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3)
2023(9928)
2022(8309)
2021(7756)
2020(6661)
2019(15454)
2018(15110)
2017(30144)
2016(16067)
2015(18124)
2014(18253)
2013(18388)
2012(17217)
2011(15621)
2010(16113)
2009(15742)
2008(14898)
2007(13870)
2006(12201)
2005(11138)
作者
(46697)
(39727)
(39172)
(37609)
(24545)
(18932)
(18013)
(15396)
(14914)
(14043)
(13398)
(13273)
(12369)
(12324)
(12295)
(12149)
(12007)
(11450)
(11328)
(11302)
(9803)
(9745)
(9710)
(9111)
(9108)
(9048)
(8888)
(8621)
(8071)
(8019)
学科
(70683)
经济(70625)
(54167)
(46621)
管理(40315)
(33011)
企业(33011)
农业(30921)
方法(29688)
(27188)
金融(27186)
数学(26851)
数学方法(26668)
(25561)
银行(25540)
(24662)
中国(23842)
业经(19358)
(18848)
(18312)
地方(16565)
(13922)
贸易(13912)
(13614)
(12121)
(12028)
财务(12005)
财务管理(11973)
(11708)
企业财务(11424)
机构
学院(233919)
大学(229700)
(102371)
经济(100199)
管理(90465)
研究(77676)
理学(77544)
理学院(76806)
管理学(75693)
管理学院(75280)
中国(69661)
(60149)
(46933)
农业(46414)
(46392)
科学(46047)
中心(40589)
业大(40543)
(40108)
财经(36837)
(36487)
研究所(36147)
(33423)
经济学(31573)
(29388)
北京(29134)
经济学院(28818)
(28244)
农业大学(27973)
师范(27970)
基金
项目(150929)
科学(118275)
研究(112808)
基金(109338)
(94081)
国家(93194)
科学基金(79643)
社会(72144)
社会科(68091)
社会科学(68067)
(60550)
基金项目(58540)
教育(49641)
自然(49380)
(49085)
自然科(48203)
自然科学(48190)
编号(48154)
自然科学基金(47362)
资助(44060)
成果(38705)
(34160)
(33934)
(33634)
重点(33394)
(31670)
课题(31227)
国家社会(29829)
创新(29558)
(29274)
期刊
(115355)
经济(115355)
研究(67193)
(63293)
中国(46900)
(44396)
金融(44396)
农业(41650)
学报(36122)
(35275)
科学(33089)
大学(27958)
学学(26791)
管理(26097)
业经(24484)
(19827)
技术(18618)
财经(18097)
教育(17846)
问题(16673)
经济研究(16151)
农村(15756)
(15756)
(15385)
农业经济(13986)
(13104)
理论(12993)
世界(12785)
技术经济(12193)
经济问题(12002)
共检索到356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志国  覃朝晖  苏治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海  吕小锋  李成友  何婧  
本文采用2013年苏鲁两省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出发,采用具有异质性的基于工具变量的Probit模型,考察和比较正式和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差异,并基于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角度对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有效解决了以往研究忽略的由于内生性问题和多笔贷款异质性问题引致的估计偏误。研究发现,正式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非正式社会资本具有显著激励作用。进一步来看,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在于同时提高了农户的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最终降低信贷违约可能性;非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贤  陆舟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总体滞后,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支持极为有限,农户面临较强的信贷约束。论文将金融机构农户信贷发放门槛与个人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发放门槛进行比较,分析发放门槛对农户信贷的制约,并对金融机构科学设置信贷门槛提出建议,以期改善农户的信贷约束状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治  胡迪  
本文在梳理总结中国农户信贷违约机理的基础上,从家庭金融的微观视角重构农户信贷违约的完整逻辑框架,提出农户违约行为动机背后存在以往研究忽略的被动性违约因素,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2012年吉林省3096条农户正规金融信贷记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违约行为动机包括主动性违约与被动性违约,且以被动性违约为主导;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被动违约动机因素的信息失控以及对主动违约动机因素的信息非对称,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内生性特征;改变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格局的关键在于变革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违约行为分析中以主动违约为前提假设的分析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哲  李理  武献华  
就农村信贷来说,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是不应被忽视的主题,文中从对项目信贷配给,信贷制度改革,自身既得利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论和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光林  李庆海  李成友  
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对维护农村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利于降低其信贷违约风险;金融知识发挥作用的主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意愿,客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能力;相对于还款能力,金融知识对还款意愿的影响更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绍进  李珍梅  李善民  
农户违约是农贷市场健康发展的掣肘和顽疾。通过博弈论视角能够有效揭示农贷市场违约的微观机制,贷前信号博弈表明:农户的信息披露可以有效规避贷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促使分离均衡的实现,有利于农贷市场资源配置和借贷双方福利改进。贷后战略博弈表明:银行实行合理监督、改进贷款契约设定,可以规避贷款后的道德风险、提高农户守约概率。据此,提出降低农贷市场违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云燕  王芳  罗剑朝  
笔者以陕西省4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方差和Logit回归分析,对农户正规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打工人数、是否种粮户、是否有借款、贷款金额及借贷方式以及农户的主观努力程度等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影响。笔者据此得出农户家庭经营能力、经济结构和收入以及信贷产品设计是影响农户信贷违约关键因素的结论,并提出增强农户经营管理能力、扶持农户多元增收和完善金融服务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雄旺  毛陈  杨亦民  
农村信用体系在金融领域的建设实质就是信用交易风险管理体系,用来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建新型服务模式,是有效防控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抓手,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文章基于农户认知偏差、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农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防控农户信贷违约的机理。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框架下,农村金融机构深化信用教育以纠正农户认知偏差,参与信用征集评价以提升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的识别监控能力,完善信用奖惩以充分发挥农户信用资本价值,发展信用担保以强化内部监控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信用产品以缓解错配风险和市场风险,最终有效防控农户信贷违约风险。最后分别从探索宣传教育模式、建立人才梯队、拓展奖惩应用场景、带动农户参与信用担保、增加产品服务能动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凯  刘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勇  李睿  
信贷约束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业补贴和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约束有待验证。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分为有效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信贷需求,以CHFS调查的2 973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家庭为样本,运用加权Probit模型考察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都刺激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应适当增强农业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以进一步缓解农村信贷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