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5)
- 2023(16789)
- 2022(14484)
- 2021(13639)
- 2020(11359)
- 2019(26295)
- 2018(26107)
- 2017(51150)
- 2016(27165)
- 2015(30833)
- 2014(30530)
- 2013(29919)
- 2012(27113)
- 2011(24319)
- 2010(24403)
- 2009(22264)
- 2008(21449)
- 2007(18816)
- 2006(16408)
- 2005(13920)
- 学科
- 济(111372)
- 经济(111243)
- 业(82076)
- 管理(75994)
- 企(60606)
- 企业(60606)
- 方法(52728)
- 农(49468)
- 数学(46640)
- 数学方法(45880)
- 农业(32933)
- 业经(27596)
- 中国(27309)
- 财(26591)
- 学(21754)
- 地方(21040)
- 制(20202)
- 贸(19338)
- 贸易(19329)
- 易(18824)
- 理论(18084)
- 技术(17611)
- 环境(16660)
- 务(16580)
- 财务(16497)
- 财务管理(16455)
- 和(15953)
- 银(15887)
- 银行(15851)
- 企业财务(15549)
- 机构
- 学院(382680)
- 大学(380307)
- 管理(156703)
- 济(153791)
- 经济(150584)
- 理学(137450)
- 理学院(136058)
- 管理学(133382)
- 管理学院(132706)
- 研究(120877)
- 中国(92276)
- 京(78881)
- 科学(75108)
- 农(73868)
- 财(67243)
- 业大(61297)
- 所(58824)
- 中心(57819)
- 农业(56731)
- 财经(55101)
- 江(54440)
- 研究所(53819)
- 经(50579)
- 范(49344)
- 师范(48914)
- 北京(48839)
- 经济学(45732)
- 州(44125)
- 院(43411)
- 经济管理(42398)
- 基金
- 项目(269877)
- 科学(213548)
- 研究(198253)
- 基金(197250)
- 家(171407)
- 国家(169769)
- 科学基金(147370)
- 社会(125512)
- 社会科(118724)
- 社会科学(118692)
- 省(105608)
- 基金项目(104855)
- 自然(96213)
- 自然科(94016)
- 自然科学(93995)
- 自然科学基金(92299)
- 教育(91150)
- 划(87687)
- 编号(82043)
- 资助(81239)
- 成果(64623)
- 部(59777)
- 重点(59535)
- 发(57080)
- 创(56144)
- 课题(54654)
- 创新(52299)
- 国家社会(51635)
- 科研(51582)
- 教育部(51563)
- 期刊
- 济(163861)
- 经济(163861)
- 研究(106835)
- 农(73260)
- 中国(68533)
- 学报(58916)
- 科学(55123)
- 管理(53246)
- 财(49742)
- 农业(49670)
- 大学(46205)
- 学学(43787)
- 教育(40225)
- 融(35636)
- 金融(35636)
- 技术(34375)
- 业经(32533)
- 财经(25639)
- 经济研究(24627)
- 业(23914)
- 问题(22308)
- 经(21822)
- 版(19231)
- 科技(18620)
- 技术经济(18566)
- 图书(18530)
- 理论(17914)
- 统计(17583)
- 现代(16877)
- 资源(16767)
共检索到541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
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的理论,采用2018年广东省477份农户入户调研的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分析农户借贷可获得性及贷款规模。研究发现:(1)贷款是否可获得是农户与银行签约时重复博弈的结果,其中社会资本影响借贷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交通成本是农户与银行博弈时客观费用;金融知识、信用评级与交易频率影响农户与银行签约的贷中执行成本与贷后监督成本。(2)贷款规模是在农户贷款条件满足后,银行对借贷额度的授予分配。利息费用是贷款规模存在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人情支出是由于中国农村"人情贷"出现,而增加的额外交易费用。(3)文章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证明模型选择正确性,采用替换变量证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莎 刘明
以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4省区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家庭借贷、经营规模对农户土地经营意愿的影响,并基于分化视角对农户土地经营行为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家庭借贷获得是农户进行差异化土地经营决策的重要机理因素,在农业信贷刺激下现有农户多选择转入、转出或参与土地入股,表明农贷扩张有益于土地经营规模适度集中;(2)经营规模显著影响农户的土地经营意愿,但随规模分化产生效应不同。以小农户为参照组,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最强,选择转入土地经营权意愿最弱;(3)经营收益对农户土地经营意愿的影响最为敏感。可以认为,土地经营收益的稳定增长及其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农户从事土地经营发展的基础性支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规模经济与效率的理论解释,并为促进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适度、比较收益提高的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星竹 吴子靖
本文以辽宁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为例,调研了辽宁14个市的394个农户,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根据“农户借贷需求”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保险情况、家庭供养比、家庭生产经营总收入、农户贷款经历和农户家庭经济类型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地区的农户,其正规借贷需求不同。因此政府与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来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水平,从体系上不断完善农户的征信体系以及抵押担保体系,进而响应辽宁省的金融扶贫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秦建群 吕忠伟 秦建国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农户的年龄与信贷需求(即是否发生信贷行为)之间为倒"U"型关系;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需求;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负担率以及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以兼业农户为参照,纯农业农户对信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农业农户对信贷行为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金融支农要根据农户需求特征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信贷制度创新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分割、交易成本过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关键词:
农户 信贷需求 Logit模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
