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0)
2023(11621)
2022(9803)
2021(9298)
2020(7965)
2019(18234)
2018(18002)
2017(36172)
2016(18931)
2015(21153)
2014(20883)
2013(20525)
2012(18856)
2011(16512)
2010(16398)
2009(15219)
2008(14607)
2007(12887)
2006(11125)
2005(9511)
作者
(49417)
(41899)
(41479)
(39578)
(26482)
(20086)
(18827)
(16275)
(15962)
(14423)
(14192)
(14127)
(12892)
(12879)
(12611)
(12595)
(12161)
(12037)
(12034)
(11821)
(10182)
(10153)
(9992)
(9814)
(9569)
(9535)
(8963)
(8951)
(8400)
(8268)
学科
(87349)
经济(87170)
(62001)
管理(51791)
(46754)
方法(43562)
(41786)
企业(41786)
数学(39049)
数学方法(38687)
农业(31016)
(24325)
业经(21877)
中国(20466)
(15818)
地方(14884)
(13743)
贸易(13737)
(13501)
财务(13467)
财务管理(13433)
(13429)
企业财务(12910)
(12732)
金融(12730)
(12692)
收入(12634)
(12602)
银行(12595)
(11956)
机构
学院(263033)
大学(259932)
(118421)
经济(116496)
管理(109050)
理学(96058)
理学院(95278)
管理学(93842)
管理学院(93371)
研究(79049)
中国(65268)
(54877)
(53409)
(50578)
科学(44343)
财经(43403)
农业(41653)
业大(41021)
中心(40389)
(40015)
经济学(37646)
(37408)
(36594)
经济学院(34340)
研究所(32981)
财经大学(32448)
经济管理(31634)
(31328)
师范(31056)
北京(30483)
基金
项目(182969)
科学(147564)
基金(137918)
研究(136830)
(117495)
国家(116461)
科学基金(103150)
社会(93093)
社会科(87340)
社会科学(87314)
基金项目(73229)
(70389)
自然(64526)
自然科(63109)
自然科学(63095)
教育(62473)
自然科学基金(62019)
(57834)
资助(56026)
编号(55297)
成果(43356)
(42631)
重点(39710)
国家社会(39400)
(38892)
(38451)
教育部(37574)
人文(37223)
创新(35851)
课题(35776)
期刊
(124083)
经济(124083)
研究(74009)
(57667)
中国(44961)
(40707)
农业(38651)
学报(35730)
管理(35214)
科学(34789)
(32673)
金融(32673)
大学(30057)
学学(28801)
业经(25703)
技术(21968)
财经(21930)
教育(20319)
经济研究(18969)
(18594)
问题(17912)
(17701)
农村(14926)
(14926)
世界(13948)
农业经济(13763)
统计(13674)
(13316)
技术经济(12915)
理论(12752)
共检索到374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樊文翔  龙艳  龙辣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3898户农户的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农村地区农户借贷偏好的影响,为从供给侧角度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提供了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整体更偏好于非正规金融机构,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显著增强了农户对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偏好,社会资本不仅降低了农户对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借贷偏好,而且削弱了收入差距扩大情况下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偏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玲  
基于2008—2010年农户借贷面板数据,发现农户借贷存在借贷渠道偏好非正规无息贷款,借贷规模差异大且资金用途多样,正规借贷难现象感知普遍,对利率容忍度高等特征。运用面板Logit回归模型和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农户借贷意愿与借贷渠道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农户借贷具有连续性,农户家庭收入和支出指标对农户借贷意愿及借贷途径选择均影响显著,高收入群体借贷意愿不明显,中等收入群体借贷意愿强烈且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农户借贷便利感知对农户借贷意愿影响显著,借贷资金用途和利率变量对借贷途径选择影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从提高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培育农户金融意识以及规范非正规金融借贷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  李光浩  王力  
本文借助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技术,分析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和贫困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而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增加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但人力资本对不同收入组边际贡献的差异证明其确实是拉大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其对中高收入者作用更加显著,而物质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明显。通过加入经济合作组织或者有稳定的工作将非常有效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说明由于社会网络异质性带来的社会资本能够改善少数民族收入差距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苏静  肖攀  胡宗义  
本文利用CFPS微观面板数据,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进行界定与识别区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教育、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与社会资本都显著地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将显著增加农户家庭脱离收入、生活条件、机会贫困的概率以及家庭多维贫困缓解的概率,显著降低家庭陷入诸类贫困的概率。社会资本积累增加将显著增加家庭脱离相对收入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机会贫困的概率,也将增加家庭二维贫困缓解的概率,同时显著降低家庭陷入相对收入贫困和生活条件贫困的概率。教育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仅对家庭二维、三维贫困缓解(收入为相对标准)正向统计显著,表现出相互强化的互补关系。未能找到社会资本缓解绝对收入贫困及其多维贫困组合的稳定的正向支持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晔馨  
本文使用CHIPS2002数据,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不平等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两个渠道——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对"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在完善农户社会资本的测量并构建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本文估计了社会资本回报率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地区收入水平变化对社会资本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收入农户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和回报率低于高收入农户,从地区差别来看也是有利于富裕地区农户。总的来看,社会资本是一个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因素。本文结论倾向于证伪"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个假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渊博   温涛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贫困问题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引发新的关注。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RIF)回归方法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显著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并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高数字素养能够攫取更多数字红利,而低数字素养更容易陷入“数字贫困”状态,无法发挥出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2)应用数字素养会显著加剧农户收入差距,而通用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也得以印证,现阶段数字“接入鸿沟”已经得以解决,数字“应用鸿沟”差距逐渐凸显。(3)数字素养能够缩小农户财产性收入差距,但会显著扩大工资性收入差距与非农经营性收入差距。脱贫地区受到数字素养的马太效应更强,农户收入差距明显加剧。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农村内部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同时数字贫困问题加剧了农户收入差距。新发展阶段我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农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秦海林  李超伟  万佳乐  
