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7)
- 2023(16015)
- 2022(13733)
- 2021(12783)
- 2020(10873)
- 2019(24832)
- 2018(24574)
- 2017(48107)
- 2016(25779)
- 2015(29140)
- 2014(28713)
- 2013(28728)
- 2012(26413)
- 2011(23431)
- 2010(23653)
- 2009(22246)
- 2008(22300)
- 2007(20058)
- 2006(18057)
- 2005(15942)
- 学科
- 济(110532)
- 经济(110380)
- 业(104672)
- 管理(87309)
- 企(86287)
- 企业(86287)
- 方法(50546)
- 农(48483)
- 数学(40932)
- 数学方法(40520)
- 财(34729)
- 业经(33836)
- 农业(32304)
- 中国(27476)
- 务(24931)
- 财务(24863)
- 财务管理(24817)
- 企业财务(23581)
- 制(23083)
- 技术(20579)
- 贸(20156)
- 贸易(20143)
- 地方(20049)
- 易(19572)
- 理论(18845)
- 学(18813)
- 和(18748)
- 策(18238)
- 划(17604)
- 体(16761)
- 机构
- 学院(374295)
- 大学(370755)
- 管理(156245)
- 济(155454)
- 经济(152320)
- 理学(134743)
- 理学院(133450)
- 管理学(131546)
- 管理学院(130873)
- 研究(117595)
- 中国(93573)
- 京(78414)
- 财(72591)
- 科学(69959)
- 农(69361)
- 所(58189)
- 财经(57961)
- 业大(57067)
- 江(56348)
- 中心(55122)
- 农业(52978)
- 经(52681)
- 研究所(52112)
- 北京(49232)
- 范(46277)
- 师范(45947)
- 经济学(45357)
- 州(45342)
- 财经大学(42651)
- 经济管理(42439)
- 基金
- 项目(248376)
- 科学(197239)
- 研究(186313)
- 基金(181876)
- 家(156255)
- 国家(154643)
- 科学基金(134916)
- 社会(119567)
- 社会科(113065)
- 社会科学(113031)
- 省(97247)
- 基金项目(97054)
- 自然(86277)
- 自然科(84272)
- 自然科学(84254)
- 教育(83561)
- 自然科学基金(82818)
- 划(79723)
- 编号(77340)
- 资助(74108)
- 成果(62047)
- 部(55443)
- 重点(53973)
- 创(53162)
- 发(52727)
- 课题(50887)
- 创新(48958)
- 国家社会(48855)
- 人文(48068)
- 教育部(48001)
- 期刊
- 济(179272)
- 经济(179272)
- 研究(110713)
- 中国(70134)
- 农(69034)
- 财(58078)
- 管理(57869)
- 学报(53973)
- 科学(51585)
- 农业(46598)
- 大学(42450)
- 学学(40168)
- 融(36607)
- 金融(36607)
- 教育(35817)
- 业经(34548)
- 技术(32221)
- 财经(28560)
- 经济研究(26011)
- 经(24376)
- 问题(24011)
- 业(23851)
- 技术经济(20253)
- 理论(18260)
- 版(18089)
- 现代(17978)
- 图书(17679)
- 世界(17613)
- 商业(17532)
- 科技(17380)
共检索到558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琼 刘国勇 程路明
基于我国新疆农村地区352户农户家庭内部的调查数据,探析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发生逻辑,以农地流转行为、农业禀赋、个体特征以及社会认知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农户家庭内农业代际传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内农地流转行为会降低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家庭内耕地质量越好且种植经济作物会提高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农地确权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权益在初步强化阶段农户家庭内农业代际传承意愿较低,随着农地产权稳定性加强,家庭内务农人口参与农业生产越充分,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越高。因此,积极改变乡村整体环境,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体面的居所对提高农户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尤为重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璟 王征兵 娄季春
以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不同特征和认知状况对其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土地流转类型与地块数量对不完全分工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有显著影响;外出务工和非农收入比重对完全分工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耕地肥力对纯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和劳动力人数对不完全分工与完全分工农户有相对显著的正向影响。(2)认知状况方面,经济认知对不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生态认知对三类农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响,情感认知对不完全分工与纯农户的影响要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3)与不完全分工农户相比,完全分工农户倾向于采取费用型措施,纯农户倾向于采取资产型措施。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类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实现耕地规模经营;针对不同类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制定分类补贴政策,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引导不完全分工农户向完全分工农户和专业纯农户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之瑜 张福明
[目的]代际传承是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代际传承意愿低是阻碍我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论证代际传承意愿对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家庭农场支持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基于山东省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Logit、OLS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代际传承意愿对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农场的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偏低。父代期望子女务农且子代愿意务农的家庭农场的占比仅为7.5%。家庭农场的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对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影响。同时,代际传承意愿能够通过分别促进农场主的农业培训参与率、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应用水平及收益水平显著提升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水平,另外,经营者受教育水平高、规模较大、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家庭农场,其代际传承意愿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结论]提高农业代际传承意愿是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而提高家庭农场代际传承意愿首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稳定,夯实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代际传承的制度保障;二是让农民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营造利于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代际传承的社会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钱龙 杜志雄
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剖析农地租约期限结构对家庭农场主代际传承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场经营土地构成中,租约期限较短的土地经营面积占比越高,家庭农场主进行代际传承的意愿越低。使用替代变量和更换模型进行的稳健性检验再次印证了上述判断。按照家庭农场类别进行分类分析,发现租约期限结构显著影响种植类家庭农场主的代际传承意愿,对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主也有一定影响,但对养殖类家庭农场主的代际传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农地租约期限结构一方面会通过影响家庭农场的经营预期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会通过影响土地成本来影响代际传承意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楚晖 侯芳 于凌云
