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8)
2023(13578)
2022(11585)
2021(10894)
2020(8947)
2019(19963)
2018(19896)
2017(39681)
2016(21344)
2015(23849)
2014(23362)
2013(22885)
2012(21163)
2011(19250)
2010(19513)
2009(18792)
2008(18332)
2007(16610)
2006(15245)
2005(13796)
作者
(59088)
(49621)
(49309)
(47155)
(31084)
(23687)
(22259)
(18905)
(18717)
(17614)
(16832)
(16297)
(15686)
(15527)
(15407)
(15085)
(14705)
(14519)
(14249)
(14193)
(12513)
(12222)
(11981)
(11329)
(11293)
(11223)
(11120)
(10910)
(9934)
(9675)
学科
(82826)
经济(82704)
(69111)
管理(63399)
(48965)
(46117)
企业(46117)
农业(32190)
方法(29700)
数学(26096)
数学方法(25805)
中国(25461)
(24787)
(24670)
业经(23824)
(17722)
贸易(17711)
(17373)
(16953)
银行(16932)
(16531)
(16292)
(15781)
地方(15420)
(14251)
金融(14248)
(14154)
(13597)
财务(13566)
财务管理(13527)
机构
学院(304245)
大学(297071)
(132387)
经济(129712)
管理(116700)
研究(103049)
理学(99773)
理学院(98772)
管理学(97341)
管理学院(96783)
中国(83481)
(64899)
(63879)
(61704)
科学(58868)
(51622)
财经(49703)
农业(48855)
中心(48494)
(47539)
业大(46423)
研究所(45933)
(45040)
经济学(39823)
北京(38431)
(38288)
师范(37991)
(37011)
(36403)
财经大学(36358)
基金
项目(194098)
科学(154279)
研究(149431)
基金(140930)
(121191)
国家(120083)
科学基金(103090)
社会(96361)
社会科(91053)
社会科学(91038)
(75745)
基金项目(73806)
教育(67306)
编号(63464)
自然(63274)
(62940)
自然科(61748)
自然科学(61737)
自然科学基金(60614)
资助(56434)
成果(51962)
(44376)
重点(43453)
(43333)
课题(42721)
(42719)
(40749)
国家社会(39803)
(39315)
教育部(38109)
期刊
(156639)
经济(156639)
研究(94064)
(65904)
中国(63145)
(48803)
农业(44454)
管理(41363)
学报(41186)
科学(40635)
(37182)
金融(37182)
大学(32889)
学学(31257)
教育(31096)
业经(31067)
技术(25146)
财经(24487)
经济研究(23558)
问题(21711)
(21624)
(21119)
世界(16268)
(16206)
农村(16203)
(16203)
农业经济(15422)
(14919)
理论(14847)
技术经济(14755)
共检索到469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秧分  王国刚  王丽娟  
在理论分析农户种粮决策与成本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3年分省统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北方、中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增加,南方、东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粮食生产存在"北进中移"现象。劳动力投入仍是维持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大规模的非农就业已给全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相比净利润,现金收益更影响农户种粮决策。粮食单产增加并不必然促进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现有种植规模越大、基础设施越为完善,农户种粮积极性越高。受资源禀赋、非农就业、种植结构、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原因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丽  霍学喜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经济区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投入的决策行为,实质是在农户自身决策环境下,在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衡量基础上追求投入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农户在决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及结构时,要综合评价粮食产业和其他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对农户来讲具有满足自身消费保障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投入决策时是分类考虑的,对于消费保障功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功能的粮食生产,农户分别进行不同的收益和风险评估决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庞英  李树超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粮产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2800个粮农成本数据为基础,选择商品粮产区山东省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商品粮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资源规模、要素生产力、粮食安全和耕地环境)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商品粮产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反而较低,这就直接影响着粮食商品率进而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的政策指向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有限的粮补资金全部投向商品粮产区,这将有利于在粮食收益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励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坚  李德洗  
基于2010年河南省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考虑到农户非农就业和粮食生产决策的同步性,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河南省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相对较少的劳动力投入需求和易于实施机械化作业的特点与非农就业收入的投资效应相结合,使农户非农就业与其粮食生产之间产生较强的互补性;稳定的粮食生产收益预期、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的互补以及较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农户的粮食生产仍处于积极性较高和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粮食生产决策存在较强的地域性群体效应;农户家庭特征和资源禀赋不同,其粮食生产和非农就业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规律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四十五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欧  杨进  
本文利用2011年和2012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资本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当前中国农业"四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在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对于非贫困地区而言,农业补贴对贫困地区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更大,尤其是在资本投入方面。这表明,农业补贴可以缓解贫困地区农户的资本短缺,使其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加荣  赵芝俊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模式下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机制,其次采用Nerlove模型估计了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补贴政策的供给反应。结果表明: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影响农民的种植行为;补贴变量在水稻、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反应方程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表明农业补贴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提高有积极影响。最后,本文从完善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政策效果和实施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克明  彭廷军  
本文结合平时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利用经济学原理,对在理论上如何确定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范围、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宏观政策层面如何引导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本文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国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下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户粮食生产收入预期是决定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中介变量;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调节了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粮食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负向地调节了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宇  王莉  田国强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完成了农户变迁,农户数量大幅减少,农业生产出现了规模化、专业化趋势。根据日本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政府应该为外出务工农民创造条件,助其在城镇安家落户,使有条件的农户率先脱离农业生产,为农村专业农户提供发展空间。此外,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种粮大户,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提高粮食生产力。扩大规模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立建  苏春江  蒋中一  
基于全国性大规模的微观调查数据,文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检验了家庭医疗支出对中国农户玉米和稻谷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农户家庭种植业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的医疗支出不仅显著地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玉米和稻谷的产量,而且显著降低了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收入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的平均教育程度正向影响玉米和稻谷的产量;但是,教育程度对农户种植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此外,降雨量促进了农户玉米和稻谷的产量,充沛的降雨量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水平。因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减轻农民患病的经济负担、加大对教育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逸文  霍学喜  
文章把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纳入到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体系中,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效率评估,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生产要素调整之前出现明显下降,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调整之后粮食生产效率损失主要源自于规模非有效,并且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递增趋势,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效应。实证还发现,农户粮食种植经验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说明粮食生产仍然属于"经验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炎忠  罗小锋  李兆亮  刘迪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使得农户兼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分化的重要趋势。本文基于长江流域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IV-Tobit和门槛效应模型论证了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从时间、资金与技术要素投入解析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非线性影响,农户兼业时长超过8.35个月时,兼业行为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2)短期兼业与县域范围内近距离兼业将有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3)农户兼业行为主要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资金与技术投入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因此,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农户"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兼业身份的同时,不仅要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还要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长时间兼业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研究结论可为充分客观地评价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农户兼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逸文  霍学喜  
文章把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纳入到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体系中,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效率评估,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生产要素调整之前出现明显下降,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调整之后粮食生产效率损失主要源自于规模非有效,并且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递增趋势,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效应。实证还发现,农户粮食种植经验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说明粮食生产仍然属于"经验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