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47)
2023(18400)
2022(15866)
2021(14546)
2020(12375)
2019(28030)
2018(27746)
2017(53417)
2016(29009)
2015(32436)
2014(32054)
2013(31495)
2012(28733)
2011(25771)
2010(25551)
2009(23293)
2008(22582)
2007(20025)
2006(17536)
2005(14748)
作者
(85493)
(71610)
(70928)
(67294)
(45072)
(34468)
(32057)
(28277)
(27061)
(25275)
(24196)
(24140)
(22573)
(22208)
(21936)
(21772)
(21754)
(21155)
(20621)
(20399)
(17929)
(17507)
(17316)
(16409)
(16068)
(15902)
(15761)
(15691)
(14491)
(14258)
学科
(116377)
经济(116249)
(86786)
管理(82320)
(64832)
企业(64832)
方法(56060)
(49759)
数学(49638)
数学方法(49034)
农业(32968)
业经(29012)
(28773)
中国(28455)
(24724)
地方(22157)
技术(22042)
(21384)
贸易(21377)
(20778)
(20675)
(18366)
财务(18292)
财务管理(18254)
理论(17823)
环境(17585)
企业财务(17348)
(16514)
银行(16438)
(16132)
机构
学院(411719)
大学(410400)
管理(163698)
(162355)
经济(159052)
理学(143839)
理学院(142304)
管理学(139578)
管理学院(138847)
研究(133926)
中国(99453)
(88069)
科学(87006)
(85410)
业大(71748)
(70081)
农业(68600)
(67408)
中心(63359)
研究所(62073)
(59232)
财经(57909)
(53173)
北京(52472)
(52222)
师范(51572)
经济学(48478)
(47837)
(47765)
技术(44419)
基金
项目(294460)
科学(230687)
基金(214193)
研究(208940)
(189295)
国家(187713)
科学基金(160746)
社会(132024)
社会科(125023)
社会科学(124987)
(115883)
基金项目(114056)
自然(106944)
自然科(104513)
自然科学(104482)
自然科学基金(102619)
(97357)
教育(95708)
资助(87904)
编号(84573)
成果(66233)
重点(65929)
(64268)
(62318)
(61506)
创新(57470)
科研(57164)
课题(57033)
计划(54843)
国家社会(54744)
期刊
(169868)
经济(169868)
研究(110629)
(85407)
学报(73779)
中国(73482)
科学(64565)
农业(58131)
大学(55606)
管理(54786)
学学(52978)
(51435)
教育(40262)
技术(36241)
(34725)
金融(34725)
业经(33537)
(28237)
财经(27265)
经济研究(25943)
问题(23513)
(23222)
(21952)
科技(21888)
业大(20804)
图书(20438)
技术经济(20394)
统计(19095)
理论(18691)
资源(17857)
共检索到57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璐瑶  颜廷武  
[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2省1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基于388份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工具刺激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3种政策工具的刺激对总体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刺激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样本中属于大西南(非平原)和华北平原两类地区农户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监管约束与惩罚、信息诱导措施在两类地区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刺激农户采纳该技术;补贴激励措施在非平原地区中的影响不显著,未起到预期效果,而在平原地区中对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洁  陈美球  谢贤鑫  周丙娟  张淑娴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业补贴、是否为家庭农场、是否加入合作社、近年耕地质量变化、相关信息获取难度等9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均值只有4.74项,总体偏低,生态耕种行为有待推广与应用。论文探究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耕种的推广、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农户生态耕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科艳  陈利根  刘珍珍  
本文基于苏、鲁、黑三个粮食主产区的1024个水稻、小麦及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及兼业化程度等农户禀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都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及秸秆利用核查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在作物间存在差异。本文认为政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采取差异的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短期内继续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和效果核查,长期则应提高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加强补贴政策宣传,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持续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在能源结构变迁和农牧分离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发展高质量生态农业、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湖北省4市(州)628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技术认知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技术认知、环境规制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可度偏低,秸秆还田技术高昂的成本与不确定性是导致农户技术认可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经济效益、技术易用性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投入、技术适用性、技术风险则会显著抑制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处罚约束因具有强制性特点,利于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序化,直接影响农户决策过程;而经济激励间接影响农户决策,在经济效益、技术风险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对此,应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认知水平,多方联动促进秸秆还田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精准识别政策受众和政策效果并分类施策,以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国亮  侯军岐  
对农户采纳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采用Logistic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实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中的中度缺水、初中、农业收入占比、村人示范、户主年龄、接收信息以及高中及以上等7项因素对采纳行为影响显著,而耕地面积和民间组织对农户采纳行为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亩水费等因素则影响不显著,并根据实证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维军  颜廷武  
为实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长效性,基于河南、湖北两省共1 10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从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个维度探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支持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还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知识和认同感知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采纳行为;2)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正向影响农户主动采纳行为;3)农户的健康状况会显著促进农户的主动采纳行为,土地块数对农户采纳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抑制作用,相比河南省,湖北省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行为的比例更高。因此,要提高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需要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增强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户支持获得感,宣传内容情理兼顾,提升农户认知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增强农户机械化作业便利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连阁  蔡书凯  
本文基于安徽省芜湖市以本地就业为主的386户稻农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田间学校能够显著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程度;户主非农兼业对化学防治型、生物防治型IPM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物理防治型IPM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耕地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偏好物理防治型IPM技术,也越厌恶生物防治型IPM技术;农户耕地块数越多化学防治型、生物防治型IPM技术的采纳程度越低;但农民的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振红  曹俊杰  
利用山东省1440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分别考察了影响农户借贷可能性和实际借贷数额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支出、家庭余钱使用、在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次数、借款用途均显著影响农户的借贷可能性和实际借贷数额;户主年龄与借贷可能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表明受教育程度高且年富力强的户主更容易获得数额较大的借贷。此外,户主的打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借贷利率和借贷规范仅对实际借贷数额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紫娟  孙剑  陈桃  
针对目前绿色防控技术(GCT)仍未成为我国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于防治病虫害的首选方法,分析影响农户采纳GCT的关键性因素。以湖北省265户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探究农户采纳行为的心理归因。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采纳GCT的行为态度越积极、社会规范压力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能力越强,农户的GCT采纳程度越高。(2)农户的安全责任意识对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影响GCT采纳行为的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以期为GCT在我国有效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