文章运用了多分类Logistic模型,就养老金待遇对家庭代际间教育投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样本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教育投资意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之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群体、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群体以及未参保群体有更高的教育投资意愿。较之于高学历群体而言,学历较低的群体对于代际间教育投资呈现出更强的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宁泽逵 宁攸凉
基于陕西留守农民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区位、非农就业机会两大因素对中国家庭农业代际传承的影响。研究发现:区位因素对中国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方向由于中国独特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而不同于以色列等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非农就业机会可显著降低中国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意愿;个人生命周期对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有极重要的影响,45岁是一个重要拐点。化解中国农业接班人危机,不仅要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以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吸引力,而且要重点加大对45岁及以上的壮年返乡农民的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以加大优秀农业接班人的育成概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兰勇 蒋黾 杜志雄
当前,农地流转期限普遍较短、流转合同不规范、合同违约率高等问题导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不稳定,严重抑制了家庭农场主对流入土地的长期投入。因此,如何引导农户向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地流转土地,成为推动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湖南省498家农户土地流转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模型中,行为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观行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②在农户行为态度方面,农户对土地流转预期收益越有信心,或农户对家庭农场上一轮土地流转行为越满意,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行为态度越能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③在主观行为规范方面,当农户感知到来自周围的人特别是亲人对农户续约的支持态度越强烈,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主观行为规范越能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④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农户对农户禀赋和环境禀赋两方面的感知会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其中户主工作性质和上一轮流转期限影响最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锋 张永辉 霍学喜
本文以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调整对我国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其中,粮食种植收入比重的增加通过减少家庭在其他高附加值产业的获利机会而减少农民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而提高农民收入,劳动力比重的提高也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与增加生产性资产相比,扩大土地经营面积对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非农收入的总量和比重;充分利用各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发展;鼓励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生产性资产的集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提高农业的市场...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结构调整 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张亚杰
本文通过对典型农业省份贫困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贫困农户大多认可科技知识对家庭生产经营的作用,但有效需求相对不足。比较而言调查地区贫困农户对种植养殖技术、动植物新品种、化肥农药使用技术、农产品初加工等四项农业技术需求意愿最高。进一步对这四项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发现:地理环境、信息来源、性别、文化程度、劳动力投入人数等是影响贫困农户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家中是否有人担任干部,是否有专业技能,是否参加过农技培训对贫困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农户 农业科技需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忠好
从农户家庭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决策的基础是尽可能地利用家庭内部成员的分工优势,使家庭收益最大化。当非农就业机会出现后,农户是否流转土地及其家庭经营特征取决于家庭拥有的初始土地资源、家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农业与非农业的综合比较利益等。结果可能是:尽管存在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但并不发生土地流转,农户经营兼业化。在当今中国,由于农户人均及户均土地资源有限、农户有着足够的农业劳动能力、农业经营有着相对较高的综合比较利益等,基于家庭收益最大化的考虑,农户决策的结果是:部分家庭成员非农就业,家庭成员内部分工,农户经营兼业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彦彦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征导致农户收入贡献的不可分性以及家庭内教育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回报小于家庭回报。然而,由于家庭内部更多成员的教育投资的外部性具有递减的特征以及婚姻市场存在的匹配现象,可能会出现由知识拥挤带来的教育投资过度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家庭内成员的教育投资的确存在外部性;教育投资回报会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农村婚姻中存在教育匹配效应;户主配偶的教育投资存在动态不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建宇 高建中 卿龙
依据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成立家庭林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是否愿意发展家庭林场主要受从事与林业有关的经营活动、接受林业科技服务、贷款是否容易获得、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户主年龄等因素影响;影响大户成立家庭林场意愿的因素主要是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基础设施满意度。
关键词:
家庭林场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建宇 高建中 卿龙
依据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成立家庭林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是否愿意发展家庭林场主要受从事与林业有关的经营活动、接受林业科技服务、贷款是否容易获得、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户主年龄等因素影响;影响大户成立家庭林场意愿的因素主要是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基础设施满意度。
关键词:
家庭林场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鑫 孙维祺 任金政
本文基于全国2019年5 717个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PSM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探究农业生产外包服务选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较高比例的种粮农户选择了生产外包服务,采纳劳动密集型外包服务的程度相对较高。从作物品类来看,水稻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玉米的外包服务,而小麦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服务的选择能够显著提升粮农的家庭总收入、种植性收入和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其对营农收入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2)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耕地、收割环节外包所产生的增收效应最大,其次是防治环节外包;而播种环节外包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3)生产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部地区外包服务的增收空间有限;从粮农组群差异性来看,外包服务的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少及粮食耕种面积越大的种植农户,外包服务所产生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农业生产外包服务 农户收入 PSM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