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8)
- 2023(14577)
- 2022(12753)
- 2021(11914)
- 2020(10093)
- 2019(23017)
- 2018(23129)
- 2017(44303)
- 2016(24169)
- 2015(27347)
- 2014(27042)
- 2013(26921)
- 2012(24940)
- 2011(22399)
- 2010(22138)
- 2009(20214)
- 2008(19596)
- 2007(17351)
- 2006(15182)
- 2005(12994)
- 学科
- 济(97062)
- 经济(96955)
- 业(73999)
- 管理(66609)
- 企(52088)
- 企业(52088)
- 农(48916)
- 方法(44921)
- 数学(39628)
- 数学方法(39270)
- 农业(32612)
- 业经(24561)
- 中国(23184)
- 学(22965)
- 财(22491)
- 地方(20454)
- 技术(19532)
- 制(17264)
- 贸(16862)
- 贸易(16854)
- 易(16342)
- 环境(14639)
- 理论(14487)
- 务(13981)
- 财务(13916)
- 财务管理(13887)
- 和(13744)
- 企业财务(13171)
- 发(13123)
- 银(13100)
- 机构
- 学院(345182)
- 大学(343747)
- 管理(136442)
- 济(133376)
- 经济(130505)
- 理学(119691)
- 理学院(118349)
- 管理学(116342)
- 管理学院(115739)
- 研究(115219)
- 中国(84545)
- 农(81436)
- 科学(76407)
- 京(72572)
- 农业(63361)
- 业大(63236)
- 所(59283)
- 财(57087)
- 研究所(54526)
- 中心(53636)
- 江(50629)
- 财经(46805)
- 范(44724)
- 北京(44693)
- 师范(44163)
- 经(42850)
- 州(40873)
- 院(40707)
- 农业大学(40173)
- 经济学(38604)
- 基金
- 项目(245729)
- 科学(192354)
- 基金(178422)
- 研究(175491)
- 家(157213)
- 国家(155889)
- 科学基金(133228)
- 社会(108877)
- 社会科(102792)
- 社会科学(102765)
- 省(98041)
- 基金项目(96189)
- 自然(89222)
- 自然科(87117)
- 自然科学(87092)
- 自然科学基金(85555)
- 划(81722)
- 教育(79090)
- 资助(72077)
- 编号(71812)
- 成果(56675)
- 重点(54783)
- 部(53524)
- 发(52671)
- 创(51645)
- 课题(48353)
- 创新(48181)
- 科研(47480)
- 计划(46142)
- 大学(45082)
- 期刊
- 济(145117)
- 经济(145117)
- 研究(93746)
- 农(81258)
- 中国(64665)
- 学报(64204)
- 科学(56589)
- 农业(55318)
- 大学(47644)
- 学学(45432)
- 管理(44659)
- 财(41104)
- 教育(34195)
- 技术(29896)
- 业经(29268)
- 融(28893)
- 金融(28893)
- 业(26932)
- 财经(21853)
- 经济研究(20509)
- 问题(20505)
- 版(19345)
- 科技(18975)
- 业大(18786)
- 经(18444)
- 图书(17528)
- 技术经济(17370)
- 理论(16182)
- 资源(15735)
- 农业大学(15540)
共检索到490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成兵 李平
本文以安徽省327个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农户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等因素显著促进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而户主年龄对农户的认知呈负面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因素主要有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棉铃虫发生的严重程度,而Bt抗虫棉种子价格对农户种植抗虫棉呈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喜中 张锐 孟志刚 孙国清 周涛 郭三堆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有Bt杀虫基因的pG4AB质粒导入受体棉花中23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Bt免疫检测条检测,PCR扩增对转基因抗虫棉的各个自交世代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单株能扩增出Bt基因,而且均有Bt杀虫蛋白表达。Bt基因与npt Ⅱ基因均整合进了棉花基因组中,相互之间紧密连锁遗传,均稳定表达,因此报告基因npt Ⅱ可用于研究Bt基因的遗传情况。
关键词:
Bt基因 npt Ⅱ基因 遗传 表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建伟 黄季焜 胡瑞法 王子军 陈瑞剑
近年来棉花生产中次要害虫危害的上升引起了人们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经济影响可持续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次要害虫的危害将会逐渐抵消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本文以Bt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为例,利用长期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Bt抗虫棉商业化种植10年来农户防治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次要害虫用药量与Bt抗虫棉采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过去10年,农户用于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次要害虫用药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采用Bt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所致,气候因素是次要害虫用药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倩 孙剑
以湖北地区5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户禀赋特征和其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这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探寻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对其种植意愿的影响,及农户的个人风险偏好对该过程所起的作用。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法,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1)农户的性别、文化程度、兼业程度及家庭收入对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有显著影响;2)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对农户的种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的个人风险偏好对品质情况认知与销售情况认知影响种植意愿的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提出拓宽宣传途径、提高农户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及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丽英 戴茂华 吴振良 岳海旺 郭秀林
以河北省当年棉花区试对照品种DP99B为对照,在足水和干旱两种条件下对衡科棉369抗旱性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科棉369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较低,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的变化较小。脯氨酸增加较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增加较多。说明衡科棉369比对照DP99B抗旱性强。
关键词:
衡科棉369 抗旱 生理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龙付 张献龙 聂以春 吴家和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 (SSRs)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s(RAPDs) 2种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各个棉区的 30份陆地棉转基因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材料包含有我国的 3种转基因类型。利用NTSYS -pc 2 .10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Jaccard’s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 ,3类转基因材料大致分为不同的 2类 ,而且不同棉区的转基因材料交叉分布。相似系数分析表明 ,我国转基因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为丰富。同时对我国转基因材料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季焜 林海 胡瑞法 罗斯高 卡尔·普瑞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转基因抗虫棉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减少农药施用之后,可能导致的对棉花次要害虫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棉农生产跟踪调查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棉农用来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它的农药施用量远远小于采用转基因抗虫棉后整体减少施用的农药量;研究还发现,转基因抗虫棉在控制主要害虫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不是导致次要害虫农药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它仅仅能解释次要害虫农药施用增加量的一小部分。
关键词:
抗虫棉 主要害虫 次要害虫 农药施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娟 刘丽 王旭文 孔宪辉 余渝
利用田间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法和Bt基因PCR扩增法联合检测共9个回交群体的抗虫性,对180株NPTII阳性的植株进行PCR扩增,获得170个Bt基因条带。结果表明,符合率在阳性植株上为94.4%,非阳性植株上为96.7%,认为分子特异性标记检测法与卡那霉素涂抹鉴定法相结合,是选育转基因抗虫材料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本试验选育出一批高世代的抗虫棉材料,为抗虫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
关键词:
抗虫棉 Bt基因 PCR检测 抗性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任承才 韩召军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家鹏 闫振宇
通过对湖北省6县市区9个乡镇种粮农户的实地调查,初步分析农民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及转基因主粮的潜在生产意愿。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十分缺乏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十分有限,对转基因主粮的潜在生产意愿较低;农民的兼业程度、收入水平及受教育程度以及对转基因主粮的产量预期、农药化肥投入预期、销售难易预期和食用安全性预期是影响农民转基因主粮潜在生产意愿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杨 程志强 范玉兵
气候变化及其裹挟的风险以及不断攀升的农业生产成本已严重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本文基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运用199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数据,揭示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持续地促进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而非技术进步,研究结果比较稳健,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政策干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另外,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本文证实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能够通过提高棉花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本产出率和抑制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病虫害促进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广初期较低的应用率会使转基因抗虫棉抑制病虫害的效果存在滞后性。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也为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及其品种创新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要素生产率 生物技术 棉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忠伟 陈艳芬 伍小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昭琰 郭艳琴 乔方彬
本文基于对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非线性损失控制函数,实证分析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在实际大田生产中的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与单价转基因抗虫棉无论是在棉花单产还是在农药施用方面的差异都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何炼 叶鹏盛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在转基因抗虫棉的棉田害虫群落情况。结果表明:在四川棉区,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昆虫群落组成无影响。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数量,并将其种群控制在较低水平;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中棉蚜、红蜘蛛的群落数量无影响,但蝽类的群落数量比常规棉田高。
关键词:
转基因 棉花 昆虫 群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范存会 黄季焜 胡瑞法 张彩萍 胡瑞法 张彩萍
虽然Bt抗虫棉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 ,但人们对其发展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旨在分 析Bt抗虫棉在大田上的种植对棉农农药施用的影响。通过对主要棉花生产省份连续三 年 ( 1 999~ 2 0 0 1年 ) 1 0 55个农户棉花生产情况数据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 ,种植Bt抗虫 棉比种植非Bt棉每公顷平均减少农药施用 35公斤 ,并由此推算出 1 997~ 2 0 0 1年由于抗 虫棉推广使全国棉花生产的农药施用量减少了近 1 5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结论 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Bt抗虫棉 农药施用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转Bt基因抗虫棉源库关系及调控效应研究
花生种植户机械化技术采纳行为实证分析
数字技术使用、绿色认知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以晋冀两省梨种植户为例
转Bt基因抗虫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性状的研究
影响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实证研究
农户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水稻种植为例
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提高了生产绩效吗?——基于小麦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政府培训、技术认知与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
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意愿实证分析——以安徽省4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
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及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380个柑橘种植户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