本文使用CFPS(2014)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资本的综合测度,检验了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户借贷的异质性影响。首先,分析指标属性并结合改进的变异系数法,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资本测度方法。其次,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内生性检验发现:从整体看,农户社会资本越丰富,其获得银行借贷及民间借贷概率均会显著增加;从社会资本结构类型看,结构型社会资本对非正规借贷的作用更大;随着农村制度的变迁,认知型社会资本对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均发挥促进作用。这意味着,缓解农户贷款难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技术优势,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且贷方应重视社会资本结构在不同借贷主体之间作用机制的差异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雷   田知敏慧  
随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必将对中国的就业和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使技能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通过测度2018年中国各行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与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低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且能缩小低技能群体和高技能群体内部中低收入差距;(2)数字经济能通过就业创造效应和时间投入效应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高工作强度,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职位晋升效应难以充分发挥;(3)数字经济对不同行业部门和不同社会资本群体的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据此提出继续推进数字技术发展、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对高收入的规范与调节路径、完善对低技能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并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书华  苏剑  
基于2100户农户2005-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间的两阶段面板门限协整回归,对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农户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论文从数理模型上证明了金融资产配置差异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利用非线性门限协整回归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本文估计了我国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的两阶段门限模型,并对其模型选择及其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及门限参数的变化轨迹证实了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前后农户收入的差异性,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确实对农户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环境及结构可能有助于消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亮  申洲尧  霍学喜  
本文以陕西富县两个整村的610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Logit模型探讨家庭决策者的经济自我效能感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发生借贷行为的农户相比,家庭决策者的经济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不倾向于借贷农业生产性投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影响家庭决策者的经济压力、自尊心,进而影响农户借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发生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未发生借贷行为相比,中青年家庭决策者越不倾向于借贷农业生产性投资,而中老年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借贷消费性支出;家庭资产少的家庭决策者越不倾向于借贷非农生产性投资;家庭资产多、风险偏好高的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借贷非农生产性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珩  罗剑朝  罗添元  王磊玲  
本文运用苹果主产区784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从农户融资渠道视角,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民间借贷,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贷款响应更为强烈;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影响具有隐性作用;在社会资本与收入水平各子变量中,拥有良好银行关系资本的农户对正规贷款响应较为积极,而拥有良好亲邻关系资本的农户对民间借贷响应较为积极;农业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正规贷款,而非农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民间借贷。进一步来看,社会资本与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交互影响具有不显著作用,但各社会资本与各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交互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梦滔  和云  
本文基于中国山西省947个农户微观数据,针对男女劳动力的教育对农户收入和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测算。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平均来说,男性和女性劳动力多接受一年的教育能够使家庭收入分别提高14.1%和16.3%;不同收入组人群教育的边际收益亦不同,女性劳动力教育的边际收益在中高收入组高于低收入组,而男性劳动力教育的边际收益情况则相反,说明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差异是扩大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雯  
本文首先借助地位关注理论解释收入差距对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14年调查数据构建平衡短面板做差分回归,通过区分当前和潜在社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在收入差距影响农户消费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不论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均会显著挤压农户消费;(2)当前社会资本可能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户消费的挤压,引入地位性消费后仍然如此;(3)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农户积累潜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较高,农户消费受收入差距的挤压更为明显,地位性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改变农户消费结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降低潜在社会资本存在的必要性有助于降低地位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枫  陈玉宇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得借贷的可能性以及借贷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确实有助于农村家庭获得借贷。有意思的是,与非正规渠道借贷行为相比,社会网络似乎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行为的影响更大。户主年龄对农户获得各类借贷可能性以及借贷额的影响为倒U形,而家庭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所承包耕地数量以及"本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均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此外,那些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以及户主为女性的农户不太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且贷款额较小,而较为富裕的农户则更可能从正规金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尤亮  申洲尧  张珩  
本文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414户的追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收入渴望引入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分析框架中,运用双栏模型探讨家庭决策者的收入渴望对其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渴望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金额就会提高23.3%,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低年龄组农户、高家庭资产农户和低教育程度农户的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受到风险偏好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对于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农户而言,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收入渴望越高的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同时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