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0)
- 2023(7944)
- 2022(6628)
- 2021(6128)
- 2020(5324)
- 2019(12342)
- 2018(12148)
- 2017(24364)
- 2016(13244)
- 2015(14950)
- 2014(14802)
- 2013(14945)
- 2012(14020)
- 2011(12806)
- 2010(13109)
- 2009(12256)
- 2008(12131)
- 2007(10883)
- 2006(9689)
- 2005(8351)
- 学科
- 济(68912)
- 经济(68841)
- 业(45668)
- 农(45242)
- 方法(35485)
- 数学(33421)
- 管理(33007)
- 数学方法(33002)
- 农业(30015)
- 企(24732)
- 企业(24732)
- 业经(16440)
- 财(16185)
- 中国(14884)
- 地方(12138)
- 收入(11512)
- 制(11456)
- 贸(10612)
- 贸易(10607)
- 学(10440)
- 易(10319)
- 农业经济(10040)
- 发(9904)
- 村(9003)
- 农村(8995)
- 策(8978)
- 银(8700)
- 银行(8686)
- 融(8602)
- 金融(8601)
- 机构
- 学院(199919)
- 大学(197306)
- 济(89014)
- 经济(87629)
- 管理(79989)
- 理学(71055)
- 理学院(70388)
- 管理学(68949)
- 管理学院(68614)
- 研究(64157)
- 农(53855)
- 中国(49657)
- 农业(41289)
- 京(39244)
- 科学(38739)
- 财(37775)
- 业大(36657)
- 所(32393)
- 财经(30883)
- 中心(30686)
- 研究所(29506)
- 江(29363)
- 经(28433)
- 经济学(27802)
- 农业大学(25754)
- 经济学院(25552)
- 经济管理(24822)
- 范(24691)
- 师范(24470)
- 北京(23665)
- 基金
- 项目(137905)
- 科学(110636)
- 基金(103600)
- 研究(100059)
- 家(89903)
- 国家(89138)
- 科学基金(77290)
- 社会(66686)
- 社会科(63035)
- 社会科学(63020)
- 基金项目(54483)
- 省(54176)
- 自然(49311)
- 自然科(48276)
- 自然科学(48266)
- 自然科学基金(47411)
- 教育(45852)
- 划(44462)
- 资助(43305)
- 编号(40241)
- 部(32095)
- 成果(31881)
- 农(31232)
- 重点(30539)
- 发(29824)
- 国家社会(28463)
- 创(28379)
- 教育部(27542)
- 人文(26963)
- 课题(26766)
共检索到283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陶颖 王文涛 陈启亮 柯明
宗教信仰与农户非农收入的关系是宗教经济学亟需破解的难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传统分位数回归(QR)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实证检验宗教信仰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宗教信仰对农户非农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正向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农户收入的低分位点阶段,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农户的信教动机逐渐由"功利取向"转化为"价值取向",导致宗教信仰的增收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农村居民信仰转型的理解,而且也提供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与视角。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陶颖 王文涛 陈启亮 柯明
宗教信仰与农户非农收入的关系是宗教经济学亟需破解的难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传统分位数回归(QR)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实证检验宗教信仰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宗教信仰对农户非农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正向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农户收入的低分位点阶段,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农户的信教动机逐渐由"功利取向"转化为"价值取向",导致宗教信仰的增收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农村居民信仰转型的理解,而且也提供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与视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贵立义
本文论述了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 ,并指出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 ,无论是外国宪法还是我国宪法都规定了种种的限制 ,这是宗教信徒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邪教有着重要的区别 ,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 ,必须打击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保护 限制 邪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惠芳 叶敬忠 刘鹏
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象为背景,讨论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行为动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她们的影响。同时认为,丈夫外出务工带来的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大等影响是留守妇女信仰宗教的直接原因,家庭背景、社区宗教团体发展情况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因素是促成其信仰宗教的社会原因。宗教信仰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心理调适、物质帮助即行动约束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导致宗教信仰容易陷入新的迷信误区。
关键词:
留守妇女 宗教信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风田 阮荣平 刘力
遵循理性选择研究范式,本文研究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信教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是宗教选择和宗教参与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信仰量变有显著影响,但对信仰质变尚不够构成显著影响;"新农合"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村宗教信仰的增长速度。这些结果可以对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世俗社会对于农村居民所面临风险的不作为或者弱作为,是宗教在农村颇具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风险 社会保障 宗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卫
本文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24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OrderL Ogit模型检验发现,宗教信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农村居民而言,宗教信仰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宗教信仰弱化了收入和学历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对农村居民并没有显著影响。收入和学历正向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总体来说,虽然城市物质生活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如教育、医疗、公园和各种社会基础福利设施,但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要高于城市居民,参照点理论能够很好解释这个结果。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呈现缩小的趋势。
关键词:
宗教信仰 经济增长 主观幸福感 城乡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英 张欢 杜勇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省级层面的宗教活动场所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该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还发现宗教信仰者的消费自控力更强,此外,相对于高收入样本,在低收入样本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的影响更大;相对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宗教信仰对居民人情消费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人情支出 工具变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盈曦 梁捷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宗教信仰强度对个人信任和欺骗行为的影响。本文改进了Gneezy(2005)欺骗博弈实验(Liar Game)并加入宗教信仰控制,考察人们在不同环境下欺骗和信任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宗教信仰能促进信任,减少欺骗;"高类型"宗教信仰群体与无宗教信仰群体在欺骗与信任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而"低类型"宗教信仰群体的行为混于二者之间;宗教对欺骗和信任行为既存在信仰效应,又存在身份认同效应。
关键词:
实验方法 欺骗博弈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较细致地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利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本文发现,相比于无宗教信仰者,有宗教信仰的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要低6%。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负向影响主要针对的是具有较强个人储蓄性质的"老农保",而不是具有较强公共福利性质的"新农保"。这一结论表明,当前"新农保"的公共福利性质是吸引全体农户参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老农保"的自我储蓄性质与政府财政的缺位导致了不少目标对象的流失,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因此,继续加大政府的相关投入是保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吸引力和活...
关键词:
宗教 农村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本文对农村居民信仰代际传递进行了分析,并借此对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宗教热"现象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非宗教信仰都具有代际锁定效应,但是与非宗教信仰相比,宗教信仰的代际锁定效应更强。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能够强化非宗教信仰的代际锁定,削弱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效应。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受到横向社会化的抑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韦永贵 李红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及ARDA宗教数据,构造引力模型实证考察东道国宗教信仰多样性和东道国与中国宗教信仰相似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东道国宗教信仰多样性对中国OFDI有促进效应,但东道国与中国宗教信仰相似性对OFDI没有显著正影响。使用1900年宗教信仰结构匹配的宗教变量及1500年东道国与中国的遗传距离作为工具变量,纠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存在。同时,用控制传导变量及剔除金融危机影响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测试的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最后,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中初步发现,宗教信仰会通过选择偏好效应、信任间性效应和制度介导效应作用于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彦凤 张丽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信仰 教育 引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宗教信仰与社会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信徒,信徒产生冤屈情绪、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宗教对冤屈情绪产生正向影响的原因可能是信徒因为其身份遭受了不平等待遇;宗教对群体性事件有正向影响的原因可能在于,宗教对冤屈情绪有正向影响同时宗教的组织性降低了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成本。这些结果表明,宗教本身并不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其在社会冲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工具"。
关键词:
社会冲突 宗教 群体性事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