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7)
2023(11871)
2022(10217)
2021(9404)
2020(8038)
2019(19014)
2018(18731)
2017(37274)
2016(20469)
2015(22762)
2014(22645)
2013(22878)
2012(21515)
2011(19437)
2010(19559)
2009(18178)
2008(18188)
2007(16692)
2006(14656)
2005(12908)
作者
(59353)
(50516)
(50140)
(47784)
(31591)
(24256)
(22645)
(19624)
(18889)
(17809)
(17220)
(16814)
(15875)
(15756)
(15721)
(15558)
(15251)
(14590)
(14517)
(14493)
(12584)
(12529)
(12277)
(11606)
(11523)
(11279)
(11149)
(11038)
(10229)
(10171)
学科
(92473)
经济(92387)
(59316)
管理(50548)
(48036)
方法(40262)
(37358)
企业(37358)
数学(36419)
数学方法(36097)
农业(31723)
(24240)
中国(22246)
业经(21712)
地方(20706)
(18293)
(17810)
(16204)
贸易(16199)
(15702)
(13605)
银行(13562)
(12880)
(12838)
金融(12834)
收入(12782)
环境(12744)
(12729)
(12515)
(12515)
机构
学院(296476)
大学(294390)
(127689)
经济(125238)
管理(111605)
研究(101599)
理学(96962)
理学院(95854)
管理学(94223)
管理学院(93677)
中国(77359)
(69717)
科学(63530)
(61427)
(56403)
农业(54070)
(52624)
业大(50519)
中心(47966)
研究所(47957)
(45626)
财经(45111)
(41102)
经济学(40148)
(39267)
师范(38883)
北京(37742)
经济学院(36748)
(35405)
(35193)
基金
项目(198734)
科学(156325)
基金(145005)
研究(144629)
(126655)
国家(125581)
科学基金(106656)
社会(93269)
社会科(88107)
社会科学(88077)
(78780)
基金项目(77853)
自然(67847)
自然科(66220)
自然科学(66198)
(65338)
自然科学基金(65044)
教育(64818)
编号(58939)
资助(58429)
成果(47388)
(44820)
重点(44780)
(44492)
(40800)
课题(39669)
国家社会(39003)
科研(38309)
创新(38302)
(38222)
期刊
(142584)
经济(142584)
研究(85209)
(70397)
中国(54281)
学报(49403)
农业(47537)
科学(45329)
(43080)
大学(37293)
学学(35457)
管理(33943)
(28948)
金融(28948)
业经(28288)
教育(24701)
技术(23795)
(23356)
财经(22000)
经济研究(21622)
问题(21093)
(19007)
(16651)
世界(15632)
技术经济(15448)
农村(14955)
(14955)
资源(14792)
农业经济(14313)
经济问题(14272)
共检索到43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杰  
农户收入结构效率变动能够综合反映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家庭经营结构、规模、效率的走势。实证表明,不同市场化程度农户在各业上的效率存在差异性,其中高市场化程度农户在家庭经营中的效率高于中低市场化程度农户;而中低市场化程度的农户在外出劳务上的效率高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同时,各业TFP增长的差异性使得中低市场化程度农户的非农业收入增长率较高,而高市场化程度农户在农业以及外出劳务收入上的增长率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建宇  
本文利用山西省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影响区域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使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参与农户收入增加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与农户拥有的耕地数量、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和企业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重点龙头企业类型相关,具体而言,农户拥有耕地数量越多、户主文化程度越高、与企业合作关系越紧密,农业产业化对其收入增加的效果越明显,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比其他类型的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农社关系由松散社员转向紧密社员时,合作社的扶贫增收效应更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本文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就"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社+农户"模式能够降低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并增加农户纯收入,同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使农户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约48元/亩,纯收入增加约321元/亩;此外,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距市场距离和政府扶持等因素均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经调查发现,一些"合作社+农户"模式预期收益不明显和农户不愿放弃农业经营决策权,是制约农户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亿武  张增辉  方湖柳  郭红东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大数据逐渐与"三农"融合。本文聚焦电商农户使用大数据产品辅助网店经营决策的现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曹县、江苏沭阳和浙江临安三地电商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熵均衡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电商农户大数据使用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地区,已有近三成的电商农户在其网店经营过程中使用了大数据产品;以培训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转移和以内群体交往为核心的知识溢出对驱动电商农户使用大数据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大数据使用显著提升了电商农户的收入水平,并促进了电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浩  王玉  李柳笛  白秀广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深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越发引起关注。本文聚焦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陕西省7个县303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增收效应的影响,应用Fields收入分解法探究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效果。研究发现,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根据反事实假设分析发现,非电子商务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后,其收入水平将上升7.93%。此外,参与电子商务扩大了农户收入的差距,对农户收入水平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14.4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存振  肖海峰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利用六省肉羊养殖户调研问卷,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多元处理效应模型(MTE模型)分析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由此导致的养殖户养殖收入差异。