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4)
- 2023(10486)
- 2022(8559)
- 2021(8120)
- 2020(6819)
- 2019(15056)
- 2018(14837)
- 2017(29452)
- 2016(16077)
- 2015(17762)
- 2014(17623)
- 2013(17818)
- 2012(16579)
- 2011(14783)
- 2010(15159)
- 2009(14128)
- 2008(14439)
- 2007(13065)
- 2006(11787)
- 2005(10727)
- 学科
- 济(64181)
- 经济(64107)
- 业(61644)
- 农(45971)
- 管理(44707)
- 企(35275)
- 企业(35275)
- 农业(30474)
- 方法(25962)
- 数学(23320)
- 数学方法(23079)
- 中国(19796)
- 财(19293)
- 业经(18572)
- 制(18502)
- 银(14999)
- 银行(14975)
- 行(14275)
- 贸(12585)
- 贸易(12574)
- 学(12545)
- 务(12481)
- 财务(12459)
- 财务管理(12427)
- 易(12355)
- 融(12319)
- 金融(12319)
- 地方(11893)
- 企业财务(11591)
- 体(11334)
- 机构
- 学院(227423)
- 大学(224991)
- 济(97462)
- 经济(95366)
- 管理(89120)
- 研究(76081)
- 理学(75911)
- 理学院(75240)
- 管理学(74060)
- 管理学院(73648)
- 中国(65156)
- 农(58979)
- 财(47942)
- 京(46291)
- 农业(45142)
- 科学(44811)
- 业大(39709)
- 所(38646)
- 中心(38212)
- 财经(37180)
- 江(36574)
- 研究所(34518)
- 经(33958)
- 经济学(29355)
- 州(28823)
- 北京(28696)
- 省(27683)
- 农业大学(27561)
- 财经大学(27483)
- 范(26738)
- 基金
- 项目(149595)
- 科学(117671)
- 基金(110240)
- 研究(109943)
- 家(96642)
- 国家(95704)
- 科学基金(81791)
- 社会(72000)
- 社会科(67859)
- 社会科学(67842)
- 省(57868)
- 基金项目(57366)
- 自然(51768)
- 自然科(50610)
- 自然科学(50600)
- 自然科学基金(49759)
- 教育(47999)
- 划(47801)
- 资助(45243)
- 编号(45125)
- 成果(37296)
- 部(34053)
- 农(33118)
- 重点(32920)
- 发(32214)
- 创(30724)
- 国家社会(30581)
- 性(30343)
- 课题(29337)
- 制(28975)
- 期刊
- 济(111619)
- 经济(111619)
- 研究(68371)
- 农(62614)
- 中国(49256)
- 农业(41842)
- 学报(37893)
- 财(37147)
- 科学(33642)
- 融(33146)
- 金融(33146)
- 大学(29481)
- 学学(27935)
- 管理(27928)
- 业经(23239)
- 业(20368)
- 教育(18341)
- 财经(18283)
- 技术(17504)
- 问题(15668)
- 经济研究(15636)
- 经(15619)
- 农村(14805)
- 村(14805)
- 农业经济(13903)
- 版(13721)
- 图书(13085)
- 世界(12321)
- 技术经济(11259)
- 理论(11232)
共检索到355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丹 周宏 夏秋
服务约束行为是农户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委托—代理”问题下的理性反应。本文基于服务风险和交易成本视角,探讨了农户服务约束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为降低农业生产性服务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所引致的生产风险,农户作为风险规避者,会通过一系列服务约束手段规范服务供给主体的作业行为,尤其是在生产风险较高的插秧、施肥和打药环节表现更为突出。(2)交易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农户不同服务约束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服务合约缔造的交易成本越高,越不利于农户服务合约签订;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服务监督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会抑制农户服务监督行为的发生。(3)服务供给者来源与组织化程度对农户服务约束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服务供给者来源越熟悉且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降低农户对生产风险的担忧,从而减少服务约束。由此,为抑制服务供给方“委托—代理”行为发生,建议在培养组织化、本土化的服务供给主体同时要探索构建服务供需双方的激励相容机制。
关键词:
风险规避 交易成本 农业生产性服务约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邸玉玺 郑少锋
利用对陕西省1 09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农户的生产性正规信贷分解为是否获得生产性信贷、是否获得生产性正规信贷和获得的生产性正规信贷金额三个阶段,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生产性贷款的影响,进而重点考察了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总体社会网络提高了生产性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交易型社会网络增加了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降低正规信贷交易成本能够增加农户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过程中由于专用性较高、交易频次较低、不确定性较高所导致的高额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因此,增强农户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正规信贷的交易成本,进而缓解农村地区生产性正规信贷约束,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梅 袁若兰 黄华金 高雪萍
[目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交易成本过高和资源禀赋劣势会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42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交易成本、资源禀赋差异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选择了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但外包程度较低。亲朋好友的数量、是否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信息成本对农户参与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执行成本中,村的交通条件、农户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数量以及谈判成本中费用支出较多的环节数量均会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资源禀赋中土壤质量以及家庭劳动力总数抑制了农户的外包行为。[结论]政府应加强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推广以及信息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外包服务供需不平衡地区进行干预与组织,进而提高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勤航 诸培新 曲福田
为厘清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探究其与技术效率变化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兴起、小农户在获取服务中的困境及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实践成效三方面对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进行梳理,在演进过程中土地耕作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导入程度、交易成本等方面得到优化,在理论上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然后,根据山东省博兴县的实践情况,探究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运行机制,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村集体在小农户组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化的服务获取方式显著提高了技术效率。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在此过程中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不断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密切与农业服务主体的联系,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生产性服务 技术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宣烨
本文在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并以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本地市场规模、工业企业平均规模(需求因素)以及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竞争程度(供给因素)等因素共同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实证检验证实,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更优经济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但我国不同区域引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城市表现为本地市场规模,而中西部城市则是交易成本。实证结果还表明,规模大的工业企业具有明显的服务外包化倾向;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MAR溢出,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集聚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徐远彬
相对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纳入互联网、交易成本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我国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交易成本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会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发挥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交易成本 中介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楚明钦 刘志彪
生产性服务脱胎于制造业,但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不足,导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文章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1997-2009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这一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用面板计量方法考察了装备制造业规模和交易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垂直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但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并没有促进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相反,财政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市场规模 垂直分离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宋金田 祁春节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利用对湖北省宜昌市柑橘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本文重点分析了交易成本对农户柑橘销售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是影响农户农产品销售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反映信息成本的是否了解柑橘市场行情变量、反映谈判成本的农户对中间商报价公平程度的看法变量对农户选择自行销售方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映信息成本的是否通过中间商了解柑橘价格变量、反映谈判成本的自行销售同等级柑橘相比于通过中间商销售的销售价格差异变量、反映执行成本的农户到最近农产品市场的距离变量对农户选择自行销售方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是否有成员从事非农产业这两个反映个...
