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4)
- 2023(12109)
- 2022(10363)
- 2021(9580)
- 2020(8381)
- 2019(19658)
- 2018(19522)
- 2017(38880)
- 2016(20935)
- 2015(24110)
- 2014(24170)
- 2013(24006)
- 2012(22474)
- 2011(20341)
- 2010(20525)
- 2009(19122)
- 2008(19014)
- 2007(17246)
- 2006(15091)
- 2005(13238)
- 学科
- 济(97052)
- 经济(96972)
- 业(63853)
- 管理(55408)
- 农(48263)
- 方法(46061)
- 数学(42228)
- 企(42055)
- 企业(42055)
- 数学方法(41739)
- 农业(31880)
- 业经(22073)
- 中国(22039)
- 地方(21906)
- 财(21579)
- 制(17634)
- 贸(16895)
- 贸易(16889)
- 易(16240)
- 学(15960)
- 银(13194)
- 银行(13173)
- 理论(13163)
- 务(12772)
- 技术(12746)
- 财务(12739)
- 财务管理(12700)
- 融(12698)
- 金融(12695)
- 环境(12561)
- 机构
- 学院(305183)
- 大学(299478)
- 济(126740)
- 经济(124126)
- 管理(119251)
- 理学(103904)
- 理学院(102807)
- 管理学(100920)
- 管理学院(100338)
- 研究(97264)
- 中国(75776)
- 农(66855)
- 京(61707)
- 科学(59769)
- 财(55963)
- 农业(51665)
- 业大(50257)
- 所(49053)
- 中心(47585)
- 江(46701)
- 财经(44870)
- 研究所(44339)
- 经(40735)
- 范(39490)
- 师范(39150)
- 经济学(38286)
- 北京(38034)
- 州(36996)
- 经济学院(34914)
- 经济管理(34424)
- 基金
- 项目(203757)
- 科学(160661)
- 研究(150452)
- 基金(147211)
- 家(126903)
- 国家(125775)
- 科学基金(108736)
- 社会(95237)
- 社会科(89999)
- 社会科学(89971)
- 省(82213)
- 基金项目(78339)
- 教育(70281)
- 自然(69853)
- 自然科(68253)
- 自然科学(68239)
- 划(67592)
- 自然科学基金(67011)
- 编号(63265)
- 资助(60935)
- 成果(50351)
- 部(45836)
- 重点(45293)
- 发(44715)
- 课题(43028)
- 创(42253)
- 创新(39407)
- 教育部(39247)
- 科研(39137)
- 国家社会(38822)
共检索到444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志艳
发展流通型专业协会对提高我国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和收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开鲁县农户的调查,了解当地流通型专业协会的发展情况,对影响农户参与这类协会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勇 支玲 邢红 洪家宜
明确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内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北工程第一阶段综合效益后评价为例,对林业生态工程其防风固沙效益、庇护农田效益、保护牧场权益等生态效益,其活立木储备效益、经济林产品效益、薪材生产效益等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应用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臻 刘树明 孔祥斌 李月 张蚌蚌 张青璞
从耕地质量监测角度出发,探索监测效率最优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划分方法,并尝试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效率评价体系,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为例,采用因素组合法、主导因素法、图斑法以及网格法4种方法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并从耕地质量监测效果、精度以及成本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4种方法的监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组合法划分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的总分值最高,为89.23分,网格法因考虑的耕地质量属性因素较少且划分的单元数目较多,监测效率评价综合得分较低。采用的监测单元划分方法中,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永福 于法稳
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以及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户意愿灌溉水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费用投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户的蔬菜种植比重、玉米种植比重和小麦的种植比重越大,农户意愿灌溉水价越低;在灌溉水价提高时如果农户选择调整作物结构或选择节水,农户意愿灌溉水价就越高。农户实际灌溉水价与农户意愿灌溉水价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在于该流域的实际灌溉水价的变动幅度较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法稳 屈忠义 冯兆忠
水价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经济手段 ,灌溉水价的调整对农户用水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诱导出农户的节水行为。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 ,分析了水费在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例 ,重点分析了灌溉水价调整之后 ,农户用水行为的变化 ,以及农户对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最后提出了加强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水资源 灌溉水价 农户行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敏
利用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县1999—2004年面板数据,研究贫困地区农民动态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县农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短期贫困,同时,农民收入不稳定,收入面临风险较大;不同地区导致动态贫困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动态贫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土地面积和家庭的基期、户主民族收入对两省区动态贫困影响都显著,土地面积大、基期收入高的家庭更容易远离贫困;丘陵、山区地形、户主汉族、没有扶贫项目都更容易使内蒙古贫困县农户陷入长期贫困;劳动力个数多、家庭负担重等因素更容易使甘肃省贫困县农户陷入长期贫困。因此,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鹏 林万龙
本文利用对内蒙古部分奶牛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采用条件评价法获取了农户对奶牛保险的支付意愿,并对影响其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养殖规模、养殖专业化程度、奶牛死亡损失、对奶牛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对保险机构是否信任以及是否加入其他商业保险等因素对其支付意愿均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奶牛保险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海广 李秀彬 谈明洪 赵宇鸾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营不再受食物需求的限制,在种植结构选择方面自由度更大。论文通过农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农户作物选择机制:作物本身的投入产出效益、农地地块的差别、农户资源禀赋与家庭特征。研究发现,在劳动力普遍非农务工的背景下,劳动力约束成为农户作物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作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农户倾向于在质量较好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在农牧交错区,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养殖业的强烈影响,兼有饲料用途的莜麦得到普遍种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奇峰 周宁 孙翠清 吴颍宣
