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9)
2023(11210)
2022(9550)
2021(9085)
2020(7799)
2019(17871)
2018(17675)
2017(34786)
2016(18678)
2015(20335)
2014(19882)
2013(19502)
2012(17999)
2011(16028)
2010(15746)
2009(14230)
2008(13486)
2007(11655)
2006(10115)
2005(8574)
作者
(51357)
(43719)
(42967)
(41002)
(27108)
(21192)
(19348)
(17247)
(16598)
(15390)
(14909)
(14777)
(13573)
(13288)
(13275)
(13200)
(12942)
(12725)
(12393)
(12366)
(10657)
(10612)
(10553)
(10274)
(9860)
(9817)
(9377)
(9322)
(8754)
(8674)
学科
(79582)
经济(79495)
(57864)
管理(47769)
(47640)
(36410)
企业(36410)
方法(35442)
数学(32234)
数学方法(31857)
农业(31545)
业经(20371)
地方(19434)
(18666)
中国(18323)
(15232)
(14519)
(12912)
贸易(12904)
(12580)
技术(11366)
(11365)
环境(11293)
(11195)
(11109)
财务(11078)
财务管理(11050)
农业经济(10699)
(10619)
企业财务(10598)
机构
学院(254174)
大学(248364)
(107596)
经济(105719)
管理(102915)
理学(90679)
理学院(89740)
管理学(88193)
管理学院(87746)
研究(81938)
(63344)
中国(62590)
科学(51899)
(49860)
农业(48666)
业大(46440)
(45189)
(41080)
中心(40899)
(40506)
研究所(37186)
财经(36946)
(33954)
经济学(32457)
(31835)
师范(31469)
农业大学(30551)
经济管理(30435)
(30050)
(29557)
基金
项目(185241)
科学(147680)
基金(136936)
研究(133226)
(119638)
国家(118622)
科学基金(103311)
社会(87102)
社会科(82299)
社会科学(82277)
(75783)
基金项目(74083)
自然(67815)
自然科(66288)
自然科学(66271)
自然科学基金(65075)
(60893)
教育(60051)
资助(54661)
编号(53401)
重点(41567)
(41415)
(40972)
成果(40268)
(38794)
创新(36348)
国家社会(36276)
科研(36051)
(35820)
课题(35364)
期刊
(116240)
经济(116240)
(65676)
研究(65401)
中国(46087)
农业(44525)
学报(42144)
科学(38964)
管理(33179)
(33130)
大学(32826)
学学(31734)
业经(26633)
(23964)
金融(23964)
技术(21633)
(21501)
教育(18869)
财经(17452)
问题(17009)
经济研究(15886)
(14907)
农村(14418)
(14418)
农业经济(14097)
(14085)
资源(13853)
世界(12940)
经济问题(12343)
技术经济(12267)
共检索到359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志刚  张靓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实现,取决于农户的调整意愿和调整能力。基于黑龙江省341个农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适应性预期模型对农户的调整意愿和行为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价格变动、售粮难易程度等经济因素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最大;(2)大多数农户有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但只有少部分实际进行了调整,农户完成种植结构调整所需的时间不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表现为明显的地域一致性,这种地区间的不均衡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能力的不同。因此,政策制定要着力于打破路径依赖,政府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保持政策的透明性和相对稳定性,加快粮食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农民能力培训体系建设,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行为的引领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艳红  胡胜德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359个普通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优质稻米种植意愿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农户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是否参加合作社、优质稻米与普通稻米的价差、是否获得良种补贴、农户所在地区是否提供农技服务、当地是否有农户种植优质稻米的成功经历与优质稻米种植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年龄与优质稻米种植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年收入、水稻种植面积对优质稻米种植意愿在不同水平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薛凤蕊  周向阳  刘福江  赵一夫  
为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基于吉林省359个农户数据,运用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户和非优势产区农户收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优势产区玉米产量、品质、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都明显高于非优势产区,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仍可获得合理收益,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则普遍亏损;2)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玉米出售价格(正相关)、土地流转难易程度(负相关)、对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的满意程度(正相关)。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较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劳动力数量(正相关)、耕地面积(负相关)、贷款状况(正相关)、玉米出售价格(负相关)、是否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正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  周密  
种植结构调整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跟风"调整带来的过度调整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和工具变量法,以辽宁省467户玉米种植户为例,验证了种植结构调整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倾向于模仿群体内他人的意愿,且亲缘网络中其他农户意愿带来的影响强于地缘网络中其他农户意愿带来的影响,即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中存在羊群效应。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中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农户之间的学习型模仿和风险分担,且相对于大规模农户而言小规模农户更易表现出羊群效应。因此,可以将羊群效应与正规制度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种植结构优化,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引领作用,同时,要避免"跟风"行为造成的过度调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镰刀弯地区农户参与和未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其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结构调整的意愿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减少了由玉米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业收入损失,表现为对农业收入的正向作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的务工收入增加效果不显著,但整体上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非调整户而言,调减玉米面积虽也减少了农业收入损失,但这种直接减少玉米耕地而不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为并不利于家庭总收入的改善。在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中,文化程度、是否了解补贴政策与其结构调整意愿间呈显著正相关;在农户生产特征因素中,玉米种植面积、参加农技培训次数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影响显著,距最近城镇距离、交通运输状况、邻家种植行为等也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意愿的重要因素。目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仅体现在一定程度的玉米价格损失的减少上是不够的,也是难以持续的,须真实地体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上。因此,政府需在农业补贴、服务、投资及生产方式改造等方面加大政策投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镰刀弯地区农户参与和未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其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结构调整的意愿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减少了由玉米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业收入损失,表现为对农业收入的正向作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的务工收入增加效果不显著,但整体上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非调整户而言,调减玉米面积虽也减少了农业收入损失,但这种直接减少玉米耕地而不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为并不利于家庭总收入的改善。在农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翔宇  刘从敏  李丹  
