- 贸(17523)
- 贸易(17511)
- 策(17484)
- 地方(17100)
- 易(16977)
- 划(15752)
- 体(15437)
- 和(15329)
- 学(15301)
- 机构
- 学院(320710)
- 大学(311617)
- 济(137175)
- 经济(134568)
- 管理(132697)
- 理学(114303)
- 理学院(113248)
- 管理学(111358)
- 管理学院(110791)
- 研究(95726)
- 中国(80552)
- 京(64651)
- 财(63709)
- 农(61747)
- 科学(55518)
- 江(50960)
- 财经(50515)
- 业大(48389)
- 所(47469)
- 农业(47087)
- 中心(46497)
- 经(45796)
- 研究所(42166)
- 经济学(41275)
- 北京(40022)
- 州(40008)
- 经济学院(37471)
- 范(37358)
- 经济管理(37246)
- 师范(37053)
- 基金
- 项目(204813)
- 科学(163880)
- 研究(153107)
- 基金(150732)
- 家(128727)
- 国家(127484)
- 科学基金(112520)
- 社会(100028)
- 社会科(94627)
- 社会科学(94602)
- 省(81448)
- 基金项目(79015)
- 自然(71741)
- 教育(70453)
- 自然科(70177)
- 自然科学(70163)
- 自然科学基金(68996)
- 划(65776)
- 编号(63459)
- 资助(62613)
- 成果(49507)
- 部(46202)
- 创(44868)
- 重点(44819)
- 发(43437)
- 课题(42258)
- 业(41918)
- 国家社会(41146)
- 创新(41129)
- 人文(40177)
- 期刊
- 济(158863)
- 经济(158863)
- 研究(91141)
- 中国(66128)
- 农(62091)
- 财(52485)
- 管理(51245)
- 科学(43282)
- 学报(41758)
- 农业(41592)
- 融(33836)
- 金融(33836)
- 大学(33758)
- 业经(32816)
- 学学(32113)
- 技术(31576)
- 教育(29849)
- 财经(25418)
- 经济研究(23314)
- 业(22473)
- 经(21834)
- 问题(21242)
- 技术经济(19235)
- 统计(17919)
- 策(16575)
- 商业(16503)
- 世界(16038)
- 农村(15534)
- 村(15534)
- 现代(15512)
共检索到484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浩 高杨 霍学喜
本文采用含有大小农户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规模农户数据,探究了农户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讨论了技术采用和要素选择对农户规模—生产率关系变化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水稻单产与播种面积呈差异幅度较小的显著反向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产与播种面积呈拐点分别为10亩和15亩的显著倒U型关系;50亩以内的农户生产率整体上稍高于50亩以上的农户生产率。研究发现,农户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相应采取了机械替代人力的技术选择,虽然未强化小麦的倒U型关系,但明显强化了玉米的倒U型关系、减弱了水稻的反向关系。中国农户的规模—生产率关系已经走向或正在走向倒U型关系,过大或过小的土地经营规模都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稻单产与播种面积关系将会呈现为倒U型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产与播种面积关系将会表现为拐点进一步前移的倒U型关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战略,既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也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营规模 土地生产率 反向关系 大农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英 陈志钢 黄祖辉 Thomas Reardon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本文用江西省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多个水稻种植季节、2011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地块层面,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宗耀 仇焕广 纪月清
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关系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议题之一。本文在土地流转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测量两者之间关系面临的种种干扰。除了农户规模本身的作用外,理论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时不同规模农户在土地生产率上的差异还可能源于农户和土地的异质性,譬如土地更多流向经营能力强的农户、流转多劣地等等。基于固定农户的固定地块数据可以有效控制异质性的实证策略,本文利用4个省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来自固定农户固定地块的证据表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并不会影响粮食单产,而不控制固定地块时往往会得到两者负相关的伪结论,并且仅控制固定农户时上述伪结论更为明显。这一结果意味着不必担心规模经营会威胁粮食供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景帅 韩青 杨汭华
在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进程中,推动规模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有助于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和践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本文基于中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的3175户规模农户数据,采用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KHB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组织模式对规模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对规模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别使规模农户参与质量认证的概率提高7.1%和8.8%;横向合作和纵向协作等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不同类别的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横向合作模式对有机食品认证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产业组织模式主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安全生产和拓宽销售渠道影响规模农户的质量认证行为,其中推动安全生产发挥的作用最大。从农户禀赋来看,对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土地经营面积为75亩以下的规模农户,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规模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从完善契约治理、增进认证效益等方面强化产业组织模式的质量安全效应,支持产业组织根据成员状况开展差异化服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熙保 高思涵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部地区两个县市的全样本数据分析了普通农户的农地确权、流转和经营规模的总体和分布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确权地户均3.73亩,基尼系数为0.341,呈现微型化和均等化格局;非确权地面积占总农地面积的2%,虽规模不大,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确权地80%由农户自己耕种,土地流转不活跃,且有限的农地流转中60%以上是在普通农户之间进行,流转质量较低;流入规模经营户的租金高于流入普通农户的租金,意味着规模经营效率更高。农户经营地户均3.9亩,基尼系数为0.421,表明农地经营具有一定的集中化趋势,但集中度不高。两县市的农户确权地、流转地和经营地规模与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所致。比较农业"一普""二普""三普"数据发现,农户经营规模仍显示微型化格局,并且长期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地流转和集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蒋维扬 李丁
