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3)
- 2023(16708)
- 2022(14518)
- 2021(13272)
- 2020(11331)
- 2019(25974)
- 2018(25799)
- 2017(49804)
- 2016(27439)
- 2015(30513)
- 2014(30338)
- 2013(30126)
- 2012(27795)
- 2011(25002)
- 2010(24877)
- 2009(22874)
- 2008(22310)
- 2007(19765)
- 2006(17562)
- 2005(15045)
- 学科
- 济(111119)
- 经济(110989)
- 业(77415)
- 管理(71992)
- 企(54990)
- 企业(54990)
- 农(49761)
- 方法(49699)
- 数学(43655)
- 数学方法(43193)
- 农业(32999)
- 财(28156)
- 中国(27922)
- 业经(27282)
- 学(25703)
- 地方(24124)
- 贸(20231)
- 贸易(20222)
- 制(20052)
- 易(19613)
- 技术(17040)
- 环境(16701)
- 理论(16018)
- 银(15870)
- 银行(15787)
- 务(15601)
- 财务(15538)
- 财务管理(15507)
- 和(15300)
- 行(15039)
- 机构
- 大学(389823)
- 学院(389552)
- 济(154299)
- 经济(151123)
- 管理(151109)
- 研究(134309)
- 理学(132251)
- 理学院(130702)
- 管理学(128190)
- 管理学院(127522)
- 中国(98556)
- 农(89457)
- 科学(88395)
- 京(82185)
- 业大(69938)
- 所(69763)
- 农业(69745)
- 财(67235)
- 研究所(64346)
- 中心(61737)
- 江(57603)
- 财经(54506)
- 范(51510)
- 师范(50920)
- 北京(50756)
- 经(49943)
- 院(47315)
- 州(46134)
- 经济学(45930)
- 省(44926)
- 基金
- 项目(276170)
- 科学(215290)
- 基金(200120)
- 研究(195445)
- 家(177809)
- 国家(176286)
- 科学基金(149187)
- 社会(123082)
- 社会科(116255)
- 社会科学(116221)
- 省(109707)
- 基金项目(107071)
- 自然(99030)
- 自然科(96727)
- 自然科学(96692)
- 自然科学基金(94961)
- 划(91604)
- 教育(88079)
- 资助(81661)
- 编号(78919)
- 成果(63249)
- 重点(62177)
- 部(60184)
- 发(59414)
- 创(56963)
- 课题(53649)
- 科研(53456)
- 创新(53233)
- 计划(52124)
- 国家社会(50696)
- 期刊
- 济(168448)
- 经济(168448)
- 研究(109291)
- 农(87377)
- 学报(74154)
- 中国(72355)
- 科学(64053)
- 农业(59211)
- 大学(54869)
- 学学(52172)
- 管理(49552)
- 财(48107)
- 教育(37783)
- 融(33450)
- 金融(33450)
- 业经(32505)
- 技术(30086)
- 业(28726)
- 财经(25736)
- 经济研究(25625)
- 问题(23354)
- 经(21942)
- 版(21776)
- 业大(21165)
- 科技(20390)
- 图书(20163)
- 技术经济(18357)
- 资源(18110)
- 理论(17991)
- 农业大学(17517)
共检索到560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以云南省为例,在进行4200户调查,获得共计3432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和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它乡村从业人员比例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然后是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和农业人口比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其它乡村从业人员比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邹平
为获得影响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云南省4200家农户进行了调查,根据所获得的3432份有效问卷数据,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和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大的是其他乡村从业人员比例,其次是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再次是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和农业人口比例。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军 闻勇
本文利用云南省被征地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被征地农户征地制度公平性判定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43.4%的农户认为征地制度公平,56.5%的农户认为征地制度有失公平。而被征地农户征地意愿、是否赋予参与权、与相邻被征地农户补偿标准是否一致、征地后收入改善情况以及征地后是否解决城镇户口对征地制度公平性判定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洁 楚宗岭 靳乐山
生态补偿是激励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评估其受偿意愿对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2个县23个村组204份退耕还林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农户在不同分位点受偿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退耕受偿意愿为2353.4元/亩,补偿期限5年,约为现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1.5倍。农户的资源稟赋特征及主观认知是影响受偿意愿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差异性。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年龄大的农户更倾向于现金补偿,而年轻农户更倾向于政策补偿和技术培训。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以及政策宣传的同时,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根据农户资源稟赋的不同,实现补偿标准的差别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丽萍 高岚
基于国家林业局2010年、2014年对云南省的集体林改农户监测数据,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集体林改农户林业收入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体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增长显著,但不同收入组的农户收入增长幅度及收入的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别。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星宇 谢彦明 扈立家 刘珊
根据云南省348户农户林产品交易的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了林改后农户林产品交易的现状和农户选择中间商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是否参加培训、交易频率、运输的难易程度和技术适用度对农户林产品是否选择中间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为村干部、亲戚朋友是否从事相关工作、林地面积、林产品种类和林产品的品质认证情况对农户林产品交易是否选择中间商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然后,针对农户在选择中间商销售林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林产品 中间商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存儒 武照亮 曾贤刚
