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2)
- 2023(19085)
- 2022(16501)
- 2021(15352)
- 2020(13073)
- 2019(30275)
- 2018(30049)
- 2017(58217)
- 2016(31828)
- 2015(35968)
- 2014(36178)
- 2013(35860)
- 2012(32986)
- 2011(29915)
- 2010(30038)
- 2009(27870)
- 2008(27691)
- 2007(24866)
- 2006(21632)
- 2005(18908)
- 学科
- 济(129412)
- 经济(129260)
- 业(91943)
- 管理(89648)
- 企(69776)
- 企业(69776)
- 方法(61368)
- 数学(53752)
- 数学方法(53005)
- 农(51034)
- 农业(33775)
- 财(33378)
- 中国(31598)
- 学(30634)
- 业经(30399)
- 地方(25317)
- 制(24262)
- 贸(23114)
- 贸易(23108)
- 易(22416)
- 务(21379)
- 财务(21295)
- 财务管理(21245)
- 环境(21035)
- 理论(20955)
- 企业财务(20185)
- 技术(19749)
- 和(19676)
- 银(19588)
- 银行(19520)
- 机构
- 大学(462692)
- 学院(462640)
- 济(180572)
- 管理(179369)
- 经济(176601)
- 理学(156250)
- 理学院(154484)
- 研究(154372)
- 管理学(151382)
- 管理学院(150565)
- 中国(114730)
- 科学(100342)
- 京(97865)
- 农(94367)
- 财(81870)
- 所(79698)
- 业大(77068)
- 农业(73476)
- 研究所(73050)
- 中心(71579)
- 江(68461)
- 财经(66421)
- 范(61253)
- 北京(61063)
- 师范(60598)
- 经(60530)
- 院(55453)
- 州(55061)
- 经济学(54119)
- 财经大学(49313)
- 基金
- 项目(319303)
- 科学(249575)
- 基金(231128)
- 研究(227800)
- 家(203530)
- 国家(201852)
- 科学基金(171947)
- 社会(141811)
- 社会科(134074)
- 社会科学(134037)
- 省(125637)
- 基金项目(122782)
- 自然(114405)
- 自然科(111694)
- 自然科学(111655)
- 自然科学基金(109670)
- 划(105900)
- 教育(104610)
- 资助(96187)
- 编号(92750)
- 成果(74941)
- 重点(71824)
- 部(70148)
- 发(67595)
- 创(65259)
- 课题(63691)
- 科研(61951)
- 创新(61005)
- 计划(59124)
- 教育部(59081)
- 期刊
- 济(195024)
- 经济(195024)
- 研究(128021)
- 农(89917)
- 中国(82921)
- 学报(81356)
- 科学(72731)
- 财(62146)
- 农业(61028)
- 大学(61010)
- 管理(60157)
- 学学(57943)
- 教育(46749)
- 融(40075)
- 金融(40075)
- 技术(39004)
- 业经(36235)
- 财经(31656)
- 业(30216)
- 经济研究(29480)
- 经(26961)
- 问题(26782)
- 版(25122)
- 图书(22479)
- 科技(22139)
- 技术经济(22120)
- 业大(21782)
- 统计(21687)
- 资源(21293)
- 理论(21280)
共检索到661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贤鑫 陈美球
生态耕种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保护成效和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有89.85%的样本农户表示愿意采纳生态耕种,并对生态耕种的收益预期和推广预期维持在较高水平;(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生态耕种推广预期、生产交流、邻里效应、政策补贴和技术培训变量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3)不同限定条件下,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收益预期、信息传播力度和技术培训对低推广预期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影响更强;风险预期越低,对缺乏交流农户的采纳意愿影响更大;邻里效应小的农户主要受信息传播力度和技术培训的影响;需要政策补贴的农户,生产交流越频繁,邻里效应越强,其采纳愿望更强烈;参加了培训的农户,影响其采纳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收益预期与信息传播力度。政府应在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搭建农户生产交流平台、完善生态耕种补贴与激励政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婷 陈美球 邝佛缘 刘桃菊
为掌握社会网络、信息成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影响规律,以江西省2 06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社会网络、信息成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引入交互项检验社会网络对信息成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有正向影响,而信息成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有负向影响,社会网络能够调节信息成本的抑制作用。2)除上述影响因素以外,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还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耕种面积、非农收入比重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农村社会网络建设,在推进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的同时,借助各类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提升农户的生态耕种意愿;另一方面,应加大各类生态耕种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有效地降低农户对相关信息的获取成本。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成本 生态耕种 意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兴东 郑哲棋 鲁盼 廖冰 彭丹
[目的]探索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形成机制,对促进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道德激励理论(NAM)的整合框架,以江西省、湖北省和云南省527个水禽养殖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态养殖采纳意愿的形成机制。[结果]农户生态养殖意愿受到利己和利他动机双重影响,且利己动机的影响更大;态度对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提升作用最强;农户的过去习惯虽对其生态养殖意愿无显著影响,但会通过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产生作用;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通过个人规范间接提升农户的采纳意愿。[结论] 政府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养殖模式时,要兼顾农户的利己与利他动机,一方面要培养农户进行生态养殖的积极态度,强化其对生态养殖模式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非生态化养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育;重视相关群体对农户养殖行为的影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户对环境问题的普遍认识,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冬 魏雪静 朱郭奇
为从农户利己特性出发找到打破“治病不治土”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整合解释水平理论(CLT)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农户与耕地生态恶化的心理距离(时间、概率和空间距离)为着眼点,利用402份陕西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和PLS-SEM方法,构建“心理距离-后果意识-责任归属感-规制感知-生态耕种行为”概念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耕种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1)概率距离越近、对耕地生态恶化后果意识越强以及对耕地生态保护相关非正式规制感知程度越高的农户,其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越高,但农户对自己所在村民群体责任归属感的增强会降低其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2)时间距离越近,越能通过增强后果意识、降低责任归属感提升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但同时会通过降低非正式规制感知抑制行为实施,这会抵消时间距离对生态耕种行为的间接促进作用,空间距离通过增强后果意识可提升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但也会被责任归属感的抑制作用抵消。3)与农药减量和保护性耕作行为相比,心理距离对化肥减量行为直接影响不显著,非正式规制感知的增强会降低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实施度。因此,建立合理的耕地生态与农户生产利益间的紧密联结是保障耕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当为农户提供耕地生态恶化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明确数据和信息、分担和弱化农户群体对耕地生态保护的道德责任感、强化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利得感、增强农户实施生态耕种行为的技术可获得性和群体氛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洁 陈美球 谢贤鑫 周丙娟 张淑娴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业补贴、是否为家庭农场、是否加入合作社、近年耕地质量变化、相关信息获取难度等9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均值只有4.74项,总体偏低,生态耕种行为有待推广与应用。