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19)
2023(14967)
2022(12455)
2021(11456)
2020(9327)
2019(20987)
2018(20635)
2017(39438)
2016(20818)
2015(22914)
2014(22885)
2013(23003)
2012(21571)
2011(19644)
2010(20375)
2009(19329)
2008(19291)
2007(17738)
2006(16438)
2005(15244)
作者
(60850)
(51403)
(51047)
(47949)
(32534)
(24531)
(22897)
(19863)
(19382)
(18464)
(17717)
(16867)
(16465)
(16450)
(15873)
(15364)
(14911)
(14756)
(14683)
(14509)
(12892)
(12630)
(12428)
(12023)
(11531)
(11397)
(11317)
(11288)
(10340)
(10081)
学科
(114974)
经济(114845)
(94310)
(74345)
企业(74345)
管理(73852)
(49535)
方法(36495)
业经(34097)
农业(33996)
(29562)
地方(29116)
中国(29057)
数学(27859)
数学方法(27692)
(21688)
(20807)
财务(20786)
财务管理(20760)
企业财务(19730)
技术(18625)
环境(17891)
(17697)
(17561)
(17222)
(17037)
(16564)
贸易(16546)
(16505)
(16449)
机构
学院(314733)
大学(304893)
(145661)
经济(143076)
管理(124983)
研究(108559)
理学(106120)
理学院(105042)
管理学(103821)
管理学院(103254)
中国(88047)
(64968)
(64384)
(61804)
科学(61436)
(54712)
财经(50470)
(50301)
中心(50193)
研究所(48678)
农业(46627)
业大(45977)
(45520)
经济学(43883)
北京(40799)
(39831)
经济学院(39188)
(38848)
师范(38540)
(37895)
基金
项目(196984)
科学(157644)
研究(149273)
基金(144036)
(123424)
国家(122168)
科学基金(106554)
社会(100354)
社会科(94780)
社会科学(94759)
(78619)
基金项目(76760)
自然(64679)
教育(64598)
(63124)
自然科(63104)
自然科学(63091)
自然科学基金(61998)
编号(60713)
资助(56525)
(48780)
成果(48219)
重点(43610)
(43580)
(43204)
国家社会(41944)
(41160)
课题(40683)
发展(40444)
(39810)
期刊
(185524)
经济(185524)
研究(96665)
中国(67295)
(63685)
(52336)
管理(50289)
科学(43217)
农业(42649)
学报(41210)
(35590)
金融(35590)
业经(34644)
大学(33089)
学学(31871)
技术(28490)
经济研究(27612)
财经(25980)
教育(25318)
问题(23977)
(22620)
(22444)
技术经济(19371)
世界(18719)
经济问题(16282)
(16143)
现代(16041)
商业(16021)
农村(15995)
(15995)
共检索到500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艳丽  
目前,大力发展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地区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生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策略。但是贫困农户经济行为的双重性、农户经济行为和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性以及内外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各种因素,导致农户缺少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为了实现贫困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强化农户的经济行为,是目前农户发展生态经济最主要的目标。通过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对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牛建高  李义超  李文和  
对于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而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失为一条实现生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双重性、生态农业发展与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矛盾性以及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缺乏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动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强化农户经济行为目标,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构筑适应贫困地区农村的金融支撑体系、创新土地产权制度,以优化农户经济行为,为实现贫困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柴晶霞  
当前,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不二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劳动力、农业技术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等问题的制约,导致贫困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不足且收效甚微。本文剖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优、劣势条件并指出了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具体选择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一鸣  
扶正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对策邓一鸣一、校正贫困地区农户生产行为偏差农户生产行为是经济行为结构的主体,消费和积累行为都以生产行为为基础。因此,农户生产行为是否合理,对农户经济乃至宏观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校正贫困地区农户封闭性自给半自给经济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秋宝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4年国务院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根据重新确定的贫困标准,列入国家扶贫攻坚县的贫困县全国共有592个,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从集中连片的角度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三贵  
我国的农村贫困是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人口增长过快、劳动者素质低下以及国家农业政策失误等都对农村贫困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我国主要贫困区的分布和各贫困区的地理环境及资源类型来看,恶劣的农业资源条件是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和农民生活贫困的最根本的自然资源基础。 一、我国主要贫困区的资源类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陆彪  
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持续发展的内涵界定和运行机制,指出农业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系统的自我维持机制、约束机制、技术进步机制与投入机制平衡状态的结果;具体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战略及其效应;最后对贫困地区如何迈向持续发展,及政府应该通过哪些有效的政策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万军  
我国贫困地区多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能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出发点,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落后状况不断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如何加快农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农户技术应用行为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或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关技术采用、学习和评价的能动表现和反映。实证研究表明:对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渠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自有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商品的自然市场风险较大等因素,是目前影响该区农户继续提高农业新技术使用水平的主要障碍。我国贫困地区只有在逐步消除上述障碍之后,才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杜鹃  
1996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农村金融市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而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在西昌市某贫困乡的调查为基础,以实证方式分析研究中国贫困地区农户现金收支、金融需求和借贷行为的现状与特点,并就此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和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洪振  张吉岗  
以调查问卷和实证研究为主,以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为例,对制约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产业布局理论,从地理位置因素、自然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5个维度,构建了影响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20个指标。400份调查数据显示,承包土(山)地确权登记情况整体较好,有助于农村土地实施"三权分置";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整体较差,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取出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生态产品的市场销路、村两委的领导能力、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人才、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相对于其他因素,这五个因素是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立冬  
贫困地区一般属于自然条件较差或资源短缺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 ,且大部分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本文从贫困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入手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压力 ,提出了消除生态贫困、创建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的有效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玉萍  
本文分析贫困地区农户对大病及其影响的认知,考察农户大病发生状况,估算农户大病经济成本。研究发现,农户从治疗方式、费用、患病严重程度、疾病类别和治疗疾病的医院级别等角度认知大病;农户大病经济成本超过8000元/年;贫困农户有更大的大病风险和更高的经济成本。本文建议实施"新农合"门诊补偿,推动大病照料的社会化服务,建立贫困户专项贷款和改革完善现行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农户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民  
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向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战略要把技术推广和扶贫资金投入结合起来,实现有机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有机农业生产理念宣传,改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建立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贫困地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课题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又强调:“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速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我们通过专题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思路。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评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北贫困地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纵观十多年发展的历程,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不利因素,钳制了贫困地区农村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