关键词:
交易成本 销售方式 柑橘 湖北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荣 韩洪云
利用山东省348户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本文试图考察交易成本对农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苹果种植户垂直协作方式包括现货市场、销售合同和合作社三种类型,并且绝大多数农户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垂直协作方式。交易成本对农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苹果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获取市场信息困难、交易对象机会主义、距果品市场较远、苹果销售存在运输困难等因素将促使农户从现货市场交易转向销售合同或合作社交易;户主年龄、家庭非农收入比例、苹果种植面积对农户垂直协作方式也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刚
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是社会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资本、权力和文化等结构性力量,主体的情感、体验也是建构空间的有机组成要素。这种结构与主体双重逻辑相互缠绕并处于时刻不停的变迁之中,赋予空间以活力、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空间正义就在于表征着弱势群体空间权益的"差异空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超 翟乾乾 王莹
市场连接不畅是小农困境的主要表现,而生产行为和交易成本是影响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内外在因素,关乎着分散果农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的实现程度。基于江苏省桃主产区果农调研数据,利用多元Logit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和生产行为对农户不同桃销售渠道模式选择的边际效应差异,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桃农呈老龄化态势(平均57.26岁),现代流通渠道的进入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果品销售模式,农户仍以零售渠道为主。交易成本对农户桃销售渠道选择影响显著,市场价格和消费偏好信息、品种选择信息分别对果农选择批发市场、组织代销渠道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谈判成本尤其是桃质量分级和损耗率显著影响了不同销售渠道选择;执行成本中的运输费用和时间、包装是农户销售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生产行为中,规模化经营对果农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较为明显,组织代销模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用药次数,并对品种搭配结构、采摘成熟度产生调节作用。不同资源禀赋果农的渠道选择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风险偏好水平越高、种植年限越长,选择现代果品销售渠道的概率越低。因此,建议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稳定契约型的水果流通通道联盟;在果品主产区设立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加大农村果品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果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完善农产品风险预警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峥林 姜松 王钊
本文将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归因于资产专用性、风险性、规模性和行为能力4个维度,进而依据农户数据构建Logit模型并采用cs QCA技术双重验证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对农户环节外包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理和物资资产专用性、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明显反向抑制农户环节外包,而除自然风险外的其余变量则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上述独立影响效应存在环节属性差异;各条件变量与农户外包选择呈现不同的关系属性,地理资产专用性、经营风险、组织规模和交易能力构成其必要非充分条件,处置能力是其充分非必要条件;经营规模等7个条件变量形成的9个条件组合对农户环节外包具有组合影响效应并描绘了其外包选择的9种决策情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峥林 姜松 王钊
本文将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归因于资产专用性、风险性、规模性和行为能力4个维度,进而依据农户数据构建Logit模型并采用cs QCA技术双重验证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对农户环节外包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理和物资资产专用性、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明显反向抑制农户环节外包,而除自然风险外的其余变量则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上述独立影响效应存在环节属性差异;各条件变量与农户外包选择呈现不同的关系属性,地理资产专用性、经营风险、组织规模和交易能力构成其必要非充分条件,处置能力是其充分非必要条件;经营规模等7个条件变量形成的9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晗 王燕 王钊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推动农户生产分工发展。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营效益与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分工的影响效应和贡献度大小。结果表明:经营效益显著促进农户生产分工发展,交易成本对农户分工深化产生抑制作用。经营效益主要影响技术密集型和半劳动密集半技术密集型环节分工。交易成本对各个环节生产分工都有较强影响力,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分工上尤为明显。收获环节农户分工程度较高,其受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户生产分工须着重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经营效益因素影响,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分工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甘宇
使用4495个农户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的家庭财富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越低,距离商业中心越远,其生产性投资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越高。这是正规金融机构基于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所做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为了缓解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错位问题,应创新农村金融监管方式,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益,推进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融资约束 供需错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