结果表明:(1)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交易频率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上升均能促进养殖户参与紧密产业组织模式;(2)在消除选择性偏差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均能提高养殖户养殖收入,而纵向协作模式对养殖户收入提升作用优于横向合作模式;(3)横向合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收入,而纵向协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大规模养殖户的收入;(4)横向合作模式主要通过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来提升养殖户养殖收入,纵向协作模式主要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提升养殖户养殖收入。文章建议,通过提高专用性资产和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多途径提升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并针对不同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养殖户及产业组织主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艺琼  
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不仅包括传统定义年龄段内的劳动人口,还包括年龄段外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一重要资源的配置对农户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的现实界定及其特征分析,研究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对收入的影响,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的多部门配置有利于收入的增长,农业部门劳动人口占比、工商业部门劳动人口占比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而家庭部门劳动人口占比、需要照料人口占比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浩  王玉  李柳笛  白秀广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深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越发引起关注。本文聚焦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陕西省7个县303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增收效应的影响,应用Fields收入分解法探究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效果。研究发现,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根据反事实假设分析发现,非电子商务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后,其收入水平将上升7.93%。此外,参与电子商务扩大了农户收入的差距,对农户收入水平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14.49%。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浦徐进  吴林海  
基于一个新的委托-代理视角(将农户或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看作委托人,将龙头企业看作代理人)来研究农户或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相互博弈的过程和产生增收效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分成制契约的框架下,由于农户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更好地抵御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风险,降低不守信的龙头企业再次寻找到合作方的概率,因此能够使参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戴紫芸  丁士军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建军  万航  
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力,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将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CHFS数据库匹配,应用门限回归等方法识别数字乡村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不平衡,呈“东—中—西”降低态势,但南北差异不大。(2)数字乡村四个子维度发展水平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生活数字化,并且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生活数字化存在显著东西差异;同时,数字乡村发展总水平及各子维度在空间上均显著相关,且HH型和LL型集聚特征突出。(3)数字乡村通过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治理和生活数字化促进农户增收,其中经济数字化的农户增收效应最大。(4)数字乡村的农户增收效应与农户教育和收入水平相关,即数字乡村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增收效应更显著,而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抑制效应。此外,在考虑数字乡村自身发展阶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形下,数字乡村对农户增收存在非线性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远远   郭焱   朱俊峰  
[目的]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评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增收效应对促进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粮食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以及内生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增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增收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低收入农户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中的获益多于中、高收入农户。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主要通过增加粮食产出来促进农户增收,尚不具有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来提高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结论]健全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服务对低收入农户的倾斜扶持,瞄准保护性耕作机具补贴和投入力度,完善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伦  陆迁  
运用贫困地区793份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在消除农户个体选择偏误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总收入、人均纯收入、非农总收入和农业总收入效应分别为25.7%、20.0%、23.5%、29.6%;采用OLS回归和Heckman回归估计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不同来源构成的收入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应在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阶段具有显著个体异质性;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会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形成较强价格效应、拓展市场参与范围、提升人力资本,进而达到增收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