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5)
- 2023(16360)
- 2022(13806)
- 2021(12708)
- 2020(10189)
- 2019(23264)
- 2018(22597)
- 2017(43228)
- 2016(23586)
- 2015(25894)
- 2014(25775)
- 2013(25589)
- 2012(24248)
- 2011(22427)
- 2010(23158)
- 2009(21415)
- 2008(21055)
- 2007(19214)
- 2006(17745)
- 2005(16127)
- 学科
- 济(115860)
- 经济(115749)
- 业(67429)
- 管理(61023)
- 农(49108)
- 企(43737)
- 企业(43737)
- 方法(37057)
- 农业(32760)
- 中国(32412)
- 数学(32404)
- 数学方法(32063)
- 地方(29979)
- 业经(26508)
- 学(23507)
- 财(22194)
- 制(21150)
- 贸(20562)
- 贸易(20548)
- 易(19893)
- 银(18373)
- 银行(18311)
- 行(17738)
- 融(17596)
- 金融(17595)
- 发(17435)
- 地方经济(16762)
- 环境(16742)
- 策(16524)
- 技术(15134)
- 机构
- 学院(347231)
- 大学(343206)
- 济(154896)
- 经济(151917)
- 研究(131043)
- 管理(127351)
- 理学(108650)
- 理学院(107363)
- 管理学(105580)
- 管理学院(104947)
- 中国(100496)
- 科学(79918)
- 农(79818)
- 京(72924)
- 所(68730)
- 财(67521)
- 研究所(62211)
- 农业(61846)
- 中心(58896)
- 业大(57867)
- 江(55283)
- 财经(52418)
- 经(47610)
- 经济学(47378)
- 范(46558)
- 师范(46017)
- 北京(45973)
- 院(45723)
- 州(43076)
- 省(42752)
- 基金
- 项目(225423)
- 科学(176909)
- 基金(162913)
- 研究(162806)
- 家(144233)
- 国家(142949)
- 科学基金(120239)
- 社会(105798)
- 社会科(99999)
- 社会科学(99973)
- 省(89302)
- 基金项目(85306)
- 自然(76112)
- 划(74723)
- 自然科(74350)
- 自然科学(74326)
- 自然科学基金(72998)
- 教育(72308)
- 资助(65784)
- 编号(65210)
- 发(54867)
- 成果(53573)
- 重点(51290)
- 部(49412)
- 创(46545)
- 课题(45713)
- 国家社会(44180)
- 发展(43784)
- 创新(43631)
- 展(43117)
- 期刊
- 济(187573)
- 经济(187573)
- 研究(108261)
- 农(79767)
- 中国(76026)
- 学报(59114)
- 科学(54392)
- 农业(53501)
- 财(48169)
- 管理(46101)
- 大学(44547)
- 学学(42507)
- 融(39913)
- 金融(39913)
- 教育(34886)
- 业经(33476)
- 经济研究(29780)
- 技术(28554)
- 业(26568)
- 财经(26271)
- 问题(25035)
- 经(22844)
- 世界(19946)
- 技术经济(18653)
- 贸(18576)
- 版(18117)
- 国际(16996)
- 经济问题(16491)
- 商业(16234)
- 农村(16195)
共检索到548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史清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任何周期性波动均存在瞬时均衡值,经济增长周期的瞬时均衡值取决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及出口等外生变量,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呈动态发展状态。动态化索罗模型本身即是一个内生性周期性波动模型,其稳定均衡增长状态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动态均衡增长状态是一致的。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增长理论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从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看,短期波动总是围绕长期波动展开,并以长期波动为动态均衡值。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周期性下降趋势,但年均GDP增速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增长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周期 动态均衡增长状态 发展趋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建伟
我国经济增速能够持续回升,内在条件是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已进入复苏阶段,刺激经济增长有充足的内需扩大空间;外部因素是国内大力度的扩张性政策刺激内需快速增长,弥补了出口大幅度下降产生的需求缺口,使经济运行从2009年初的超跌状态迅速向内在增长趋势回归。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国内调控政策力度的稳定性与美欧日经济的发展动态。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GDP增长9%、物价涨幅控制在2%以内的良好发展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 三次产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毕吉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辰晨 何伦志
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及引领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的基本途径与战略选择,这已成为全球各国或地区政府的共识。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优势受到世界各国政府所青睐,将其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快速复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凭借其低碳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在政治、经济、技术、贸易和金融方面构筑全球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科 文富德
印度经济经历了5年的高增长之后,从2011年起开始呈现放缓趋势,近两年来更是陷入了增长瓶颈——"双赤字"、通货膨胀、卢比贬值。各类问题不断刺激着印度脆弱的经济神经。本文将从目前印度经济遭遇的困难入手,分析其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并预测其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印度 经济放缓 原因 未来走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应对次贷危机,中国应在把握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运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一、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中国GDP增长率已进入周期性回调阶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褚艺华
本文以菲德模型为框架,分时段实证检验流通业增长为宏观经济带来的外部性,探究不同时期流通业增长经济外部性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业的经济外部性明显高于流通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且这种外部性伴随着流通业的发展而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而流通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却仍小于非流通业对经济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外部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 菲德模型 经济外部性 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古箴
1998年9月2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理论研讨会”,50余名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人士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主持。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刘迎秋博士首先发言。他先向大家介绍了由他和王建等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 王达
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FSFDI大幅增长。从FSFDI兴起的直接原因看,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与拉丁美洲国家的FSFDI均属于"冲击诱导型",但前者在金融部门开放程度、FSFDI的来源国以及区域内的国别差异等方面表现出了与后者不同的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FSFDI在东亚地区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势,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新
俄罗斯10年的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和制度。这10年当中,经济转轨的目标和任务与实现机制经常发生矛盾。例如,把经济改革的目标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取代了“在现有的生产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最多的物质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经济转轨的方式上,“休克疗法”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正兵
基于31个省区市1994—2005年的金融经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确实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且效率提升比规模扩张更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成长。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区域差异,且受各省区市的地区性基础或禀赋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但仍受到金融体制的约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此,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主导金融制度供给与创新、地方政府主导当地金融生态建设和市场主导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统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与部分省区市金融率先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钟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中期经济发展受阶段性变革影响,迫切需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财政金融风险增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中期经济增长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提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并存,以促进我国中期经济发展,完成"十二五"发展的整体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克莎
一、世界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表现从世界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撇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差异,仅就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商品经济普遍发展:数量型经济—→数量型向质量型经济转变—→质量型经济。数量与质量虽然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彼此转化的基本经济因素,但数量型经济与质量型经济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类型。概括地说,他们的基本标志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究竟是以数量还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