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0)
2023(11483)
2022(9832)
2021(9058)
2020(7869)
2019(18246)
2018(18030)
2017(36155)
2016(19470)
2015(22253)
2014(22111)
2013(22295)
2012(21225)
2011(19184)
2010(19178)
2009(17808)
2008(17705)
2007(16111)
2006(14098)
2005(12230)
作者
(56943)
(48433)
(47739)
(45575)
(30288)
(23346)
(21806)
(18959)
(18268)
(17038)
(16261)
(16261)
(14976)
(14904)
(14889)
(14853)
(14817)
(13974)
(13971)
(13766)
(12093)
(11865)
(11852)
(11123)
(10966)
(10889)
(10721)
(10578)
(9761)
(9688)
学科
(91267)
经济(91176)
(59426)
管理(49109)
(48486)
方法(40263)
(36987)
企业(36987)
数学(36473)
数学方法(36242)
农业(32089)
地方(22455)
业经(22425)
中国(20575)
(19677)
(16335)
(16052)
(15766)
贸易(15762)
(15247)
技术(12818)
环境(12773)
(12342)
产业(12063)
(11733)
银行(11706)
(11492)
金融(11489)
(11321)
财务(11307)
机构
学院(284158)
大学(279242)
(121201)
经济(118735)
管理(110283)
理学(95835)
理学院(94802)
研究(94758)
管理学(93380)
管理学院(92858)
中国(72347)
(67432)
科学(58877)
(57481)
农业(52293)
(51916)
业大(48997)
(48405)
中心(46197)
(44379)
研究所(43873)
财经(41588)
(37777)
经济学(36781)
(36575)
师范(36209)
北京(35058)
(34724)
经济学院(33695)
(32921)
基金
项目(191886)
科学(150648)
研究(141328)
基金(138410)
(119774)
国家(118703)
科学基金(101545)
社会(90205)
社会科(85209)
社会科学(85184)
(78380)
基金项目(74921)
自然(64485)
(63547)
自然科(62902)
自然科学(62885)
教育(62779)
自然科学基金(61786)
编号(58563)
资助(55411)
成果(45933)
(43809)
(42765)
重点(42754)
(39949)
课题(39264)
创新(37351)
(37172)
国家社会(36906)
科研(36682)
期刊
(136928)
经济(136928)
研究(78081)
(68875)
中国(53474)
农业(46847)
学报(45453)
科学(41776)
(39203)
大学(34685)
管理(33351)
学学(33045)
业经(29065)
(27915)
金融(27915)
技术(23577)
(23047)
教育(22964)
问题(20262)
财经(20184)
经济研究(19606)
(17326)
(15657)
资源(14951)
技术经济(14944)
农村(14915)
(14915)
农业经济(14626)
世界(14603)
经济问题(14062)
共检索到415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产品生产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的参与,微观个体农户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政府和生产者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湖北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参与意愿的调查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年均纯收入、环保意识、文化程度、配套设备生产情况、产品技术成熟度、相关政策支持、商品能源使用率、当地生物质资源量9个因素会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凤莲  王雅鹏  叶慧  
本文利用湖北省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农户对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支持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是否调整林产品种植结构是影响农户参与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入驻当地,制定种植补贴以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以保证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顺利开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凤莲  王雅鹏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替代能源、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促进农民增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资源贫乏、能源短缺的湖北省作为生物质能源发展市场环境培育分析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深入分析生物质能源原料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得知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保障机制体系不健全、公众能源意识淡薄、投融资体制不顺畅、技术研发创新难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培育提出3方面建议:在政策法规层面,政府需要制定保护性政策来调控市场,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并界定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在监管体系层面,需要设立严格的生物质能源市场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瑶  米锋  
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已成为新常态下新能源利用的趋势之一,农户的参与意愿对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推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技术接受理论分析框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社会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对农户参与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意愿有正向作用。据此,从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角度为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婷  何可  张俊飚  童庆蒙  程文能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娟  王雅鹏  
对湖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进行科学布局与规模控制,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对湖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进行布局设计与规模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未来5年,若将湖北省总工矿建设用地的2%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可以获得生物质能源总量折258.4888万吨标准煤,有效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063.6545万吨,并超额完成国家对湖北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穆向丽  孙国兴  张安录  
本文利用笔者对湖北省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农用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户主受教育年限、农户对征地后生活改善预期、农户对征地补偿满意程度、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征用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户主是否有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对农户农用地征用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是农户农用地征用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娟  
文章选用AHP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对湖北省农村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固化成型技术的企业,其综合效益明显高于采用生物质热解气化和沼气工程的企业;不同地区的生物质热解气化企业综合效益得分相近,但在细化指标上有所差别;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实施大型沼气工程的两家企业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梅建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长鸣  宋会南  赵晓飞  
探究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市场主体的参与意愿和满意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优化现行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文章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参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愿、影响因素及农技人员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农户是否认识农技人员是他们参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培训讲座、宣传册和传单等方式能有效促进农户参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男性农技人员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更不满意,可以通过提供培训进修机会,促进他们深入了解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高他们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满意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实证,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损失,确定出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1在对保护性耕作有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分别有84%和70.67%的受访农户愿意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2随着化肥、农药的减少比例从50%,农户的受偿额度分别由1 125元/hm2·年、3 600元/hm2·年增加到7 250元/hm2·年、9 815元/hm2·年,农户的机会成本分别由688元/hm2·年、2 808元/hm2·年增加到6 298元/hm2·年、9 321元/hm2·年,且在同等减少比例下,农户对农药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都要大于化肥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3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距离城镇的远近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农药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滕鹏  宋戈  黄善林  陶军德  徐四桂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滕鹏  宋戈  黄善林  陶军德  徐四桂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论:(1)主动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2)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耕种方法,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转移;(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就业信息平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4)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丹秋  廖成泉  胡银根  章晓曼  
研究目的:从微观福利视角,探究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以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117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宅基地置换政策了解度、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情况4类因素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有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差别化引导和推动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强化宅基地置换政策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增进农户福利为宅基地置换效果的衡量尺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维军  颜廷武  
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和采纳行为的不一致性制约着秸秆还田的推广。将农户主观认知和外部条件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构建MOA拓展模型,分析能力和机会的双轮驱动能否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同群体间意愿和行为的关系以及能力和机会对意愿—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需求端的堵点在于农户意愿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供给端的堵点在于技术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农户生产习惯和生态知识、技术的可获得性能促进其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在高群体一致性组别,技术的可获得性和生态知识正向调节农户意愿—行为的关系,而在低群体一致性组别,生产习惯正向调节意愿和行为的关系。因此,从秸秆还田供给侧出发,基于农业农村农户实际情况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精准服务是推动秸秆还田的关键步骤。同时,创新宣传内容与方法,找准农户差异优化生产习惯,提高农户生态知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亦是实现秸秆还田供需匹配的必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