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5)
- 2023(16203)
- 2022(13908)
- 2021(12785)
- 2020(10849)
- 2019(24603)
- 2018(24284)
- 2017(47102)
- 2016(25772)
- 2015(28800)
- 2014(28515)
- 2013(28393)
- 2012(26148)
- 2011(23763)
- 2010(23639)
- 2009(21676)
- 2008(21302)
- 2007(18954)
- 2006(16801)
- 2005(14279)
- 学科
- 济(105710)
- 经济(105584)
- 业(76115)
- 管理(69986)
- 企(54169)
- 企业(54169)
- 方法(49048)
- 农(48935)
- 数学(43235)
- 数学方法(42808)
- 农业(32527)
- 财(27031)
- 业经(26453)
- 中国(25976)
- 学(23840)
- 地方(20762)
- 贸(19399)
- 贸易(19392)
- 制(19169)
- 易(18814)
- 技术(16781)
- 环境(15919)
- 理论(15643)
- 务(15317)
- 财务(15256)
- 银(15248)
- 财务管理(15221)
- 银行(15173)
- 融(14619)
- 金融(14617)
- 机构
- 大学(375108)
- 学院(374630)
- 济(148648)
- 管理(147017)
- 经济(145655)
- 理学(129377)
- 理学院(127919)
- 研究(125970)
- 管理学(125574)
- 管理学院(124926)
- 中国(92658)
- 农(86099)
- 科学(82705)
- 京(78840)
- 业大(67669)
- 农业(67138)
- 所(64895)
- 财(64704)
- 研究所(59821)
- 中心(57401)
- 江(54028)
- 财经(52983)
- 北京(48760)
- 经(48619)
- 范(48504)
- 师范(47917)
- 院(44333)
- 经济学(44288)
- 州(43342)
- 农业大学(43030)
- 基金
- 项目(265447)
- 科学(207613)
- 基金(193408)
- 研究(187655)
- 家(171609)
- 国家(170158)
- 科学基金(144661)
- 社会(118747)
- 社会科(112255)
- 社会科学(112224)
- 省(104366)
- 基金项目(103610)
- 自然(96228)
- 自然科(94015)
- 自然科学(93984)
- 自然科学基金(92341)
- 划(87797)
- 教育(84806)
- 资助(78839)
- 编号(75322)
- 成果(59920)
- 重点(59498)
- 部(58172)
- 发(56640)
- 创(55091)
- 创新(51406)
- 科研(51337)
- 课题(51021)
- 计划(49732)
- 国家社会(49008)
- 期刊
- 济(160406)
- 经济(160406)
- 研究(103509)
- 农(84441)
- 学报(70776)
- 中国(66527)
- 科学(61306)
- 农业(57240)
- 大学(52742)
- 学学(50354)
- 管理(47827)
- 财(45576)
- 教育(35526)
- 融(32520)
- 金融(32520)
- 业经(32201)
- 技术(28654)
- 业(27374)
- 财经(25279)
- 经济研究(24198)
- 问题(22713)
- 经(21457)
- 版(20975)
- 业大(20317)
- 科技(19653)
- 技术经济(17794)
- 图书(17630)
- 理论(17272)
- 农业大学(16778)
- 资源(16584)
共检索到529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凡永 杜娟 康小兰 朱述斌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潜在变量的路径分析技术,研究集体林改背景下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一轮集体林改成效显著,林地资源不仅对农户有直接的收入效应,而且通过影响农户的林业经营投入行为影响农户林业收入;但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还处于投入阶段,当前林业生产还不能得到预期合理的回报,且收益率相对不高,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挤出效应,林业生产经营投入动力不足。针对问题提出应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升林业经营发展水平、加大对林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提高林业生产整体效益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林业收入差异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凡永 杜娟 康小兰 朱述斌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潜在变量的路径分析技术,研究集体林改背景下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一轮集体林改成效显著,林地资源不仅对农户有直接的收入效应,而且通过影响农户的林业经营投入行为影响农户林业收入;但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还处于投入阶段,当前林业生产还不能得到预期合理的回报,且收益率相对不高,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挤出效应,林业生产经营投入动力不足。针对问题提出应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升林业经营发展水平、加大对林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提高林业生产整体
关键词:
农户 林业收入差异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芳 李平
本文以新疆兵团农户调查为基础,研究了在新疆兵团特殊的金融供给制度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农业支出、金融供给制度对农户正规借贷具有正向影响,而地区差异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种植规模、非农业经营支出、家庭资产状况、子女教育支出、借款用途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具有正向影响,而非农业经营收入、受教育年限、社会关系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 张乐柱
基于广东省云浮市524户农民研究样本,通过对农户特征与农户借贷需求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有固定工资人数、农户家庭中在政府部门任职人数、是否了解正规金融贷款原则及程序、是否参与信用评级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显著。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建议以农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宣传金融知识,进一步深化信用评级工作,增加农户获得贷款的可得性,引导资金流向有利于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蕾 蔡志坚 谢煜 胡国珠
利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职业分化和收入分化角度对农户林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职业分化和收入分化对样本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越是远离农业经营者身份的农户越倾向转出林地,而不是转入林地;而农户家庭收入的提高会显著地促进林地的转入;此外农户的家庭林业劳动力、户主的年龄以及农户对林地流转政策的认知程度对林地流转行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文章结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地流转 农户分化 职业分化 收入分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阳 赵正 温亚利
