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0)
2023(13353)
2022(11096)
2021(10125)
2020(8487)
2019(18847)
2018(18661)
2017(35407)
2016(18735)
2015(20099)
2014(19501)
2013(19374)
2012(17679)
2011(15590)
2010(15856)
2009(14935)
2008(14968)
2007(13803)
2006(12210)
2005(10830)
作者
(53427)
(45242)
(44583)
(41692)
(28188)
(21669)
(19903)
(17478)
(16867)
(15894)
(15201)
(14841)
(14161)
(14104)
(13777)
(13372)
(13346)
(13148)
(12863)
(12724)
(11296)
(10805)
(10774)
(10408)
(10105)
(10098)
(9966)
(9748)
(8926)
(8834)
学科
(91157)
(79254)
经济(79144)
(73854)
企业(73854)
管理(66367)
(45872)
方法(32782)
农业(30434)
业经(30420)
(26861)
数学(24907)
数学方法(24786)
中国(20578)
技术(20411)
(19333)
贸易(19323)
(18954)
(18417)
财务(18411)
财务管理(18387)
(17764)
企业财务(17391)
(15547)
(14251)
技术管理(13764)
(13562)
(13154)
(13097)
地方(12936)
机构
学院(269019)
大学(260925)
(118690)
经济(116828)
管理(112359)
理学(97458)
理学院(96601)
管理学(95489)
管理学院(95007)
研究(83990)
中国(68295)
(62785)
(52708)
(52274)
科学(50172)
农业(48362)
业大(46050)
(41623)
财经(41622)
(41360)
中心(40027)
(37995)
研究所(37623)
经济学(35186)
经济管理(33001)
经济学院(32082)
北京(31871)
(31819)
商学(31473)
商学院(31222)
基金
项目(181627)
科学(145231)
基金(134445)
研究(132379)
(118112)
国家(116704)
科学基金(101276)
社会(89043)
社会科(84301)
社会科学(84277)
(73248)
基金项目(72418)
自然(64513)
自然科(63133)
自然科学(63113)
自然科学基金(62105)
(59071)
教育(57044)
编号(52074)
资助(51659)
(44412)
(43269)
创新(40542)
(40238)
(39981)
重点(39671)
成果(39533)
国家社会(37502)
(36003)
(35052)
期刊
(136904)
经济(136904)
研究(73805)
(64981)
中国(52945)
农业(43568)
管理(43323)
(42112)
学报(41713)
科学(40260)
大学(32547)
学学(31463)
业经(30030)
(27213)
金融(27213)
(23564)
技术(22583)
财经(20508)
经济研究(20274)
问题(18868)
教育(18205)
(17724)
技术经济(16102)
世界(15431)
科技(15051)
(14410)
(14396)
农村(14352)
(14352)
商业(14055)
共检索到400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晶  张正峰  
农村非农创业的稳步发展在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户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进而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家庭非农创业对农地转出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户家庭保险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比例不高,仅为14.6%,农地转出行为参与率和转出规模平均比重均呈现出较低水平,分别为17.4%和14.4%。非农创业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农创业在青壮年农户中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老年农户。非农创业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参与保险,进一步推动了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家庭保险参与在非农创业对农地转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基于农户发展特征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和就业引导,通过完善农村保障制度提高农户保险参与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孟菲  
本文通过构建“家庭照料负担-内部分工-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采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探讨了家庭不同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家庭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照料负担和失能老人照料负担会抑制农地转出;从影响机制来看,家庭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照料负担和失能老人照料负担分别通过阻碍父代、子代女性非农就业转移间接抑制农地转出。家庭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具有情景依赖性,如果村庄内没有学校等托育服务或者集中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照料,家庭照料负担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会增强,反之,家庭照料负担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会弱化。因此,若要促进农户农地转出、实现规模经营目标,政府不仅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也需要提升少儿托育和农村养老的社会化服务质量,拓宽有照料负担的家庭成员灵活就业渠道,刺激农户农地转出的行为响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子  蔡洁  陈瑗  夏显力  
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内涵与外延,利用秦巴山区456户微观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从人力资本来看,良好的劳动力健康状况不利于赡养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非农就业率对抚养期、负担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农户认知来看,限制农地用途,了解流入方,村委会推动、政府主导型转出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各阶段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抚养期和负担期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稳定性促使其转出农地并外出务工。因此,在实践中执行农地流转政策时,应采取精准的农地转出激励措施,差别化对待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堇寒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38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户生计非农化、林地转出意愿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和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20.63%,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4.30%,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6.34%;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18.40%,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3.87%,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4.53%;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收入及荒山面积所占比例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总面积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江美  杨璇  
基于四川和重庆87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家庭特征和农地资源禀赋、流转条件、收益方面选取变量,采用Heckman两阶段行为决策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农、兼业、非农三类农户中农地转出发生率分别为34.23%、56.32%和100%,平均转出规模分别为2.04、2.08、3.36亩。纯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社保参与人数、耕地破碎程度、耕作基础条件和农地流转组织方式的正向影响,兼业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社保和农保参与人数、农地流转价格的正向影响和耕地破碎程度的负向影响,非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抚养比例、常年务工人数、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和耕地破碎程度的负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是情感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特征,结合集成行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农地确权→心理认知+交易成本→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9个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得出:确权使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提高15%,户均转出面积增加0.34亩,转出年租金率每亩提高230元,转出签订书面合约的可能性提高52.9%;确权通过转出态度、社会规范、控制认知、交易成本四个中间机制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产生影响,其中,转出态度的传导效果最大,交易成本的传导效果最小;心理认知机制和交易成本机制具有交互效应,确权后,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态度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规范的影响力、加强农户农地转出的认知控制,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郭杰  鲁帆  张雪微  