为理清气候变化感知影响农户生计的基本路径和内在逻辑,本研究基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镇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感知对农业生计策略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对非农业策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感知同时通过适应性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计策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计策略向非农化方向发展;3)气候变化感知对生计策略的影响路径表现出明显的农户个人因素差异和农业生产环境差异,风险喜好型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农户群体更倾向于调整和转变生计策略,存在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时农户倾向于坚持农业生计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气候变化政策、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见 何娴昕 夏凡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农户的产权结构及其实现程度,产权实现程度的变化会促使农户改变要素配置结构,进而带来林业收入的变化。利用2009—2018年"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项目对10县5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集体林地使用权实现程度的提高会使农户减少对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进而导致林业收入降低,反映出当前林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较低;集体林收益权实现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直接源于减税降费及生态补偿,并非由要素投入的增加引起;集体林处置权实现程度的提高则会促使农户增加对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进而有利于林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单纯的林地"三权"分置并不一定能带来林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等提高林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才能使更多要素流向林业生产;要重视林业发展的生态效应,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引导农户将更多要素持续投入林业生产经营;要进一步增强农户的集体林处置权,适当放松生态管制,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激发农户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户林业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晓丹 刘锡标
本文以西部省份云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之间的关系。选取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广东省、浙江省以及西部地区重庆市作为参照省区进行比较分析,对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实证检验,并对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做出研究和判断。
关键词:
资本市场 经济增长 云南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飞飞 袁志刚
我们以云南省农户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偏低的现象为出发点,在农户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3-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力图对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农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为了提高云南省农户工资性收入,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并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
工资性收入 农户理性行为选择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萍 杨小军 徐晋涛
本文以云南省农村为例,采用调查实验方法衡量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偏好,并且通过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农民相对收入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平均偏好程度比较高,并且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偏好程度更大;然而,随着村内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大,家庭人均收入低的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偏好程度显著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树华 包伟杰 李芳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把1994年作为分析的分段点,采用云南省1988年至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云南省税收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论认为云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要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更能提高云南省税收收入水平;人民币汇率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税制改革后,云南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各自的占比与税收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与税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云南省的行政支出效率较高,但政府税收收入的努力呈现一定程度的弱化。
关键词:
税收 影响因素 因子回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凯宁 高清 靳乐山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基于云南省昭通市渔洞水库汇水区465个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 Hurdle Model)实证分析农户收入水平、村干可信度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意愿较高,有86.9%的农户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支付费用,支付意愿的均值为45.616元/户/年;收入水平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干可信度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参与意愿、支付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干可信度对农户收入水平-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村干部信任程度高的农户,收入水平对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年龄、家中负担人数、家中是否有村干部、家中常住人口数量等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也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意愿产生影响。对比农户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两栏的结果,可以发现年龄、家中负担人数、家中有村干部、地区等变量在影响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说明农户参与和农户支付是两种不同的机制,需要区别对待才能更好洞悉农户意愿。实现以农户收入为核心的经济因素和以村干可信度为核心的非经济因素的合理配合是促进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晓玲 李宏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产业的融合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度水平较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与农业融合度较高;在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对农业的影响作用显著。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九个影响农业产业融合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农业内各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和形式,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拉动农业融合性产品的需求等不断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静怡 刘逸
本文建立了一个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影响模型作为经验检验的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彝良县为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与生产、收入和消费等福利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受访地区农户主要来自亲朋间的无息贷款,对农户福利水平的影响仅表现为对生存性消费和现有农业生产的维持。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内生性检验。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政策支持,是突破欠发达农业地区贫困陷阱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农户借贷 福利效果 贫困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