深入分析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改进产品、提升服务、激发农户潜在购买需求,发挥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利用黑龙江省6个地市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66.7%的农户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仅有17.7%的农户非常关注农业信息,9.8%的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54.2%的农户表示对保险公司不够了解,58.0%的农户认为当前农业保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6.1%的农户完全不懂保单条款,同时,农户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  韩晓燕  薛莹  朴慧兰  吕杰  
为分析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东北三省741户玉米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社会网络—环境素养—化肥过量施用”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bootstrap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环境素养的中介作用,探究社会网络抑制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通过环境素养产生的间接负向影响。2)社会网络对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环境态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只有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能显著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3)社会网络能够通过提高环境技能、增强环境认知以及改变环境态度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环境技能的中介抑制效应最强,而环境知识的中介抑制效应不显著。因此,加强农村社会网络建设、转变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加大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对增强农户的化学品减量意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为  王佳美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市,47个村,共824个农村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女性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女性化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负影响,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种植业生产效率呈现出先递增,然后保持不变,最后递减的"梯形"变化趋势,且递增和递减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女性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并没有降低种植业生产效率。此外在研究中发现,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青壮年劳动力,在老年劳动力群体中,作用不明显。据此从技术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提出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天  吴文斌  唐华俊  周清波  杨鹏  李正国  刘珍环  余强毅  
【目的】微观层面的农户作物选择行为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对于农业或农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研究农户自身的家庭属性对其作物选择和作物种植更替的影响。【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黑龙江省的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农户调查,获取了384户农户调查数据;将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导入SPSS统计分析系统,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农户家庭属性对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其它经济作物等五类作物的影响。【结果】总的来说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人数和承包耕地类型条件等家庭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珍环  杨鹏  吴文斌  李正国  唐鹏钦  李志鹏  余强毅  夏天  唐华俊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佳彬  王洋  李翠霞  
引导农户持续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改良、环境改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结果表明:73%的农户存在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年龄、经营耕地规模对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机肥的可获得性、有机肥施用政策认知、化肥施用危害认知有显著负向影响;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经营耕地规模、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与行为悖离的深层根本原因,并通过有机肥的可获得性导致农户有机肥施用政策认知和化肥施用危害认知存在差异,进而最终导致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因此,从政府、市场、农户三个维度提出提高有机肥施用广度与深度、提高有机肥的供给能力、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娟娟  沈淘淘  
本文基于吉林省玉米种植小农户的调研问卷得到的相关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t计量模型,对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实施后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化收购后,玉米价格已经成为影响农户种植决策最为主要的因素,随着市场价格逐渐回归合理水平,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增强;由于补贴政策发布不及时、不明确,玉米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特征中,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越强,而家庭从事玉米种植的劳动力人数越多,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越弱;生产特征中,玉米单产越多、植玉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保持玉米种植,而随着玉米种植成本的增加,农户越倾向于改变种植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增福  郑少锋  
本文基于TPB理论和黑龙江省378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系统分析了影响种植大户生产行为意愿的内生性因素。研究表明,TPB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种植大户生产行为意愿,其中种植大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1、0.15和0.3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意愿呈显著性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诗靓  文浩楠  杨艳涛  
[目的]为了解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从而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玉米稳定供给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23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将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样本农户的玉米种植调整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不同产区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优势产区,农户新品种采用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其他作物面积、玉米收入占比、生产者补贴标准满意度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在非优势产区,农户上一年种植面积、玉米收入占比、合作组织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结论]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机制,适当提高优势产区玉米补贴标准;加强玉米良种研发,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有效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