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6)
- 2023(8802)
- 2022(6571)
- 2021(5585)
- 2020(4313)
- 2019(9409)
- 2018(9263)
- 2017(17245)
- 2016(9756)
- 2015(10832)
- 2014(10630)
- 2013(10415)
- 2012(9541)
- 2011(8855)
- 2010(8969)
- 2009(7785)
- 2008(7576)
- 2007(7040)
- 2006(6338)
- 2005(5482)
- 学科
- 农(44616)
- 济(43521)
- 经济(43482)
- 业(34512)
- 农业(29648)
- 管理(21631)
- 业经(19211)
- 企(13706)
- 企业(13706)
- 方法(13025)
- 数学(12086)
- 数学方法(11978)
- 中国(10985)
- 农业经济(10059)
- 发(9248)
- 产业(9044)
- 村(8884)
- 农村(8879)
- 制(8750)
- 信息(8650)
- 总论(8254)
- 信息产业(8237)
- 地方(8024)
- 发展(7389)
- 展(7290)
- 环境(7269)
- 贸(7179)
- 贸易(7176)
- 土地(7088)
- 易(7045)
- 机构
- 学院(143077)
- 大学(135792)
- 济(59625)
- 经济(58502)
- 管理(53876)
- 农(52019)
- 研究(48160)
- 理学(47364)
- 理学院(46894)
- 管理学(46101)
- 管理学院(45857)
- 农业(39937)
- 中国(37480)
- 业大(32069)
- 科学(30559)
- 京(27554)
- 农业大学(24878)
- 所(24383)
- 中心(23826)
- 财(22929)
- 研究所(22334)
- 江(22132)
- 业(19648)
- 经济管理(18675)
- 财经(18568)
- 范(18257)
- 师范(18043)
- 省(17829)
- 经济学(17165)
- 经(17138)
- 基金
- 项目(101348)
- 科学(79581)
- 研究(76043)
- 基金(72439)
- 家(64197)
- 国家(63551)
- 科学基金(54089)
- 社会(48830)
- 社会科(45960)
- 社会科学(45946)
- 省(42497)
- 基金项目(38526)
- 划(33833)
- 教育(33404)
- 编号(33231)
- 自然(33119)
- 自然科(32362)
- 自然科学(32354)
- 自然科学基金(31795)
- 农(29835)
- 资助(27271)
- 成果(25333)
- 发(23538)
- 重点(22491)
- 部(21863)
- 创(21722)
- 课题(21222)
- 业(21179)
- 国家社会(21062)
- 创新(20207)
共检索到209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南燕 胡永浩 罗屹 武拉平
为探究数字素养对中国粮食储存损失的影响机理,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节粮减损作用,利用2022年中国16省645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分析农户数字素养提升对小麦储存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户小麦储存损失的平均水平为1.79,西北地区农户储存损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能显著降低小麦储存损失,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水平高、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农户群体中。在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应用技能的普及,从而提升农户数字素养,减少农户储存损失,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识别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尤为关键。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将数字素养、金融知识和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Poisson模型和OLS模型从是否响应、响应广度和响应深度三重视角研究数字素养、金融知识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均是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关键因素,数字素养对于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而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在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的影响上存在替代关系,在对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影响上存在互补关系。第二,基于数字金融产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基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弱于非相对贫困户,而金融知识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优于非相对贫困户。本文为科学认识数字素养与金融知识的不同作用、构建乡村数字金融包容性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立 袁涛 邓国营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家庭自评偿债能力作为主观债务负担指标,以家庭实际偿债所需期限与债务平均到期期限的差值作为客观债务负担指标,实证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家庭债务负担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能够显著降低家庭主观债务负担和客观债务负担,并对实际偿债所需期限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债务平均到期期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可以通过增加家庭偿债资金、改善家庭借贷负债结构来降低家庭债务负担。本研究为理解金融素养与家庭债务负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有助于了解影响家庭债务负担的因素,从而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慧玲 杨少雄 孔荣
随着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持续推进,激发农户消费需求和降低消费不平等、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畅通意义重大。基于山东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和2SLS方法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运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剖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对生活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生产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二是金融素养通过信贷平滑、理财增值和保险保障机制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三是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具有异质性,对消费差异高的农户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金融素养 消费不平等 金融行为 中介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也方 万贻健
中国传统关系契约信任的非正式制度促使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现象普遍存在,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2007—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分析数字化转型与大客户依赖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地降低客户集中度,减少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该结果在通过平行趋势与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度量指标和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就作用路径而言,企业竞争力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客户集中度的两个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截面差异发现,在管理层能力较强、高技术行业、市场份额以及外部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客户集中度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客户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有效地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提供经验证据,还为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政策以促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渊洋 陈正一 阎海峰
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会提高企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绩效。那么,企业能否通过数字化转型来重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以降低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呢?本研究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企业感知客户需求、获取和维系客户以及为大范围和多样化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有助于拓宽客户基础,从而降低企业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数字化转型对大客户依赖度的影响与产品特征有关:产品标准化程度越低、创新程度和需求不确定性越高,数字化转型越有助于降低大客户依赖度。本研究从数字化转型视角揭示了企业大客户依赖度的成因,弥补了现有研究对大客户依赖度的前因研究不足的局限,对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大客户依赖度有实践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光勤 李朝柱 朱倍颉
