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9)
- 2023(14864)
- 2022(12678)
- 2021(11513)
- 2020(9898)
- 2019(22687)
- 2018(22138)
- 2017(42543)
- 2016(23709)
- 2015(26341)
- 2014(26078)
- 2013(25822)
- 2012(24556)
- 2011(22031)
- 2010(22234)
- 2009(20867)
- 2008(21128)
- 2007(19374)
- 2006(17189)
- 2005(15216)
- 学科
- 济(99016)
- 经济(98908)
- 业(69383)
- 管理(62417)
- 农(48815)
- 企(47183)
- 企业(47183)
- 方法(42804)
- 数学(38025)
- 数学方法(37634)
- 农业(32189)
- 财(25397)
- 业经(24466)
- 中国(24454)
- 学(23349)
- 地方(22024)
- 贸(19514)
- 贸易(19509)
- 制(19455)
- 易(18966)
- 务(15398)
- 财务(15380)
- 财务管理(15337)
- 银(15310)
- 银行(15237)
- 环境(15044)
- 融(14899)
- 金融(14895)
- 行(14428)
- 企业财务(14343)
- 机构
- 大学(344789)
- 学院(344703)
- 济(139411)
- 经济(136544)
- 管理(127564)
- 研究(122601)
- 理学(110533)
- 理学院(109181)
- 管理学(107063)
- 管理学院(106446)
- 中国(93881)
- 农(88535)
- 科学(81127)
- 京(73093)
- 农业(69499)
- 所(65845)
- 业大(64181)
- 财(62082)
- 研究所(60301)
- 中心(58327)
- 江(57468)
- 财经(49628)
- 经(45193)
- 范(45103)
- 北京(44641)
- 师范(44451)
- 省(44012)
- 农业大学(43510)
- 州(42760)
- 院(42678)
- 基金
- 项目(236555)
- 科学(184005)
- 基金(171506)
- 研究(164113)
- 家(153863)
- 国家(152518)
- 科学基金(127875)
- 社会(103817)
- 社会科(98029)
- 社会科学(97995)
- 省(95258)
- 基金项目(91417)
- 自然(85415)
- 自然科(83433)
- 自然科学(83399)
- 自然科学基金(81923)
- 划(79570)
- 教育(73580)
- 资助(69621)
- 编号(65397)
- 重点(54057)
- 成果(52875)
- 发(52002)
- 部(51773)
- 创(48739)
- 计划(46623)
- 科研(46594)
- 创新(45719)
- 农(45290)
- 课题(44951)
- 期刊
- 济(155462)
- 经济(155462)
- 研究(94899)
- 农(86702)
- 学报(68735)
- 中国(67738)
- 科学(58467)
- 农业(58028)
- 大学(50250)
- 学学(47907)
- 财(47522)
- 管理(40485)
- 融(37172)
- 金融(37172)
- 业经(30714)
- 教育(29920)
- 业(29056)
- 技术(25936)
- 财经(24194)
- 经济研究(23058)
- 问题(21856)
- 版(20985)
- 经(20690)
- 业大(19437)
- 世界(17236)
- 资源(16899)
- 技术经济(16780)
- 农业大学(16722)
- 科技(16486)
- 图书(16025)
共检索到51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任劼 孔荣 Calum Turvey
本文基于Boucher、Carter和Guirkinger关于风险配给的研究观点,依据陕西省73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DEM)对农户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配给进行了识别,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中风险配给型农户比例为6.16%;风险规避程度和谨慎程度越强、购买保险种类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风险配给型,保险市场缺失是导致农户风险配给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年龄、务农时间、从正规信贷渠道贷款、曾经创业和同意土地使用权抵押均对风险配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总资产与风险配给无关;信贷需求价格弹性变量不显著,大多数风险配给型农户信贷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和午 聂斌
本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农户的土地租赁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指出了目前农户土地租赁行为的一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土地租赁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离真正农业规模化经营还相去甚远;土地租赁期限较短,契约不规范,增加了租赁的不稳定性;土地租赁主要发生在村组内部的亲戚、邻居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村组内部;土地租赁大多还是有偿的,而且地租以粮食(或产品)支付为主,现金为辅,支付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农户 土地租赁 农户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翔宇 刘从敏 李丹
深入分析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改进产品、提升服务、激发农户潜在购买需求,发挥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利用黑龙江省6个地市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66.7%的农户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仅有17.7%的农户非常关注农业信息,9.8%的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54.2%的农户表示对保险公司不够了解,58.0%的农户认为当前农业保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6.1%的农户完全不懂保单条款,同时,农户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秀英 石道金 杨松坤 李朝柱
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8个行政村抽取的222户农户调查数据,从流转规模、流转途径、流转的来源与去向、流转的动因、流转的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特征。运用交叉分组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户主较年轻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供给者,户主年龄为40~60岁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需求者;林地流入趋向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则趋向于流出林地;村干部是林地流转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林地流转的方向是由农业劳动力数量少的农户流向农业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有自营工商业或有成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农户流出林地的比例较高;林地流转的农户大多家庭收入水平较高;...
