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2)
- 2023(11970)
- 2022(9636)
- 2021(8644)
- 2020(7373)
- 2019(16770)
- 2018(16674)
- 2017(32354)
- 2016(18071)
- 2015(20240)
- 2014(20433)
- 2013(20222)
- 2012(18677)
- 2011(16899)
- 2010(17169)
- 2009(15993)
- 2008(16030)
- 2007(14955)
- 2006(13222)
- 2005(11778)
- 学科
- 济(79346)
- 经济(79277)
- 业(53704)
- 农(47284)
- 管理(43524)
- 方法(33094)
- 企(32079)
- 企业(32079)
- 农业(31181)
- 数学(29701)
- 数学方法(29464)
- 业经(21443)
- 中国(21041)
- 财(17065)
- 地方(16620)
- 学(16394)
- 制(15235)
- 贸(14565)
- 贸易(14561)
- 易(14171)
- 发(13127)
- 银(11953)
- 银行(11902)
- 行(11367)
- 环境(11043)
- 体(10910)
- 融(10828)
- 金融(10825)
- 策(10667)
- 发展(10621)
- 机构
- 学院(266290)
- 大学(262642)
- 济(111052)
- 经济(108869)
- 管理(98680)
- 研究(91935)
- 理学(85596)
- 理学院(84639)
- 管理学(83126)
- 管理学院(82658)
- 农(71479)
- 中国(69585)
- 科学(59612)
- 农业(55546)
- 京(54784)
- 业大(50033)
- 所(48675)
- 财(47307)
- 研究所(44544)
- 中心(43627)
- 江(41442)
- 财经(38085)
- 经(34716)
- 农业大学(34670)
- 范(34647)
- 师范(34264)
- 经济学(34162)
- 北京(33594)
- 州(32397)
- 经济学院(31269)
- 基金
- 项目(180188)
- 科学(140308)
- 基金(129804)
- 研究(128856)
- 家(114718)
- 国家(113720)
- 科学基金(95877)
- 社会(82125)
- 社会科(77518)
- 社会科学(77491)
- 省(72446)
- 基金项目(69554)
- 自然(61464)
- 自然科(60014)
- 自然科学(59996)
- 划(59772)
- 自然科学基金(58944)
- 教育(57849)
- 编号(53224)
- 资助(51512)
- 成果(42550)
- 重点(40621)
- 发(40543)
- 部(39624)
- 农(38324)
- 创(37073)
- 课题(35644)
- 创新(34742)
- 科研(34672)
- 国家社会(34504)
- 期刊
- 济(124666)
- 经济(124666)
- 农(73540)
- 研究(72650)
- 中国(51727)
- 学报(49629)
- 农业(49560)
- 科学(43097)
- 大学(37038)
- 学学(35392)
- 财(34998)
- 管理(29988)
- 业经(26595)
- 融(26338)
- 金融(26338)
- 业(24985)
- 教育(24090)
- 技术(21684)
- 问题(18560)
- 经济研究(18487)
- 财经(18313)
- 版(16218)
- 经(15784)
- 农村(14730)
- 村(14730)
- 业大(14305)
- 农业经济(14262)
- 世界(14171)
- 技术经济(13649)
- 资源(12805)
共检索到389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甘蔗是我国食糖的主要原料,近10年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率约为6%,较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农户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土地因素及其交互项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土地质量、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农机培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专业化程度、甘蔗收入比重、是否平原、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地区哑变量对种植机械选择概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是否租入土地、新植面积地块质量和农业劳动力人均新植面积具有正向作用;总体土地质量与某些因素具有交互效应,而土地因素之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农户 种植机械化 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土地细碎化一般被视为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土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越发复杂。本文使用2015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参数和半参数方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机械化具有负向影响,但只有在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时这种影响才较为显著;土地细碎化对部分机械化种植方式不具有阻碍作用;不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机械化种植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农户平均地块面积在510亩之间时,平地地块所占比重和农业劳动力比重是造成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土地细碎化一般被视为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土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越发复杂。本文使用2015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参数和半参数方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机械化具有负向影响,但只有在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时这种影响才较为显著;土地细碎化对部分机械化种植方式不具有阻碍作用;不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机械化种植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农户平均地块面积在5~10亩之间时,平地地块所占比重和农业劳动力比重是造成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与其他种植方式有所区别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结论说明,中国在甘蔗种植中应结合土地细碎化的特点,配套不同机型,发展多样化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方式,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裕模 邢颖 蒙炎成 陈桂芬 黎焕光 江泽普 杨绍锷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个不同甘蔗品种,连续7年进行100160 cm不同行距和宽窄行距组合130+50 cm共7种行距模式的田间试验,测定各模式下甘蔗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标。【结果】]种植行距从100 cm增大到160 cm时,甘蔗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均表现出随行距的加宽呈降低趋势。140cm相比110 cm行距模式,甘蔗有效茎数减少4470株/hm2,减少7.6%;蔗茎产量减产9030 kg/hm2,减11.3%;有效茎数与产量的相关
关键词:
甘蔗品种 机械化 行距 种植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欢
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农户的农业机械化微观行为选择现状后发现:收割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比例最大,播种环节的比例最小;在各种植环节中,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外包作业。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定量解释了导致农户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从种植环节的农机市场特征及生产特性等角度定性解释了种植环节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成因。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差异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艳 周曙东
本文利用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各主要花生产区花生种植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花生种植户机械化耕作、播种和收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家庭收入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对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技术的采纳具有负向影响。随着农户兼业化程度的加深,花生的种植空间会受到其他竞争作物的挤占,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花生生产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可见,加快推广适用于花生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技术应是当前花生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2)花生用地属于平原地形,对机械化技术的采纳具有正向影响,而当地机械服务收费标准对花生机械化技术的采纳具有负向影响。因此,花生机械化技术推广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策...
