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4)
- 2023(9071)
- 2022(7710)
- 2021(7143)
- 2020(5993)
- 2019(13353)
- 2018(13137)
- 2017(25639)
- 2016(13858)
- 2015(15339)
- 2014(15270)
- 2013(15200)
- 2012(14035)
- 2011(12823)
- 2010(13107)
- 2009(12384)
- 2008(12513)
- 2007(11549)
- 2006(10599)
- 2005(9706)
- 学科
- 济(62470)
- 经济(62371)
- 业(50342)
- 农(47847)
- 管理(39374)
- 农业(32530)
- 企(27462)
- 企业(27462)
- 方法(19402)
- 业经(18509)
- 制(17753)
- 数学(17078)
- 数学方法(16922)
- 地方(16580)
- 财(15785)
- 中国(15754)
- 体(12692)
- 发(10840)
- 银(10718)
- 银行(10707)
- 农业经济(10446)
- 收入(10308)
- 行(10306)
- 学(10284)
- 融(10200)
- 金融(10197)
- 环境(9733)
- 贸(9649)
- 贸易(9644)
- 易(9412)
- 机构
- 学院(203644)
- 大学(199923)
- 济(90119)
- 经济(88389)
- 管理(78774)
- 研究(70554)
- 理学(68006)
- 理学院(67321)
- 管理学(66395)
- 管理学院(66019)
- 中国(55793)
- 农(52504)
- 财(41641)
- 京(41169)
- 科学(41138)
- 农业(39789)
- 所(35653)
- 业大(35249)
- 中心(33643)
- 江(32288)
- 财经(31999)
- 研究所(31897)
- 经(28936)
- 经济学(26899)
- 范(25961)
- 师范(25726)
- 北京(25147)
- 州(24980)
- 经济管理(24581)
- 农业大学(24523)
- 基金
- 项目(135362)
- 科学(108226)
- 研究(103670)
- 基金(98979)
- 家(85497)
- 国家(84672)
- 科学基金(72853)
- 社会(68511)
- 社会科(64541)
- 社会科学(64530)
- 省(53922)
- 基金项目(52419)
- 教育(45279)
- 自然(43843)
- 划(43831)
- 编号(43441)
- 自然科(42779)
- 自然科学(42769)
- 自然科学基金(42015)
- 资助(38778)
- 成果(35556)
- 制(31959)
- 发(31174)
- 部(31085)
- 农(30643)
- 重点(30411)
- 国家社会(28959)
- 课题(28851)
- 创(28292)
- 性(26959)
- 期刊
- 济(108246)
- 经济(108246)
- 研究(60406)
- 农(57550)
- 中国(44363)
- 农业(38646)
- 财(31056)
- 学报(30130)
- 科学(29328)
- 管理(25066)
- 大学(24418)
- 融(23688)
- 金融(23688)
- 学学(23378)
- 业经(23263)
- 教育(18619)
- 业(17441)
- 技术(16452)
- 问题(15683)
- 财经(15608)
- 农村(14708)
- 村(14708)
- 农业经济(14264)
- 经济研究(14071)
- 经(13351)
- 世界(12068)
- 版(12025)
- 经济问题(11342)
- 技术经济(10040)
- 资源(9982)
共检索到312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立龙 陶诗丹
农户生计选择反映了其在乡村产业振兴及城乡循环中的参与程度,关系到其稳定脱贫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本文从脱贫不返贫“韧性”与脱贫发展“能力”两个维度界定和测度脱贫稳定性,实证分析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脱贫稳定性的内在关系。甘孜州和秦巴山区分别作为“三区三州”地区与一般脱贫地区的典型代表,对其脱贫村户的抽样调查为实证分析提供了所需家庭数据。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是农户生计策略主要影响因素,成员多且健康的家庭生计政策依赖度较低,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2)生计资本及扶贫政策对生计选择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物质资本、就业创业帮扶对甘孜州农户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产业帮扶政策对秦巴山区农户有显著影响;(3)生计策略对脱贫稳定性影响有区域异质性,政策依赖型生计有利于甘孜州农户脱贫稳定,不利于秦巴山区农户脱贫稳定;农业为主型生计结构不利于秦巴山区农户脱贫稳定,未对甘孜州农户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为因地制宜引导农户优化生计策略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金政 李书奎
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有效衔接”长效机制的重要纽带之一,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扶贫资产的平台化管理,扶贫资产管理也在部分地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扶贫资产管理的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贫资产管理助力脱贫质量巩固与拓展的长效机制仍有待持续贯彻。为此,需要从目标管理机制、运营执行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反馈提升机制等方面构建扶贫资产管理良性运行自我循环体系,并在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目标动态调整制度实施、运营过程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扶贫资产大数据管理体系构建、绩效评价开展、问题整改与目标导向理念融合七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关键词:
扶贫资产管理 脱贫攻坚成果 长效机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衔 杨莉 吴世艳
我国已经如期实现了精准脱贫的目标,成功按期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同时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深度贫困地区和人口的扶贫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退化或返贫,应当是后扶贫时代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经验证明,当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按标准成功摆脱贫困以后,会出现一定的退化现象,从而需要有一个脱贫成果的巩固期。特别是那些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脱贫的地区和人口,有比较大的可能出现退化。因此,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规模性退化仍然有赖于脱贫人口和地区的自生能力的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晶晶
当前我国集中于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也在密切跟进。从政策角度来看,两大战略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加快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能够使脱贫攻坚的成果得以巩固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对贫困动态识别机制,加强短周期动态监测;开展常态化长效治理,推动治理模式平稳转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强化保障兜底衔接,增强弱势群体防护性保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军 魏小英 李珊