关键词:
农户 林地流转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付兆刚 郭翔宇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出提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要来源、支出水平、贷款经历、社会关系、土地规模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水平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该适当扩大试点的数量和规模,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而促使农户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途径,获取农业生产资金贷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付兆刚 郭翔宇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出提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要来源、支出水平、贷款经历、社会关系、土地规模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水平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该适当扩大试点的数量和规模,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公明 王迟
农户贷款利率偏高的成因分析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导致农户贷款利率偏高。一是农村地区涉农机构数量少,形成垄断定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涉农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其对农户贷款拥有相对优势的定价权,且上述两家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占全部涉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的70%。二是信贷资金供不应求导致农户贷款利率偏高。近年来,在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数量配给 需求方配给 银保互联 农村金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小燕 陈印军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对农户转入耕地行为与规模和转入耕地后"非粮化"种植行为与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流转租金、转入年限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是否转入耕地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转入耕地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入方式、合同批准单位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行为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流转租金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与关注耕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种植现象,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龚欣 杜国明 王玲
[目的]从农户视角分析农户对耕地轮作政策的认知与农户参与耕地轮作意愿之间的关系,为耕地轮作政策顺利推进提供参考,促进东北黑土区土壤保护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方法]以黑龙江省为例,于2022年7—8月对拜泉县、集贤县和望奎县的耕地轮作情况开展调研,共得到466份有效数据,基于调研数据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加以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愿意响应耕地轮作政策的农户占52.58%,积极响应程度有待提高。(2)从农户对耕地轮作的政策认知来看,农户对轮作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轮作补贴的满意程度、对这项政策收益的未来预期以及对该政策的生态认知,均对农户响应耕地轮作政策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3)农户的个体和家庭特征以及耕地经营情况对农户响应耕地轮作政策具有显著的影响。(4)各地热量条件不同导致玉米单产差异较大、但大豆单产差异不明显,因此农民对轮作表现出不同积极性。[结论]农户对于耕地轮作政策的认知不高,需要多途径加强轮作政策的宣传、建立合理的轮作补偿机制以及科学规划耕地轮作模式以刺激农户参与耕地轮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启文 周洪鹏 吕拴军 胡乃鹏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构建了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的评价模型,在对阿城市料甸乡10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纯收入、户主文化程度、生活消费、生产规模、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农业技术应用程度、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服务认知和销售认知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农户 意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志刚 郭翔宇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等8个县份的36个村庄、40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的储粮时间和储粮率有着很大的差别,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对储粮损失率影响较大,一些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户储粮的主要原因,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储粮行为更值得关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财政和技术支持、多主体储粮、规范投机行为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交易成本与农户销售渠道选择——基于浙江省仙居县杨梅种植户的调查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研究——以全国六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
社会网络和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影响
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为例
东北典型黑土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用行为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支持问题研究
农户非正规金融信贷与正规金融信贷的替代效应——基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再审视
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来自浙江省三村的调查
信贷约束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353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
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原因何在——基于对黑龙江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