我国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于物质要素投入的时代正在"翻篇",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否推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效果机制尚未被有效证实。为此,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权威数据,以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社会化服务对其粮食生产参与、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影响为例,深入分析了在"大国小农"背景下社会化服务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全国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比例还不高,但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上是"有利可图"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改变农业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参与、优化粮食生产规模、改进粮食生产方式均具有积极意义。这说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成为新时代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点,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还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为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提供更大可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京京 刘同山 钟真
本文利用2017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网络营销对乡村旅游经营效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网络营销对不同分位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差别化效益提升效应。研究发现:利用网络对外推介或开展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效益,且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游客人均消费而非接待人次实现的;对于低分位点即经营状况相对较差的乡村旅游经营者,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作用较大,因而网络营销具有经营效益“拉平效应”。政府应当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引导支持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网络营销,并对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实施网络营销技术培训。
关键词:
网络营销 乡村旅游 经营收益 经营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国莹 刘同山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获取信息、分享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媒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最新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村级数据,采用内生扩展回归模型、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ICT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讨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在2 851个样本村中使用ICT的农户比例在50%及以上的村共有1 503个,占总样本村的52.72%,平均产业结构水平为6.53,ICT使用比例较高的村的产业结构水平也较高。在未达到现有资源禀赋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水平时,ICT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超过这一水平后,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不再具有正向作用,二者之间呈较为稳定的“倒U型”关系。ICT对产业结构水平位于中间和中间偏上的农村地区,有明显的“扶优做强”特性。据此,建议加紧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引导支持农村居民借助ICT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开拓农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利用ICT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同时瞄准不同等级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忠明 钱文荣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效率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过于狭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得绝大多数粮农家庭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其粮食增产增效具有较强的上升潜能;农户存在大量的劳动剩余,家庭从事非农产业用工量的适当增加反而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土地经营规模 粮食 生产效率 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危薇 杜志雄
家庭农场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围绕其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展开研究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全国530个粮食型家庭农场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粮食型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但随着劳动力市场、机械(租赁)市场的愈加活跃,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将下降得越慢。研究还发现,尽管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将随着雇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可以弥补该下降。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经营规模 土地生产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玉红 王皓
中国农村人口在空间上巨量流动,形成了人口空心村和实心村两类村庄。识别村庄人口流动差异性,有助于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采用2016年中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普查抽样数据,根据行政村层面人口流动数据识别并估算出中国人口空心村与实心村空间分布状况。研究发现:①村庄人口在流动方向和流动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口净流出行政村数量占比为79.01%,其中,空心化率不低于5%的空心村比例为57.50%,其空心化率为23.98%;人口实心村比例为12.15%,实心化率为21.16%。②人口空心村比例与经济水平负相关,东部省域空心村比例较低,中西部空心村比例普遍较高;浙闽粤深度空心村比例及其空心化率较高,但西藏、云南和新疆等边陲地区空心村比例和空心化率较低。③空心村人口外出以家庭成员流动为主,家庭迁移比例仅有26.88%。黔川渝等南方农村家庭迁移比例较低,而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北方农村家庭迁移比例较高。④人口空心村空心化率受村庄所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其中,地势地貌和灌溉水源对深度空心村人口外出影响较大。⑤城郊型实心村数量较少但实心村比例和实心化率较高。平原地带实心村比例和实心化率高于丘陵和山区。浙江、广东和江苏实心村人口净流入最多,三地合计占全国的45.57%。浙江和广东农村人口流动模式有显著差异。珠三角实心村实心化率较高,而珠三角周边地区空心村空心化率较高,实心村和空心村形成强烈反差。浙江省实心村比例高而空心村比例低,农村发展较为均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土地制度课题组
一、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 国际经验表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农业改造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目前虽然还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但由于农户土地规模小,小规模经营的问题已日益暴露出来,因而1985年以来,一些地方根据经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Michael Carter
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河南省样本农户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了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要素分解,使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存在规模效应,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要素投入增加是其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经营规模为6亩以上农户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从粮食直接补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各贡献因素的影响看,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