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8)
- 2023(3261)
- 2022(2671)
- 2021(2684)
- 2020(2260)
- 2019(5140)
- 2018(5300)
- 2017(11337)
- 2016(6000)
- 2015(6020)
- 2014(5956)
- 2013(6056)
- 2012(5581)
- 2011(5165)
- 2010(5290)
- 2009(5225)
- 2008(4969)
- 2007(4682)
- 2006(4385)
- 2005(3875)
- 学科
- 农(43217)
- 农业(28744)
- 济(26398)
- 经济(26379)
- 业(25112)
- 业经(10865)
- 农业经济(9532)
- 村(8800)
- 农村(8796)
- 管理(8507)
- 制(7194)
- 发(6973)
- 土地(6674)
- 方法(6525)
- 劳(6477)
- 劳动(6477)
- 农业劳动(6280)
- 数学(6280)
- 数学方法(6258)
- 中国(6169)
- 发展(6159)
- 展(6158)
- 人口(6110)
- 收入(6061)
- 动力(5752)
- 地方(5742)
- 劳动力(5730)
- 农业人口(5680)
- 分配(5619)
- 体(5554)
- 机构
- 学院(80608)
- 大学(74469)
- 农(38990)
- 济(38645)
- 经济(38011)
- 管理(33322)
- 农业(29322)
- 理学(29054)
- 理学院(28880)
- 管理学(28552)
- 管理学院(28434)
- 研究(26631)
- 中国(25509)
- 业大(20441)
- 农业大学(17383)
- 科学(15173)
- 中心(14964)
- 京(14584)
- 财(14187)
- 业(13939)
- 所(13444)
- 经济管理(13439)
- 江(13125)
- 研究所(12014)
- 发(11247)
- 财经(11093)
- 银(10972)
- 省(10910)
- 银行(10576)
- 经济学(10397)
- 基金
- 项目(53114)
- 研究(42556)
- 科学(42192)
- 基金(38817)
- 家(33032)
- 国家(32607)
- 社会(28179)
- 科学基金(28102)
- 社会科(26209)
- 社会科学(26203)
- 农(24522)
- 省(22124)
- 基金项目(21146)
- 编号(19919)
- 教育(16810)
- 划(16605)
- 自然(16090)
- 自然科(15692)
- 自然科学(15691)
- 自然科学基金(15411)
- 成果(15067)
- 资助(14551)
- 发(12962)
- 业(12627)
- 部(12327)
- 国家社会(11841)
- 制(11838)
- 性(11354)
- 课题(11273)
- 村(11101)
共检索到125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鞠荣华 许云霄 朱雯
本文使用2006—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农户贷款规模、农户贷款供给机构和农户贷款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农户的信贷供给总体上有所改善,农户贷款总量、农户贷款在全国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重和农户贷款与农村GDP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仍然是农户贷款的主力,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贡献给农户的贷款比例不断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户贷款的比例很高但发展速度缓慢。对农户金融效率的分析发现,尽管农户贷款在总体上不断改善,但农户的金融抑制严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淑玲
改善农户小额信贷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金融机构实施战略转移,尽快调整业务发展方向;进行制度创新,采用团体贷款方式;调整和规范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活力;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服务 农户融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天阁 邓学衷 方兆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延敏 杨林 罗剑朝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市场的供给机构和产品状况,认为西部地区农户信贷供给市场的主要特征是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供给缺位,缺乏长期、大额信贷资金的供给,农户缺乏可用的抵押品是阻碍农户进入正规信贷市场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农户 信贷 西部地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彩林 周倩 贺旸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农户信贷供给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在东北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此外,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信贷供给来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斐 徐璋勇 罗添元
针对保险能否支持农户融资的问题,基于2014年陕、苏二省8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在有效分离信贷、保险供需行为的前提下,对保险之于农户信贷供给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保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农户获取正规信贷的能力,但与信贷损失挂钩的农作物保险相比其他类别的商业保险更能发挥作用;同时,陕西样本地区相比江苏样本地区保险对信贷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而这一差异来源于陕西样本地区政策性的银保互联支持。研究为信贷保险互联的制度安排提供了进一步经验支持。着眼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应当进一步支持构建多样化的信贷保险关联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少雄 孔荣
从移动支付、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三个方面表征农户数字金融市场参与,依据陕西、宁夏、山东三省(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测算了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并运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表现为反事实框架下,实际参与数字金融市场的农户若未参与,收入水平将下降6.40%,实际未参与农户若参与数字金融市场,收入水平将提升9.57%;其中数字信贷对农户收入影响效应最高,其次是移动支付和数字理财。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14.79%;其中数字信贷对农户收入差距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移动支付和数字理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少雄 孔荣
