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5)
- 2023(13228)
- 2022(11298)
- 2021(10343)
- 2020(8751)
- 2019(20123)
- 2018(19695)
- 2017(37988)
- 2016(21127)
- 2015(23419)
- 2014(23273)
- 2013(23242)
- 2012(21639)
- 2011(19566)
- 2010(19482)
- 2009(18051)
- 2008(17955)
- 2007(16390)
- 2006(14435)
- 2005(12468)
- 学科
- 济(86458)
- 经济(86363)
- 业(60738)
- 管理(52969)
- 农(48744)
- 企(38277)
- 企业(38277)
- 方法(35778)
- 农业(32168)
- 数学(32148)
- 数学方法(31866)
- 地方(22145)
- 业经(22095)
- 财(21687)
- 中国(20981)
- 学(18454)
- 制(17601)
- 贸(17211)
- 贸易(17207)
- 易(16693)
- 环境(13305)
- 银(12871)
- 银行(12807)
- 发(12502)
- 技术(12366)
- 务(12137)
- 财务(12123)
- 行(12092)
- 财务管理(12090)
- 体(11816)
- 机构
- 学院(300598)
- 大学(295741)
- 济(119726)
- 经济(117094)
- 管理(111471)
- 研究(103369)
- 理学(96904)
- 理学院(95723)
- 管理学(94007)
- 管理学院(93462)
- 农(80478)
- 中国(78430)
- 科学(69536)
- 农业(62995)
- 京(61507)
- 业大(57906)
- 所(55194)
- 财(51756)
- 研究所(50520)
- 中心(49625)
- 江(47122)
- 财经(40982)
- 农业大学(39917)
- 范(39507)
- 省(39460)
- 师范(38994)
- 北京(37365)
- 经(37190)
- 州(36976)
- 院(35897)
- 基金
- 项目(207448)
- 科学(160393)
- 基金(148018)
- 研究(145538)
- 家(132266)
- 国家(131058)
- 科学基金(109841)
- 社会(91221)
- 社会科(85955)
- 社会科学(85923)
- 省(85840)
- 基金项目(80346)
- 自然(72845)
- 自然科(71059)
- 自然科学(71033)
- 划(70455)
- 自然科学基金(69772)
- 教育(64769)
- 编号(59436)
- 资助(58387)
- 重点(46914)
- 成果(46522)
- 发(46415)
- 部(44415)
- 创(42989)
- 农(42296)
- 计划(40770)
- 科研(40534)
- 课题(40398)
- 创新(40246)
- 期刊
- 济(135230)
- 经济(135230)
- 农(80944)
- 研究(79595)
- 中国(59286)
- 学报(58838)
- 农业(54579)
- 科学(50210)
- 大学(42825)
- 学学(40940)
- 财(40185)
- 管理(32824)
- 业经(28829)
- 融(28427)
- 金融(28427)
- 业(27339)
- 教育(25393)
- 技术(23211)
- 问题(19868)
- 经济研究(19249)
- 财经(19109)
- 版(18954)
- 业大(16947)
- 资源(16406)
- 经(16297)
- 农村(15114)
- 村(15114)
- 科技(15061)
- 农业大学(14789)
- 技术经济(14530)
共检索到439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彦 姜志德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15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在统计描述基础上用logistic方法研究了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纯收入以及家庭目前在学人数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正的显著影响,户主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的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慧敏 罗庆 李小建 高更和
通过借鉴MPI方法,使用河南省淅川县146户被调查农户的教育、健康、生活水平3个维度的7个指标数据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样本中,农户多维贫困特征明显,有较大比例的农户处于收入维度之外的多维贫困状态,房屋结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医疗支出为家庭主要的致贫因素。此外,从个体、家庭、村庄等方面对农户处于多维贫困状态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学生数量、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村庄水利设施状况、村庄到县城的距离6个影响因子均对农户处于多维贫困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被调查农户多维贫困程度,扶贫措施应将家户健康、教育维度的因素考虑在内,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齐莹 颜廷武 盖豪
探索建立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缓解各级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公共品供给压力的有效途径,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责任认知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使用条件混合估计方法(CMP)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仍有48.53%的样本农户不愿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费用,而在愿意支付费用的农户中,其意愿水平为每月10~19元。责任认知通过内容认知和后果认知两个维度正向激励着农户的支付意愿。除人际信任外,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制度信任、社会支持和社会需要都对农户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在结果认知与农户支付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弱关系网络、制度信任和社会需要在内容认知与农户支付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提高农户责任认知水平,强化多维度社会资本积累,并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社会资本在组织运行中的显著优势,以有效推动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邓俊淼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持村容整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水北调水源区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实证结果显示:58.29%的农户愿意为保护生活环境进行付费,平均付费金额为10.57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为:教育程度、政治身份、性别、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收入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继霞 何倩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土地流转实践在各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某县龙村的实地调查,从微观层面的农户生计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原因存在着复杂性,主要是基于生计创新、生计压迫、社区压力等因素;此外,部分农户基于就业保障、土地收益和土地保障的双重因素考虑、思想认知方面的原因而未将土地转出。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设计相关制度时应向弱势群体予以倾斜。
关键词:
农户 土地流转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楠 萧彤
以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PPP模式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PPP模式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困境与对策,发现PPP模式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着民营投资者面临较大风险、地方政府部门出现导向偏误、配套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经济落后地区的PPP项目推进实施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完善PPP项目的定价机制和补贴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如此才能有效发挥PPP模式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PPP模式 农村 生活垃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淋议 刘琦 钱文荣
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是生态宜居的关键,研判当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具有现实必然性。基于山东、安徽和重庆3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尝试构建包含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有效举措。结果表明:59.07%的样本农户的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愿意为10~20元/(人·a),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水平总体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最不发达区域的农户倾向于支付10元/(人·a)以下的垃圾治理费用,占比达50.41%。家庭收支水平和农户环保认知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支付意愿,且环保认知与文化程度存在交互效应,早期儿童环保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女性相较于男性,支付意愿更高;固定垃圾点的供给对于农户支付意愿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基于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儿童早期环保教育,提高女性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绩效,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家伟 何长涛 乔家君 李小建