文章将山区农户社会关系网络分为宗族、亲戚以及邻里三种关系网络,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4个山区县194农户为研究对象,考察三种关系网络对山区农户风险预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关系网络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山区农户风险的预期,而亲戚关系网络和邻里关系网络能显著地降低山区农户风险的预期。这一结论在分地区和分项风险预期回归时,结果依然稳健。政策建议:针对山区农户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山区农户的亲戚和邻里关系网络建设,特别是社会的帮扶、信贷等制度不断完善,可以有效降低山区农户的风险预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海林 李超伟 万佳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必须关注农户融资贵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农户的非正规借贷成本;考虑到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与低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更容易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获得低利率借款;从社会资本结构来看,能够有效降低非正规借贷成本的主要是同质性亲缘资本,而非异质性友缘资本。这意味着,如果要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就应该发挥社会资本的有益作用,同时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与社会资本结构等因素,进而实现对农村借贷的差别化定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鹏 李小红 吴雨
推进农药减量化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背景,探讨分析了农户数字素养对其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数字素养指数,发现农户数字素养提升会显著促使其农药使用减量。从农药使用的三个重要环节施药者、施药机械选择和施药技术出发,探索了这种影响的内在机制,发现了数字素养提升可以帮助农户树立绿色生产理念、选择高效施药机械、学习科学施药技术。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小规模种植户、未转入耕地的农户、所在村没有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农户的农药使用减量边际效应更显著。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提供了数字技术介入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揭示了农户数字素养对农药使用决策的重要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微观基础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
农药减量 数字素养 绿色农业 粮食安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召 郑建峡 刘俊奇 喻微锋
通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国内影子银行的影响,基于2011—2019年我国173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和DID模型实证分析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降低了国内影子银行规模;(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风险约束"和缓解"融资约束"途径可以降低国内影子银行规模;(3)宏观货币政策环境的调节机制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影子银行规模的效果;(4)微观银行特征异质性表明,大型、高资产规模、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更能降低影子银行的规模;(5)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实施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影子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晓莉
如何降低书刊的损失率王晓莉目前,图书馆已普遍实行全开架阅览,让读者自己选书。这样做方便了读者,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但随之而来,读者与书刊管理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出现书刊丢失、破损、放错架位、撕页、开“天窗”、划线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子铭 李佳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首次提供了农户清洁能源采纳对家庭医疗消费影响的实证证据,分别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基于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控制函数法(IV-2SCF)解决农户清洁能源采纳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研究表明:农户采用清洁能源不仅受年龄、教育和婚姻状况等特征的影响,而且与工作性质、家庭资产和住宅结构密切相关;在清洁能源采纳的医疗消费效应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对农村中老年人医疗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的作用路径为"清洁能源使用—释放健康效应—医疗消费成本控制"。以上结果表明:随着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将有助于缓解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压力;另外,通过建立和提高清洁能源使用补贴、改善农村家庭住房结构和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工具,有助于加快农户能源选择转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玉山 陆远权
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背景下,利用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安慰剂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抑制效应更加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明确了生计模式和致富意愿是产业扶贫政策降低脱贫群体生计脆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生计模式呈现了更为明显的渠道效应。在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本文为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澎 吴梦奇
本文以责任形式为视角,借助来自江苏省315户农户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研究政府主导型小额贷款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我国小额贷款的扶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相比于需要外部赞助的非政府组织以及目标偏移的小贷公司,由政府主导的小额贷款能够有效缓解农户的贫困脆弱性。随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用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主导型小额贷款逐步由“团体责任为主”转向“团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共存”的局面。在此过程中,对缓解贫困脆弱性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个人责任贷款,而非团体责任贷款,且这种缓解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属于“浅层贫困”的暂时性贫困户身上。因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关注前期慢性贫困户,加大对其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主导型小额贷款在持续减贫的“深度”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屹 黄东 李晓晓 武拉平
为探究不同种植规模条件下,储备规模与农户储备损失的关系,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中国23省1 196份玉米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在测算中国农户玉米储备损失的基础上,按照经营规模对农户进行分组,采用二次项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规模条件下储备规模对农户玉米储备损失的影响,并考察储备规模和农户玉米储备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农户平均玉米储备损失水平为1.78%,但不同规模农户间差异较大;第二,玉米储备规模与储备损失间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临界点为38.11t;第三,除储备规模外,自用率、当地鼠害情况等变量与农户玉米储备损失显著正相关,储备设施与玉米储备损失显著负相关。对此,可通过鼓励更多的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补贴等形式促使农户采用先进储粮技术,降低农户粮食储备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