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7)
2023(6529)
2022(5483)
2021(5169)
2020(4434)
2019(10087)
2018(9876)
2017(20688)
2016(10679)
2015(12143)
2014(11902)
2013(12186)
2012(11589)
2011(10550)
2010(10725)
2009(9856)
2008(9780)
2007(8994)
2006(8082)
2005(6955)
作者
(29560)
(25571)
(24966)
(23678)
(16047)
(12340)
(11225)
(9798)
(9605)
(8798)
(8705)
(8560)
(7860)
(7838)
(7719)
(7475)
(7318)
(7311)
(7155)
(7027)
(6347)
(6313)
(6252)
(5910)
(5817)
(5762)
(5567)
(5465)
(5072)
(4993)
学科
(56574)
经济(56512)
(44649)
(42277)
农业(29674)
管理(26375)
方法(25502)
数学(24002)
数学方法(23915)
(21285)
企业(21285)
(15082)
业经(14869)
中国(13269)
收入(11572)
(11136)
地方(10560)
农业经济(9861)
(9580)
贸易(9576)
(9366)
(9311)
(8974)
农村(8967)
(8357)
(8129)
(8030)
银行(8026)
发展(7889)
(7886)
机构
学院(160276)
大学(156990)
(77644)
经济(76522)
管理(66092)
理学(58191)
理学院(57744)
管理学(57079)
管理学院(56801)
研究(51135)
(44860)
中国(41191)
(33963)
农业(33686)
(30369)
业大(28113)
科学(27499)
财经(27272)
中心(25251)
(25108)
(24836)
经济学(24194)
(23410)
经济学院(22197)
研究所(22158)
经济管理(21521)
农业大学(20604)
财经大学(20042)
(18633)
师范(18507)
基金
项目(107220)
科学(86253)
研究(82046)
基金(80909)
(69566)
国家(68545)
科学基金(59460)
社会(56268)
社会科(53110)
社会科学(53097)
基金项目(42886)
(41309)
教育(36140)
自然(35337)
自然科(34533)
自然科学(34526)
自然科学基金(33946)
编号(33601)
(33123)
资助(32702)
(27746)
成果(27056)
(25957)
国家社会(24253)
(23828)
重点(23063)
教育部(22634)
人文(22547)
(22293)
(22253)
期刊
(87350)
经济(87350)
(50803)
研究(46296)
农业(34140)
中国(29790)
(23734)
学报(22761)
科学(22105)
业经(20491)
(20031)
金融(20031)
大学(19122)
管理(19092)
学学(18451)
(15560)
财经(13948)
农村(13513)
(13513)
问题(13415)
农业经济(13399)
经济研究(12078)
(11849)
技术(11811)
世界(11464)
教育(10486)
经济问题(9928)
(9267)
农村经济(8985)
技术经济(8538)
共检索到236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振东  惠宁  
通过对陕西吴起县1105户农村家庭收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收入的非农化和多元化是拉动农村内部家庭收入差距的直接力量,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拉动收入差距的间接力量。因此,政府在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方面应该以提供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机会和收入来源为着力点、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能力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创造能够提高家庭人力资本回报的环境,使农户拥有更广泛、更多元化地获得收入的机会、能力和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建  刘璨  张大红  
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是林权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基于全国9省(区)18县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林权改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林权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水平,通过稳健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但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间存在显著差异,突出表现为“益富更益贫”的特点;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要素激励、生计策略选择、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在林权改革影响农户家庭收入中发挥中介作用,林权改革通过增加林业要素投入、强化生计策略选择、提高林地流转发生率和信贷可得性来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异质性分析表明:林权改革的政策效果在森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禀赋、代际程度和生产结构差异下表现出明显的情景依赖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建  刘璨  张大红  
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是林权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基于全国9省(区)18县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林权改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林权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水平,通过稳健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但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间存在显著差异,突出表现为“益富更益贫”的特点;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要素激励、生计策略选择、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在林权改革影响农户家庭收入中发挥中介作用,林权改革通过增加林业要素投入、强化生计策略选择、提高林地流转发生率和信贷可得性来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异质性分析表明:林权改革的政策效果在森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禀赋、代际程度和生产结构差异下表现出明显的情景依赖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子成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汇款对中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汇款只能部分补偿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后家庭规模的变化,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对农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思考和重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语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农户收入差距对其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但该群体的比重在逐年减小;农户所在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现象越明显;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户选择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意愿会下降;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在面临收入差距扩大时,更偏好从正规渠道融资。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锋  张永辉  霍学喜  
本文以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其中,粮食种植收入比重的增加通过减少家庭在其他高附加值产业的获利机会而减少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而提高农民收入,劳动力比重的提高也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与增加生产性资产相比,扩大土地经营面积对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非农收入的总量和比重;充分利用各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发展;鼓励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生产性资产的集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提高农业的市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宗益  刘旗  
【背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贫困问题较为严重。我国每年有大量西部农村劳动力以外出务工的形式流动到东部从事非农业生产。西部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外出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林静  沈月琴  孔凡斌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_(10)~Q_(90)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主要因素。4)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354,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低采纳水平组农户家庭总体具有较好的增收效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效应主导。【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农户家庭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支持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发与鼓励农户积极采纳林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以需促供、以供带需”的良性循环格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继红  
本文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选择与农户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比没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306.23元。同时,该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增加家庭人均纯收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彦彦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征导致农户收入贡献的不可分性以及家庭内教育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回报小于家庭回报。然而,由于家庭内部更多成员的教育投资的外部性具有递减的特征以及婚姻市场存在的匹配现象,可能会出现由知识拥挤带来的教育投资过度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家庭内成员的教育投资的确存在外部性;教育投资回报会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农村婚姻中存在教育匹配效应;户主配偶的教育投资存在动态不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伟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伟  
基于CHNS有关农村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状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主要受农户家庭收入位置变动和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受位移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影响;收入位置变动对收入流动性程度的影响仍然是主导因素,但其作用正趋于减弱,农户家庭正呈现分层固化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恒彦  卫龙宝  郭延安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揭示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农户社会资本可细分为12个维度,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有8个维度即认同感、资源网络、互惠、关系满意度、冲突处理、网络密度、关系延续性和网络邻近性等会直接影响农户收入。并且,资源网络和关系延续性会作为中介因子对其他维度影响农户收入的过程产生中介作用。资源网络对关系满意度影响农户收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认同感影响农户收入则只是部分中介;关系延续性则对认同感、互惠、网络邻近性、网络密度和冲突处理等影响农户收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两个变量的中介作用可同时起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敏  周德胜  左晓丽  
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到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8年数据,归纳梳理不同收入组家庭不同方向收入流动与消费特征,并实证检验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方向收入流动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不同收入组家庭收入流动引致的消费扩张效应与消费收缩效应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晗   冯星源  
研究数字鸿沟如何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益贫性和包容性,是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将数字鸿沟区分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重数字鸿沟的存在对家庭收入差距有不利影响,仅消弭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不足以保证家庭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只有进一步解决能力鸿沟,才能有效缩小家庭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普及,构建家庭数字使用场景和长效化保障机制,并警惕数字经济对传统特征差异扩大化而产生的诸如能力鸿沟等不利影响因素,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