通过对河南省双沟村75家农户的深入访谈,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公共空间的支付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农户都认为公共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多数农户认为无论是破坏还是改善都存在政府不作为。农户对公共空间的支付意愿受个体特征、农户特征和认知特征的共同制约,支付意愿普遍较低。年龄和学历与支付意愿负相关;职业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之具有统计上的正相关,但系数较小,实际意义并不明显;农户认为公共空间破坏越严重,越易产生支付意愿。农户对村域公共空间的认知及其支付意愿对村域治理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重视公共空间在村庄的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娜 赵邦宏 杨金深 谷岩
本文以河北省18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Logit模型对农户对农业信息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信息的支付意愿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比重、对农业信息风险的承受能力、家庭人均收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和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汉琦 牛海鹏 方国友 梅泽勇
在分析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特征及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对耕地生态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焦作市未来不同情景下的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中连续型的支付卡方式调查农户对耕地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研究表明:①在"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现状情景"和"经济优先发展情景"这三种假设情景下,受访农户的平均WTP和WTA随假设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步提高,每户每年分别为74.7元、116元、162.9元和458.3元、497.2元、754.8元;②由于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受访农户已经意识到耕地生态效益的存在,82.95%的受访农户对耕地有正的支付意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琳 刘彦随
基于"推—拉"理论、新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剖析了农民进城落户意愿的城乡作用力、农民进城落户的内部影响因素,并结合郸城县169份农户有效问卷和村干部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可用"推力—拉力"范式解释,包括生活便捷程度、子女的受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家庭收入和非农就业、消费和生活成本,其中,便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子女受教育环境是最大的城镇拉力,没有稳定的非农工作是最大的城镇推力。②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村庄因素三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水平、亲朋好友是否进城落户、村庄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郸城县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亲朋好友是否迁户的影响效应为正,年龄、家庭生活水平及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效应为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深刻改变着农户行为方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控制内生性方法,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上网方式和农户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互联网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上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2.9%。户主年龄、成员平均年龄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使用互联网有负向影响,户主学历、成员平均学历、家庭收入规模、道路硬化比例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互联网使用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但不同上网方式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手机上网和混合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的净效应分别为5.2%和3.1%,而电脑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互联网的使用效应仅适用于老一代农户、非农型农户和男户主农户群体。因此,提出加强农村互联网软硬件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线上宣传活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多元化宣传策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俊杰 田建民 王静 杜涛 上官彩霞
[目的]探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主要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行小麦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模型,以农户是否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为因变量,用反映农户户主特征和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情况、区域政策支持情况的10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5%显著水平,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达到10%显著水平。[结论]农户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统一供种力度、加大价格补贴,是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重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凯宁 高清 靳乐山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基于云南省昭通市渔洞水库汇水区465个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 Hurdle Model)实证分析农户收入水平、村干可信度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意愿较高,有86.9%的农户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支付费用,支付意愿的均值为45.616元/户/年;收入水平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干可信度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参与意愿、支付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干可信度对农户收入水平-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村干部信任程度高的农户,收入水平对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年龄、家中负担人数、家中是否有村干部、家中常住人口数量等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也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意愿产生影响。对比农户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两栏的结果,可以发现年龄、家中负担人数、家中有村干部、地区等变量在影响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说明农户参与和农户支付是两种不同的机制,需要区别对待才能更好洞悉农户意愿。实现以农户收入为核心的经济因素和以村干可信度为核心的非经济因素的合理配合是促进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成玉
本文根据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对转出和转入影响方式不同;对于同一转出户,农户将优质农地留作口粮田,愿意先转出劣质农地;对于同一转入户,农户处于经济收益的考虑,更愿意转入优质农地;受农地质量的影响,农户转入、转出意愿差异较大,改善农地质量有利于减少农地撂荒形象。
关键词:
农地质量 农户 流转意愿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