论文探究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耕种的推广、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农户生态耕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淑娴 陈美球 谢贤鑫 邝佛缘 刘艳婷 周丹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畅通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贤鑫 陈美球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务农年限、邻里交流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我国耕地生态保护成效和保障农作物质量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有43.40%的样本农户对生态耕种持有积极的采纳态度,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长期务农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邻里交流,包括交流频率和交流程度,均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3)邻里交流的完善能够缓解长期务农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不利影响,不同维度邻里交流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仅有交流程度变量的调节作用显著。(4)文化水平、生计类型、劳动力比重、地形条件、宣传力度和参与培训与否等变量也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重要因素。为激励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要在创新生态耕种培训与宣传推广方式、搭建邻里交流平台和构建生态耕种长效示范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霞 王明月 庄天慧
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行为改变模型,探讨贫困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贫困程度、不同经营规模、不同收入结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农技技巧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预期收益、农业劳动力数量、风险态度、风险保障、科技培训和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家庭经营规模、科技培训对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非农收入对非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劳役动机和农业技术使用技巧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更显著;农业技术了解程度对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非农收入、驻村农业技术员对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技术 采纳意愿 异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贵菊 齐振宏 刘哲 刘玉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断涌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是缓解生态压力的前提基础。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利用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稻虾共作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的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直接因素。(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农户采纳意愿有直接影响,且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呈正向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有关部门集中宣讲稻虾共作技术的综合效益;建议农技部门给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建议村委会定期组织农户间交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婷 何可 张俊飚 童庆蒙 程文能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后建
本文利用中国粮食主产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外部因素和内部信念对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意愿的影响以及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知觉易用性和知觉有用性是驱动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的关键心理因素,技术特征、结果展示和采纳条件是促进农户知觉循环农业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外部因素;技术特征和采纳条件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直接和间接正向影响;随着农户收入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外部因素、内部信念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程度会更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柳 朱玉春 任洋
由于政府主管的自上而下治理模式难以充分适应农业分户经营的需求,农户参与管护成为实现小农水有效供给的关键路径。本文运用内蒙古与宁夏两个省份共607份微观农户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业收入水平差异下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主观规范、行为态度、行为控制认知以及过去参与管护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农户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控制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行为态度。多群组分析表明,农业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高农业收入农户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学荣 张利国
农业清洁生产是从源头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对于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质量兴农目标都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中部地区615个农户调查数据,借助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研区域内,近80.17%的农户对采纳清洁生产技术有较强烈的意愿。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主要受其安全认知水平和所在村庄村规民约的影响。其中,农户对农村环境污染关心情况、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关心情况、对安全食用农产品知识了解情况、对农残危害认知情况和村规民约制定情况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其他变量影响不显著。基于此,为增强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不仅要提高农户安全认知水平,还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更要创新采纳清洁生产技术的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雨寒 姜维军 颜廷武
推行生态耕种对保护耕地质量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poisson模型,探究参与技术培训对农户生态耕种技术采纳强度的影响效应及路径。结果表明:1)参与技术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农户生态耕种技术采纳强度,相比未参与培训,参与培训的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技术数量上升1.124倍,参与培训的农户若不参与培训,其采纳生态耕种技术数量将会下降24.9%。2)农户技术培训参与率正向促进其生态耕种技术采纳强度,农户技术培训参与率每增加一单位,其生态耕种技术采纳数量将提高1.445倍。3)参与技术培训通过生态认知和技术认知间接影响农户生态耕种技术采纳强度。因此,政府应加大生态农业技术培训的供给,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借助农业合作社搭建生态知识、生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以提高农户生态耕种技术采纳强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美球 冯黎妮 周丙娟 邓爱珍
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是耕地保护的关键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农户耕地保护性投入的积极性,对耕地质量的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江西省952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 模型,从劳动力、耕地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禀赋三方面对农户耕地保护性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务农劳动力数量、年龄、性别,耕地年均收入以及人均耕地规模和耕地破碎度是,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性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