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正式进入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新使命。然而,面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专业学习、服务能力、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因此,职业教育要从营造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氛围、深入调整专业建设模式、全面落实乡村地区产教融合、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效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技术、人力支撑。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职业教育 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晓山
要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就要通过深化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精准脱贫进程中,政府等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也要注意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配置扶贫资源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要通过教育脱贫尤其是真正落实9年义务教育来全面消除贫困、确保贫困不反弹;将产业扶贫与医疗扶贫有效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其人力资本,增加收入,尽早实现脱贫。目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现已构筑起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可以实现的。但到2020年全部脱贫后,还需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以脱贫可持续性为标准,清醒分析脱贫成果;将本土化和专业化人才作为产业脱贫可持续的基础;以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为保障,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政府 市场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廉
健康扶贫通过综合施策,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脱贫攻坚结束进入过渡期后,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保持合理的保障水平,下沉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在巩固已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健康帮扶边界,重构医保制度体系,树立大健康理念,建立农村健康长效机制。
关键词:
健康扶贫 健康帮扶 脱贫攻坚 农村贫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韦孟丹 刘七军 胡垚坤
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大制约瓶颈。以宁夏为例,构建熵值TOPSIS与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结合贫困性分析,从时空视角探讨了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时序看,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历经了中度耦合协调贫困滞后、高度耦合协调同步发展2种阶段和4种发展类型。从空间分布看,宁夏北部川区至南部山区的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亦从协调发展型向过度调和型转变。这意味着新时期的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
脆弱性 贫困 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韦孟丹 刘七军 胡垚坤
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大制约瓶颈。以宁夏为例,构建熵值TOPSIS与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结合贫困性分析,从时空视角探讨了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时序看,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历经了中度耦合协调贫困滞后、高度耦合协调同步发展2种阶段和4种发展类型。从空间分布看,宁夏北部川区至南部山区的农户居住环境脆弱性与其贫困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亦从协调发展型向过度调和型转变。这意味着新时期的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
脆弱性 贫困 耦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敏 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史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与拓展有着不同的内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心在于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并提升脱贫质量,同时防止新生贫困产生;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心在于实现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优秀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精神以及扶贫资产等在乡村振兴阶段的承接应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既需要保持既有扶持政策的阶段持续性,同时针对返贫风险高的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建立预警监测机制;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则需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顺利转型。
关键词:
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相对贫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雪
当前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满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文章对职业教育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服务、顶层设计五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构建职业教育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脱贫攻坚 教育脱贫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敏 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宏飞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激励约束机制 农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之明
文章采用topsis熵权法对湖南省县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长株潭与洞庭湖经济区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湘西与湘南地区。运用系统GMM作为基准回归模型,对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用进行实证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普惠金融除在生态宜居层面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外,在乡村振兴各维度上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工具变量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证明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影响显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作用属于“递进门槛”,并提出普惠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