关键词:
花生种植户 机械化技术 采纳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程威特 江帆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目的】评估农户对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和偏好程度,为推动林果业机械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和枇杷种植优势乡镇农户调研数据,在分析农户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和首选决定法得出农户对山地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的优先序,并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分析农户的需求层次;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山地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样本农户中,仅有部分农户在施药、施肥、灌溉和中耕除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2)从农户对林果生产
关键词:
农户 林果生产 机械化 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是生产中的关键参数。基于2015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岭回归、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测算了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进而运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分析替代弹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直接替代弹性在0.100.76,说明两者存在替代关系。中国甘蔗种植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容易程度与甘蔗种植面积、甘蔗种植方式存在正向关系,而与种植地块数量的关系并不明显,说明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相互替代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阻碍作用。甘蔗种植机械对劳动力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种植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周边省份种植结构"趋粮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主要归因于大中型农机跨区作业。2)本地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促进周边省份的"趋粮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林水支出则表现出抑制作用。3)2001—2003年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2004年以后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呈现递增趋势,2011年小型拖拉机动力开始出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地形条件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平原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小型拖拉机动力则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提出加强农机区域协调、推进"宜机化"改造和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翁贞林
为探讨人力与机械投入对农户经营规模决策意愿的综合影响,基于江西省1 080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兼业程度下机械化投入给水稻种植农户规模决策意愿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稻农兼业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呈消极影响;2)就兼业程度较低的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来看,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3)相反,二兼农户和非农户等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并不倾向于提高机械化投入来维持或扩大现有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且二兼农户的不种倾向行为表现显著。因此,健全社会化机械生产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扩大经营规模、深化农业分工的同时,注重合理引导兼业程度高农户退出土地经营权和水稻经营,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农户兼业 机械化投入 经营规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经韬 陈池波 覃津津
本文运用2004~2016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的时空演变,并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04~2016年湖北省农户户均机械化服务支出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户均机械化服务支出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农户种植规模、家庭非农总收入、区域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以及粮食种植比重对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具有驱动作用,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山地条件对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本文建议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户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服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杨贺 潘伟光 李林
以浙江省3个县的1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环节选择外包机械化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水稻Oryza sativa栽培面积增加,生产环节中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概率先增大后减少,呈"倒U"型,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户主年龄对接受机械化服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机手的经历、家庭拥有农机数量以及土地破碎化等因素对接受机械化服务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多种服务主体、鼓励土地整理、为机械化外包服务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图2表3参14
关键词:
机械化服务外包 生产环节 规模农户 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明 韦增林 陈碧 张亮曼 何奕响
【目的】分析在120 cm行距条件下人工和机械化种植糖料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状况,为选择比新台糖22号更适应120 cm种植行距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糖料蔗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糖料蔗新品种桂糖49、福农41、桂柳05/136及来宾市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开展种植行距(方式)[A_0为100 cm行距人工种植(对照,CK)处理,A_1为120 cm行距人工种植处理,A_M为120 cm行距机械化种植处理]和品种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分析在不同行距下人工和机械化种植各品种糖料蔗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在农艺性状方面,除桂糖49外,各品种A_M处理的出苗率均显著低于A_0和A_1处理(PA_0处理。在理论产蔗量方面,除桂柳05/136的A_1处理A_1处理>A_M处理,其中A_0处理与A_1和A_M处理差异显著,A_1与A_M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在蔗糖分含量方面,除桂糖49的A_1处理>A_0处理>A_M处理外,其他品种的A_1和A_M处理>A_0处理,其中新台糖22号和福农41的A_1和A_M处理与A_0处理间差异显著。在理论产糖量方面,福农41的A_0与A_M处理间差异显著外,其他品种的A_0、A_1和A_M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A_M处理的理论产糖量表现为桂柳05/136>福农41>新台糖22号>桂糖49,其中桂柳05/136的理论产糖量与新台糖22号和桂糖49差异更明显。【结论】120 cm行距机械化种植桂柳05/136的理论产蔗量、蔗糖分和理论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新台糖22号,因此桂柳05/136是比新台糖22号更适应120 cm行距机械化种植的甘蔗性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