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4)
- 2023(8445)
- 2022(6952)
- 2021(6372)
- 2020(5236)
- 2019(11534)
- 2018(11171)
- 2017(21631)
- 2016(11924)
- 2015(12928)
- 2014(12539)
- 2013(12276)
- 2012(11191)
- 2011(10106)
- 2010(10107)
- 2009(9228)
- 2008(9048)
- 2007(8166)
- 2006(7313)
- 2005(6086)
- 学科
- 济(50290)
- 经济(50239)
- 农(44861)
- 业(42107)
- 农业(29735)
- 管理(28659)
- 企(20272)
- 企业(20272)
- 方法(19673)
- 数学(18235)
- 数学方法(18103)
- 业经(16089)
- 中国(11934)
- 贸(10560)
- 贸易(10558)
- 易(10362)
- 制(10076)
- 财(9978)
- 农业经济(9972)
- 地方(9324)
- 发(9314)
- 学(9308)
- 村(8927)
- 农村(8920)
- 技术(8186)
- 策(7717)
- 发展(7713)
- 收入(7671)
- 展(7614)
- 体(7484)
- 机构
- 学院(172483)
- 大学(166989)
- 济(74060)
- 经济(72883)
- 管理(66582)
- 农(60483)
- 理学(59173)
- 研究(58850)
- 理学院(58591)
- 管理学(57643)
- 管理学院(57373)
- 农业(47079)
- 中国(45125)
- 业大(39540)
- 科学(39057)
- 京(33382)
- 所(31115)
- 农业大学(29801)
- 研究所(28812)
- 中心(28152)
- 财(27701)
- 江(25070)
- 业(23441)
- 财经(22972)
- 经济管理(22211)
- 经济学(21773)
- 省(21433)
- 经(21174)
- 科学院(20578)
- 范(20112)
- 基金
- 项目(124898)
- 科学(97672)
- 基金(91649)
- 研究(86024)
- 家(83141)
- 国家(82356)
- 科学基金(69319)
- 社会(56907)
- 社会科(53636)
- 社会科学(53621)
- 省(50397)
- 基金项目(49399)
- 自然(45684)
- 自然科(44690)
- 自然科学(44676)
- 自然科学基金(43922)
- 划(41479)
- 教育(37077)
- 资助(35537)
- 编号(34462)
- 农(33934)
- 发(28111)
- 重点(27705)
- 部(27254)
- 业(26427)
- 创(26385)
- 成果(25222)
- 创新(24696)
- 计划(24600)
- 国家社会(24299)
- 期刊
- 济(81435)
- 经济(81435)
- 农(64741)
- 农业(43979)
- 研究(41675)
- 学报(35658)
- 中国(32286)
- 科学(30653)
- 大学(26753)
- 学学(26103)
- 业经(21407)
- 业(20961)
- 财(18177)
- 管理(17982)
- 融(16708)
- 金融(16708)
- 农业经济(13388)
- 农村(13309)
- 村(13309)
- 技术(12565)
- 问题(12474)
- 业大(12065)
- 版(11810)
- 经济研究(11383)
- 农业大学(10841)
- 世界(10522)
- 财经(10398)
- 教育(10291)
- 经济问题(9195)
- 科技(9010)
共检索到24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目的】评估农户对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和偏好程度,为推动林果业机械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和枇杷种植优势乡镇农户调研数据,在分析农户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和首选决定法得出农户对山地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的优先序,并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分析农户的需求层次;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山地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样本农户中,仅有部分农户在施药、施肥、灌溉和中耕除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2)从农户对林果生产
关键词:
农户 林果生产 机械化 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西元 王磊 王志刚 胡慧英
本文按水稻生产环节对16个省5228个农户采用机耕、机种、机收及全程机械化等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表明,农户人均收入、种稻规模、所在区域、劳动力文化水平、秧龄系数和工价等因素都影响稻农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
关键词:
机械化 采用率 农户特征 工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 8%。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杨贺 潘伟光 李林
以浙江省3个县的1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环节选择外包机械化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水稻Oryza sativa栽培面积增加,生产环节中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概率先增大后减少,呈"倒U"型,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户主年龄对接受机械化服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机手的经历、家庭拥有农机数量以及土地破碎化等因素对接受机械化服务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多种服务主体、鼓励土地整理、为机械化外包服务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图2表3参14
关键词:
机械化服务外包 生产环节 规模农户 水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崇静 杨仕
重庆地区农机化作业服务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服务组织数量增长较快、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服务收益不断增长的特点;但也存在服务组织构成不合理且规模很小、四种服务方式发展不平衡、服务水平较低、农机户户均作业服务收益波动较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劳动力素质和种植经营习惯的制约。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调整购机补贴政策、健全财税金融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农机燃油补贴政策、建立农机化信息网络、完善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培训农机化作业服务人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甘蔗是我国食糖的主要原料,近10年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率约为6%,较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农户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土地因素及其交互项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土地质量、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农机培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专业化程度、甘蔗收入比重、是否平原、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地区哑变量对种植机械选择概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是否租入土地、新植面积地块质量和农业劳动力人均新植面积具有正向作用;总体土地质量与某些因素具有交互效应,而土地因素之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农户 种植机械化 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欢
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农户的农业机械化微观行为选择现状后发现:收割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比例最大,播种环节的比例最小;在各种植环节中,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外包作业。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定量解释了导致农户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从种植环节的农机市场特征及生产特性等角度定性解释了种植环节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成因。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差异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扶桑
农业机械的采纳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农户农业机械采纳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技术支持政策、资金保障政策、农资调控政策和农业机械服务能够影响农业机械的采纳应用;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对农业机械的采纳应用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农业机械 采纳应用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谭昶 李孟丁
运用1 682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门限效应模型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人均基本需求农地的面积为0.068 hm~2,即人均年基本需求粮食为466.27 kg。2)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门限前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496个单位,门限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67个单位。3)自我农机作业方式和外包农机作业方式都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户主不健康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粮食价格、人均土地面积、复种指数、平原地区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点提高平原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关注农户健康问题,增加家庭社会资本,鼓励农户复种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农户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雅鹏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呙小明 张宗益 康继军
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提高种植业的机械作业水平、农业劳均产值、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增加农机总动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尽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转型向质量提升转变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经韬 陈池波 覃津津
本文运用2004~2016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的时空演变,并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04~2016年湖北省农户户均机械化服务支出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户均机械化服务支出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农户种植规模、家庭非农总收入、区域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以及粮食种植比重对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具有驱动作用,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山地条件对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本文建议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户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服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卫良 刘承芳 张林秀
本文基于江苏省4个村3期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似不相关托宾模型(SUR TobiT),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机械持有现值和农机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农户家庭的农机服务支出显著增加,但是非农就业人数对家庭农业机械的持有现值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宁 汪险生 王舒娟 李光泗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生产环节分工的理论分析,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农村数据,采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从农业机械获取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通过对农地经营权的进一步明晰与细分,降低了纵向分工的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外包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另外,从横向分工对纵向分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农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受到农地经营规模和统一种植规划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程威特 江帆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