利用对福建省三明市484户农户进行调查的数据,对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与包括教育层级在内的诸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计算林业的教育层级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层级的林业收益率最高,为375.3%,大专以上层级的林业收益率最低,甚至存在倒退现象,为-21.6%。此外,农户的工作经验、是否参加过林业技术培训、林下经营项目、林种及林地面积同样对于林业收入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反贫困 教育层级 林业收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桂涛 胡申 康凯丽 温亚利
通过2010年对北京市58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因素为教育水平、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现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等,且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善林地林木的流转政策,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合作组织的服务质量,扩大合作组织的服务范围;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来源等促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利发展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义 李兰英 童红卫 王飞 陈雪芹
基于浙江省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农户入社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合作社了解与否对其入社行为影响巨大,对合作社越了解的农户,入社的可能性越大;户主文化程度以及合作社现有的社员规模等因素,也对农户入社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一要加大对合作社的宣传,加深农民对合作社的了解;二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户参与合作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津羽 侯一蕾 吴静 温亚利
农户对不同林业经营形式的选择一直是林业经营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基于福建省842个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选择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及股份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林业生产经营水平、政策制度及采伐指标申请3个因子占总方差的72.21%。回归结果显示,对农户不同林业经营形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农户受教育水平、林地分散程度、采伐指标获取难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政策制度等对农户的选择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同时因地制宜地引导林农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伟林 黄贤金 陈志刚
研究目的:对发达地区农户征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结合苏州市调研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农户征地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不仅包括家庭政治结构、家庭非农收入比例等,对征地后生活水平的预期、打工机会的预期、自主经营条件的预期以及社会治安条件的预期都会对农户征地意愿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充分保护农户的利益,同时从就业培训、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多途径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优化征地行为,为征地后农民可持续生计提供充分保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大胜 李琴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85—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率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但经历了阶段性的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剑 黄宗煌
本研究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三个县市农户的典型调查,从农户户主背景特征视角分析了农户农业服务购买渠道选择的总体现状以及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户户主具有明显的背景特征差异,农户户主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与农户农业服务购买渠道选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农户农业服务购买渠道选择总体呈现趋同现状。但农户的收入变化、收入来源、地区分布、购买方式等特征变量是影响农户农业服务渠道选择趋同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龙 霍国庆
研究社会安全的本源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理,是新时代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安全治理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文章综述分析社会安全的本质内涵和属性特征,基于社会系统理论、国家强制能力建设和社会安全运行一般规律,推导出社会基本功能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影响社会安全感的本源因素(公平感、获得感、秩序感)及特定内涵,提出了社会安全本源因素的交互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并据此提炼出4个研究假设。文章利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对1418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民众的秩序感正向影响获得感,公平感正向影响获得感,秩序感通过公平感正向影响获得感(中介效应);随着公平感增强,秩序感对获得感的影响减弱(负向调节效应)。本研究关于社会安全本源因素及其社会心理变量交互作用机理的发现,可以为转型期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政策供给和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