基于安徽省5县(市、区)574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影响其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户应对农地流转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农地流转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各类隐性风险,建立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民参与权,同时积极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流转租金管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鲍海君  
本研究选择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下的福利理论,构建了农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福利的测度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地转出户福利。研究结果支持了农户的农地流转可能无法给农户带来全部福利改善的担忧,现实中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效应集中在收入增加,而对成员健康和保障的改善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正面效应,对农户的社会联系影响则同时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对于农地转出户来说,在获得收入提高的同时失去了部分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可行能力,而这将最终影响到农地流转状态改变后或家庭现状变化后的农户生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振宇   范颖   尤亮  
政府干预和非农就业会对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山西553户农地转出户调研数据,测度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下农地转出户福利水平,分析不同政府干预类型下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不平等,采用Kakwani指数、IV法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政府干预类型及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出户总体福利有所改善,但健康、社保和环境福利有所下降;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的增幅大于政府服务型;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扩大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非农就业缓解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非农就业在政府干预类型与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之间有负向调节效应;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扩大福利差距较大的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不平等,非农就业缓解福利差距较小的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不平等。政府干预农地流转应构建农地转出户福利水平与福利不平等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谨慎推进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合理运用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加强福利差距较大的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保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洁  刘昌平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土地流转分为土地转出与土地转入两个维度,实证分析土地流转与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土地转出对农户家庭非农创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土地转入对农户家庭非农创业具有抑制效应;采用土地转出金额与土地转入金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土地转出金额越多,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可能性越大,但土地转入金额越多,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可能性越低;同时采用倾向值匹配解决样本选择偏差与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后,土地转出的促进效应与土地转入的抑制效应依然存在。第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土地转出会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与减少农业劳动时间而促进农户家庭非农创业;土地转入会降低农户家庭风险偏好与增加农业劳动时间而抑制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第三,异质性结果显示,土地转出的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与新生代农户群体中;而土地转入的抑制效应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及第一代农户群体中。因此,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家庭非农创业,提高农户家庭非农创业与实践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姚成胜  李嘉桐  万珍  
农地流转是农民职业转变或土地经营权变化的过程,是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下的必然趋势。文章分别以储蓄、风险投资、家庭经营资产与首饰资本为因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的风险市场缺失,农民投资债券等有价证券的热情不高,储蓄仍然是最为主要的投资方式,平均占比66.6%;耕地数量与土地外包的作用随着储蓄、家庭经营资产与首饰资本分位点的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地流转则随着储蓄、家庭经营资产与首饰资本分位点的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土地外包将导致家庭经营资产比重上升,外包土地则会提高承包农户土地数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家庭经营资产的比重上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秋瑶  张栋浩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5年数据,研究了农地流转对农村家庭养老计划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虽然对农村家庭制定养老计划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有养老计划的农村家庭,农地流转可以显著改变他们的养老计划方式。渠道分析表明,农地转出主要是通过弱化传统养老保障和促进非农经营活动参与的机制对农村家庭通过自己储蓄和投资的养老计划方式产生积极影响,而农地转入则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升农业经营抗风险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地流转对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较低及流转面积较高地区的农村家庭的影响更大。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估计及更改模型设定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证实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为推进我国农地流转、健全发展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建军  胡继连  安康  霍明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测量了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分析了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分为非劳动收入主导型、务工主导型和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的人均纯收入和生计资本水平最高,其次是兼业型,最后是非劳动收入主导型;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农地转出户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高的农地转出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生计策略,新农保与新农合参与率高的农地转出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生计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之一,探究劳动力老龄化与家庭农地转出决策,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实证检验了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家庭结构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中国现在还存有近1/3的农村家庭有老年人参与劳动,随着老龄化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户未来也可能长期存在;(2)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抑制作用。相比其他家庭类型,有老年劳动力的家庭转出农地的可能性降低了约5%;(3)不同家庭内部结构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负担期Ⅰ>赡养期Ⅰ>空巢期Ⅰ。本文认为,对于高龄的老年劳动力,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这部分农户通过以转代耕的方式把农地转出至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对于低龄的老年劳动力,需配合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养老的双重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