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9)
2023(8483)
2022(7027)
2021(6644)
2020(5445)
2019(12598)
2018(12151)
2017(23819)
2016(12848)
2015(14312)
2014(14195)
2013(14299)
2012(13349)
2011(11681)
2010(11518)
2009(10517)
2008(10414)
2007(9309)
2006(8134)
2005(7036)
作者
(33831)
(29491)
(28258)
(27326)
(17946)
(14125)
(12950)
(11222)
(10969)
(10162)
(9744)
(9670)
(8979)
(8924)
(8879)
(8569)
(8538)
(8424)
(8180)
(7979)
(7096)
(7066)
(6894)
(6879)
(6646)
(6398)
(6384)
(6124)
(5848)
(5823)
学科
(55779)
经济(55648)
(46225)
(43090)
管理(33333)
农业(30663)
(27358)
(21182)
企业(21182)
方法(20624)
数学(19243)
数学方法(19110)
业经(15785)
地方(15710)
中国(15240)
财政(13295)
(13279)
收入(12352)
(10942)
农业经济(10415)
(10240)
财务(10200)
财务管理(10152)
(9708)
(9681)
企业财务(9588)
(9411)
农村(9398)
(8884)
及其(8639)
机构
学院(174134)
大学(168210)
(76323)
经济(74854)
管理(67618)
理学(59072)
理学院(58481)
管理学(57529)
管理学院(57227)
研究(56025)
(47923)
中国(45571)
(41294)
农业(36196)
(34331)
科学(33574)
业大(31435)
财经(29004)
中心(28866)
(27359)
(27308)
(26449)
研究所(24186)
经济学(23132)
农业大学(22520)
(22466)
师范(22336)
经济管理(21620)
经济学院(21279)
(21094)
基金
项目(119049)
科学(93982)
研究(90743)
基金(86796)
(74013)
国家(73267)
科学基金(63842)
社会(60231)
社会科(56716)
社会科学(56703)
(47415)
基金项目(47112)
教育(39004)
编号(38497)
自然(38336)
(37886)
自然科(37438)
自然科学(37428)
自然科学基金(36731)
资助(33963)
成果(30040)
(28942)
(26698)
(26554)
国家社会(25714)
重点(25355)
课题(24496)
(24395)
(23741)
(23195)
期刊
(89385)
经济(89385)
(53148)
研究(52047)
中国(38186)
农业(36125)
(34573)
学报(25496)
科学(23136)
业经(21066)
大学(20717)
学学(19709)
(18893)
金融(18893)
管理(17470)
(16459)
财经(13695)
问题(13692)
农村(13683)
(13683)
农业经济(13681)
技术(13259)
经济研究(12540)
教育(12533)
(11702)
(10556)
世界(10057)
经济问题(9788)
资源(9710)
农村经济(9148)
共检索到266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珂凡   王志章   龚钰涵  
文章基于重庆市18个区县的一手调研数据,延续“两不愁三保障”框架,建立农户收入保障指数指标体系,测度重庆市各地区微观农户的收入保障水平;通过建立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模型,讨论政府实施的三大补助对农户收入保障指数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农户收入保障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三大补助均产生了正向效应,但教育补助和医疗补助的正向效应对高保障农户更显著,表现出逆向补助特征,住房补助的作用最大且呈现“倒U”型状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崇碧  
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救助覆盖面及保障标准有较大提升,但在财政预算机制、财政分担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宜从多方面积极努力,具体对策包括:健全社会救助资金预算管理;建立合理的社会救助财政责任分担机制;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社会救助财政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海荣  张国强  谭园  田甜  
重庆市农村财政与金融供给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从较长时期看存在较强的正向均衡关系。农村财政与金融供给对服务"三农"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农村财政与金融供给存在体系错位和功能异化、金融机构"啄序选择"和"逆向配置"、治理制度缺失等问题。应深化农村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金融供给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多元化综合型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实现农村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曾崇碧  
近年来,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规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却未相应健全。一方面,城乡低保财政投入增长迅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城乡低保均等化,并实现了中央、市、区县三级财政分担城乡低保资金;但另一方面,低保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转移支付机制有待完善,分担结构有待改善。应建立低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基于因素法的城乡低保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城乡低保财政责任分担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鹏  张鹏  
财政政策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财政收支与城乡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财政收入则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乔希  应寿英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地撂荒严重;农地转出原因比转入原因更为复杂;农户收入构成、承包地块数及面积对土地流转具有影响。同时,存在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流转对象与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乔希  应寿英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地撂荒严重;农地转出原因比转入原因更为复杂;农户收入构成、承包地块数及面积对土地流转具有影响。同时,存在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流转对象与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玲玲  邱道持  赵亚萍  石永明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撂荒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地流转的供给者,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农地使用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市壁山县为例,通过对5个镇156户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因素,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和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提供依据和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云  陈立泰  黄仕川  郭春丽  
城乡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及对策研究对全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固定参数与动态参数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都表现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内对小学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小学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文章根据检验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允  张培  周宝同  
[目的]根据区域景观差异性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以期为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对2期的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永川区2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利用景观指数法与Shannon多样性t值检验法进行全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数量结构和各乡镇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显著性分区研究。[结果](1)从类别层级分析,2005—2015年间,建设用地、林地表现为增加趋势,耕地、草地、未利用地表现为减小趋势。耕地为永川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005年和2015年各占土地总面积54. 46%、49. 76%),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受人为干扰强烈且趋于规则化。(2)从景观层级分析,蔓延度指数增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均减小。(3)利用Shan-non多样性t检验法对永川区进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区。景观变化极显著区,主要位于主城区及其周围地区,城市化现象显著,人为活动影响大;景观变化显著区,该区土地利用程度较弱,2005—2015年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小;景观变化不明显区,该区主要分布在远离中心城区,经济欠发达,景观格局变化不明显,人为活动干扰不明显。[结论]永川区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差异性,表明在自然因素稳定的条件下,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加强人为因素的调控,保证各乡镇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李靖  李涛  蔡进  何田  
研究中国相对贫困问题将会为后2020时期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因此,论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后2020时期相对贫困的新内涵和新特点,尝试构建相对贫困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维视角划定相对贫困线,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相对贫困指数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能够全面反映或量化人口实际生活状况的需求;②相对贫困人口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身能力和获得发展的机会等方面较少,主要源于产业带动作用较弱,参与合作社发展和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户主教育水平较低,且超过1/3的相对贫困户属于老人户、残疾户和重病户;③扶贫政策、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和个人条件是影响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烜  张扬  
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财政支农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说明财政支农、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2)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外贸易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则越大。(3)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伟  倪九派  
农用地流转是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积极探索,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与农用地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异是影响重庆地区农用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相关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庆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洪铭  张宗益  
本文基于1997~2009年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OLS方法对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具体为:GDP增长率的变动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变动率就会增加0.865个百分点。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涵养税源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琴丽  王成  
研究目的:探讨对集聚农户共生、集聚区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农户共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农户共生关系及促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有效路径及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户主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集聚共生效益特征及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这4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共生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其中,集聚共生效益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户主自身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依次减弱;(2)是否为干部、对原集聚模式的满意度、是否促进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和政府对集聚区的补贴力度分别对这4类外源潜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显化农户共生效益、增强"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