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34)
2023(20585)
2022(17490)
2021(16282)
2020(13890)
2019(31785)
2018(31451)
2017(60446)
2016(32497)
2015(36222)
2014(35753)
2013(35613)
2012(32616)
2011(29190)
2010(29179)
2009(27291)
2008(27129)
2007(24055)
2006(21230)
2005(19077)
作者
(91910)
(76753)
(76014)
(72659)
(48709)
(36477)
(34649)
(30129)
(29121)
(27253)
(26091)
(25993)
(24349)
(24155)
(23550)
(23547)
(22768)
(22342)
(21980)
(21940)
(18976)
(18762)
(18643)
(17599)
(17277)
(17106)
(16937)
(16756)
(15353)
(15156)
学科
(137576)
经济(137416)
(113328)
管理(100109)
(92639)
企业(92639)
方法(63879)
数学(53705)
数学方法(53084)
(50475)
(40674)
中国(38186)
业经(37431)
农业(33546)
(28739)
(26290)
财务(26221)
财务管理(26169)
(26011)
贸易(25996)
(25293)
企业财务(24835)
(24835)
地方(24503)
(22740)
银行(22694)
技术(22682)
理论(22466)
(22062)
(21651)
机构
学院(462497)
大学(461623)
(195932)
经济(192162)
管理(187246)
理学(161655)
理学院(160003)
管理学(157325)
管理学院(156486)
研究(151993)
中国(122396)
(97712)
科学(90997)
(90845)
(81109)
(75095)
财经(72584)
中心(70233)
业大(68801)
研究所(68026)
(67731)
(66301)
农业(62349)
北京(61754)
经济学(59700)
(57157)
师范(56645)
(54926)
(54262)
经济学院(53971)
基金
项目(311586)
科学(247170)
基金(229743)
研究(228679)
(199072)
国家(197365)
科学基金(171415)
社会(147854)
社会科(140032)
社会科学(139994)
基金项目(120702)
(119087)
自然(110270)
自然科(107813)
自然科学(107787)
自然科学基金(105909)
教育(103451)
(99528)
资助(95226)
编号(92487)
成果(74102)
(69613)
重点(68799)
(65782)
(65332)
课题(62014)
国家社会(61876)
创新(60632)
教育部(60112)
科研(59497)
期刊
(215744)
经济(215744)
研究(137818)
中国(86424)
(77716)
(70394)
管理(69952)
学报(69178)
科学(66256)
大学(54339)
农业(52634)
学学(51469)
(47759)
金融(47759)
教育(42264)
技术(40233)
业经(38489)
财经(35677)
经济研究(34159)
(30613)
问题(28304)
(27624)
技术经济(24118)
统计(22841)
(22012)
世界(21994)
(21803)
理论(21593)
现代(21240)
(20839)
共检索到686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荣哲  
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发展,但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占有率远低于非农业保险。除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的原因外,农户收入结构是否也会影响农业保险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收入结构相关的多个"心理账户"对农业保险深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故而在农户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调整农户收入结构的做法可能会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深度,政府应构建合理、动态的农业补贴机制,且政府部门及保险公司应通过非收入因素挖掘农户自发的、非引致的农业保险需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阮贵林  孟卫东  
本文基于2001—2013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实证考察了农户人均纯收入、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仅西部农业保险没能表现出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区域农业贷款都表现出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存在1-2年的滞后期;各区域农业贷款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促进作用均大于农业保险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区域性差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荣  赵昶  赵粲钰  
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是我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种手段。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救济费用增加既有可能引起农民增加投保(汲水效应),也有可能导致农民减少投保(挤出效应)。基于2001至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政府救济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各省的上年受灾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人均农村自然灾害救济费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汲水效应。进一步引入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救灾支出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支持实证结论。该研究对我国健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金融在收入分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该文利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31个省市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当金融发展低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部分省市部分年份金融发展水平已超过门限值,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发挥正向作用。因此,为解决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须保持超过门限值的最低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德祥  周雪晴  
有效需求不足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模型,基于2007-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扩大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成灾率的提高对农业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影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民参保的有效需求激励不足,较低的赔付保障水平不利于农民参保积极性的提高。为此,应完善农业政策,激发农业生产活力,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良性互动;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优化灾后赔付质量和赔付效率;根据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农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贺鹏皓  周勤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伴随着改革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日趋凸显,成为制约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商业保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商业保险密度和保险强度为表征的商业保险发展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农村居民消费,商业保险对城镇居民呈现更强的消费效应,同时财产保险消费效应明显高于人身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不确定性缓解可能是商业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构筑完善的商业保险服务体系对于启动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治  王耀中  
文章采用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经济区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即便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协同互动关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东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地区制造业的升级所引至的,但服务业发展对该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作用却不明显。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两地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从而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现代制造业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钟伟霞   陈小知   刘心怡   易沛  
本文采用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种植业保险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业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机制分析显示:种植业保险通过激励农户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和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引导和激励农户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型,最终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不易发生自然灾害地区,种植业保险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进一步提升对种植业保险的补贴力度,特别是提高中部地区和自然灾害高发地区的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推动其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激励更多农户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从而助力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官胜  
贸易开放可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Stolper-Samuelson效应能够缩小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知识溢出和技术进步则会扩大贫富差距。因此,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使用中国1994~2007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用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收入分配指标,利用广义矩(GMM)方法进行估计,发现贸易开放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即当贸易开放度较低时,贸易开放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当贸易开放达到一定程度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曹毅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菊  
采用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科技进步、教育经费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教育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而科技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就地区而言,绝大部分地区R&D科技投入的增长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效应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调整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加大教育投入并在科技研发领域建立城市反哺农村机制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此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传松  王学龙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利用短期面板数据的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城乡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而农村经济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微弱,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未能实现。进一步从居民消费需求变迁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后发现,较低的农民收入和较大的城乡差距是城乡未能实现良性互动的经济原因;偏重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农村经济发展将导致经济整体发展陷入停滞。因此,缩小城乡差距以消除城乡经济互动障碍是促进城乡经济良性循环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俊  王佳  
金融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文献的热点,但从金融结构角度对收入不平等进行探讨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从金融分工和企业融资角度来考察金融结构,基于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进行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FMOLS进行了估计,对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和内在作用渠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2)金融结构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渠道不畅,劳动力需求渠道基本通畅。(3)建议通过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清除上述两个渠道的制度障碍。本文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蔡甜甜   唐紫杰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的估计结果仍是稳健可靠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就业结构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大。基于调节效应分析,制度环境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注重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顶层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增辉  吴海涛  丁士军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农户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粮食补贴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补贴政策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户均补贴每增加293元,农业收入增加548元,非农收入减少250元,农户总收入增加469元,纯收入增加268元;2008年补贴额度大幅增加后,补贴政策对水稻有显著增产效应。其影响机制表现为,粮食补贴显著增加粮食生产的土地与流动资金投入,而对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或较弱;耕地面积及固定资产等物质资本多、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户,其亩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生产资金投入及农业劳动投入越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