为了验证粮农综合补贴政策能否影响农户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本文对内蒙古太仆寺旗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在维持目前粮农综合补贴标准和发放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对3年后种植粮食作物表达出的意愿和态度这一微观视角进行研究。Ordinal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及相关统计分析表明,由于补贴占收入比重较小,以种粮为主农户的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和兼业农户的收入水平,因此,补贴对未来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增加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是目前获得补贴较高的被调研农户,未来不愿意种粮的倾向性更高,长期发展我国种粮的有效劳动力可能更加缺乏。为此,本文提出在稳定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鼓励规模化种粮,提高种粮农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帆 吴海涛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624户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造贫困分项收入分解框架,实证分析了内蒙古家庭分项收入分配不均等对城乡贫困的影响。结果显示:现阶段内蒙古城乡贫困的产生不是由于收入不足而是因为分项收入不均等分配。进一步研究发现,由家庭资本及其配置所决定的家庭经营收入不均等是贫困的主要致因,与城镇化相关的工资性收入不均等是导致城乡贫困的重要原因,且呈现上升趋势,而带有普惠性质的养老金和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并未能够让深度贫困人口更多的获益,这为精准扶贫阶段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设立与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叶勇 杨露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内蒙古33个牧业旗草畜平衡状况为例,建立了可食饲草储量模型、适宜载畜量估算模型和畜禽载畜量预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载畜量超载率。通过主要加入畜禽利用率、标准干草折算系数、草地利用率等参数弥补现有模型的不足。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载畜量 草畜平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柴智慧 赵元凤
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其也面临诸多经营风险,例如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农作物保险为例,界定投保农户道德风险的内涵与类别,分析其产生机理,结果发现:在内蒙古现行"低保障、广覆盖、低保费、低赔偿"的农作物保险政策下,投保农户并不存在事前消极防损和事后怠于减损的道德风险问题,而是存在事前骗保与事后骗赔等属于保险欺诈范畴的道德风险问题;建立健全保险机构在乡、村两级的保险服务体系则是减少农户保险欺诈的关键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浩 江耀 王静爱 梁勤欧
气候变化背景下旱灾频率、范围和强度的增加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解旱灾风险防范过程中,农户行为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促进农户与政府风险防范协同一致,本文从提高经济收入和增强干旱适应两个维度评价内蒙古兴和县农户的种植策略及其与政府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并计算一致性指数。结果表明:(1)有81.67%的农户种植策略受经验影响较大,选择种植适应性较高的作物,农业种植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其种植策略更侧重干旱适应性,以保证稳定的农业生产;(2)根据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目标的差异,可将农户划分为4类,其中高收入-高适应型农户仅占9.98%,且主要分布在兴和县政府驻地附近,约有20.69%的农户属于低收入-低适应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边界地带,其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水平较低,一致性指数平均值为-0.106,低收入-高适应型农户和高收入-低适应型农户分别占所有农户的60.26%和9.07%;(3)总种植面积和作物多样性两个因素对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目标一致性影响最大,其中作物多样性对经济收入偏低农户的目标一致性有正向影响,而对经济收入偏高的农户则具有负向的影响。本文可为旱灾风险防范相关政策制定,提升综合风险防范水平等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文胜
现阶段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由草原存量和简单劳动的投入量决定,牧户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收入的行为会加大草原环境的负荷,必然导致简单劳动—资源掠夺式生产—牧户生产效率性下降的恶性循环局面。通过增加牧户人力资本存量来提高草原保护利用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牧户人力资本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刚
金融支持与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没有地级市建制的特殊组织架构和农村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农牧业经济主导的现实,使兴安盟县域经济的特点尤为突出。近年来,金融业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持。截至2012年末,兴安盟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8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11.8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证研究——以内蒙古化德县为例
典型农牧交错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内蒙古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状况分析——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例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实证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绿色投资与循环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经济增长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农区与半农半牧区土地流转意愿比较分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户调研为例
农牧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数量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内蒙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