从移动支付、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三个方面表征农户数字金融市场参与,依据陕西、宁夏、山东三省(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测算了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并运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表现为反事实框架下,实际参与数字金融市场的农户若未参与,收入水平将下降6.40%,实际未参与农户若参与数字金融市场,收入水平将提升9.57%;其中数字信贷对农户收入影响效应最高,其次是移动支付和数字理财。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14.79%;其中数字信贷对农户收入差距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移动支付和数字理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程恩江 刘西川
与正规信贷机构相比,小额信贷机构更接近借款人的社会网络,并在其甄别、监督客户以及实施合约的过程中更能发挥这种优势。利用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小额信贷对不同正规信贷配给类型的影响,并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模型分别估计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小额信贷机构的放款行为。研究发现:(1)小额信贷机构将服务对象从富裕农户扩展到比较富裕的农户;(2)小额信贷有效缓解了农户所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问题,其中,对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影响较大,而对风险配给的影响较小;(3)小额信贷机构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原因在于其通过特殊的组织、制度安排有效地利用了当地信息。本文对如何进一步扩展对农户的贷款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毅 罗剑朝 曹瓅 房启明
笔者利用2012年陕西渭南483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对供给抑制下的农户信贷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Heckman广义三阶段回归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以及约束程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当地普遍存在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农户资产的高低分别与获得资金呈正向关系,与信贷约束呈负向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高资产农户较中低资产农户面临更重的信贷约束。因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适时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同时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予以不同的贷款产品和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彩林 李雯雅 曹秋菊
城乡收入差距是乡村振兴战略拟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使用2011—2020年的数据,研究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农户信贷供给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均存在正相关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水平缩小本地和周边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在区域分布深度上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水平显著缩小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的中介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可以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缩小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则通过减少农户信贷供给扩大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同样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黄迈
基于"花旗-北大2009年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农户受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通过引入"广义信贷约束"概念,我们分别考察了正规信贷约束与广义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广义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结构却有显著的负影响,也即非正规信贷替代(如亲友借贷)较好地解释了农户消费结构的差异。结论表明: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是扩大农村内需的政策前提;培育并扶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可作为扩大农村内需政策的重要选择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栋
发展中国家大多制定了优惠信贷政策支持农户,由于国家政策取向,农户正规信贷内涵早已超越了单纯信贷视角。相关研究演进过程中,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信贷约束等不断被整合进理论框架,实证模型表达形式也越来越缜密。但是,历史文献多采取农户视角判断农户正规信贷效率,研究结论也各执一词。农户正规信贷涉及多方利益,国家、农村金融机构都是利益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研究框架都不完整。从新近进展来看,国家效用等制度因素已经逐渐进入研究视野,农村金融机构研究也越来越贴近现实,这些都是农户正规信贷研究颇具意义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户正规信贷 国家效用 农村金融机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芳 周文定 韩纪江
激发农户内生动力,有助于提升信贷参与对农户收入的正向影响。理论逻辑演绎了信贷参与和希望水平影响农户收入,以及信贷参与影响农户希望水平的机理,并通过OLS和PSM方法,以希望水平作为农户内生动力的代理变量,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575位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贷参与和希望水平均能显著提升农户收入;信贷参与对农户希望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内控型人格农户、社交频率更高的农户以及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户,信贷参与对希望水平的影响更大。因此,要提高农户收入,既需要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式推动更多有金融需求的农户积极参与信贷,又需要通过树立榜样等多种途径激发农户希望水平。
关键词:
信贷参与 内生动力 希望水平 农户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良红 李增
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导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惜贷"战略的蔓延。本文通过比较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以及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同阶段中农户的战略选择,提出通过采用有区别的贷款担保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