基于家庭禀赋视角,利用2015年浙江大学(CFD)的调研数据,运用选择二值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通过家庭其他经济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综合作用下显著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正规金融对农户家庭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耕地、收入要求高,这些因素对非正规金融并无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主要面对的群体是穷人、教育程度低且身体状况较差的农户,而这部分人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排斥;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存在异质性差异。建议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将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允许与引导非正规金融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家庭禀赋 非正规金融 借贷行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邱黎源 胡小平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缺少抵押品和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供给长期不足,这抑制了农户的福利增加,对其消费结构的优化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使用实证方法分析正规信贷约束影响农户消费结构的差异性发现,在总样本中,正规信贷约束并不影响农户的消费结构,农户家庭主事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农户的礼品礼金开支占比正向显著影响家庭改善性消费,农户参与经济活动的难度则负向显著影响家庭改善性消费。通过分组分析发现,受到信贷约束的东部地区农户的改善消费意愿容易受阻。对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供给,结合农村地区人情社会的特点,完善涉农征信服务,实现金融产品精准有效供给,缓解信贷约束,在实质上改善农户的消费结构。
关键词:
农户 信贷约束 消费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温雪
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逐步发酵,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如何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数据,将社会资本、消费信贷与农户家庭消费纳入统一框架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拥有较强社会资本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可获得性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家庭消费,社会资本通过提升农户消费信贷可获得性对农户家庭消费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消费信贷 农户家庭消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燕芝 胡万俊
本文根据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CHIP2013数据,研究社会资本、家庭财富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农户受正规信贷配给约20%的概率,家庭财富负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但影响程度有限;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因信贷被拒绝、信贷价格高、交易成本高及投资项目风险高造成正规信贷配给的概率,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因信贷价格高而造成的未借贷型信贷配给;家庭财富显著降低了因信贷价格高造成正规信贷配给的概率,却提高了受到数量配给的概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燕芝 胡万俊
本文根据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CHIP2013数据,研究社会资本、家庭财富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农户受正规信贷配给约20%的概率,家庭财富负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但影响程度有限;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因信贷被拒绝、信贷价格高、交易成本高及投资项目风险高造成正规信贷配给的概率,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因信贷价格高而造成的未借贷型信贷配给;家庭财富显著降低了因信贷价格高造成正规信贷配给的概率,却提高了受到数量配给的概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栋梁 王聪 邱黎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信贷约束强度对农户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信贷约束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减少其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不利于优化农户的消费结构,而减弱农户的信贷约束强度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通过考察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调节作用发现,信贷约束对低收入群体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即仅在低收入家庭和农业收入家庭的分样本中,信贷约束会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因此,在贸易摩擦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刺激农户提升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尤其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后续政策应着力改善农户的信贷环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启湖 苏时鹏 谢根瑞 陈巧霞 孙小霞
基于南平市283户生猪规模养殖退养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Probit回归模型从家庭结构视角分析了生计资本对退养农户生态补偿选择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养农户对于生态补偿的选择优先序为就业补偿→技能补偿→资金补偿;不同家庭结构下,生计资本对退养农户生态补偿选择倾向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资金补偿,成员全部为成年劳动力的家庭,自然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就业补偿,物化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就业补偿和技能补偿;有成年劳动力和老人的家庭,自然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就业补偿和技能补偿,物化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技能补偿,社会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资金补偿;有成年劳动力、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自然资本越丰富,就业补偿和技能补偿的选择倾向越不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京泽
本文以中部地区的湖北襄阳市710户农民为研究对象,运用Probit模型,对中部地区农户信贷需求与正规信贷行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以生产性用途为主,银行贷款是解决资金缺口的第一选择,抵押担保的缺乏是制约农户取得贷款的最主要原因。从影响因素看,家庭户主的文化水平、固定资产、从事工作的类型等因素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和农户正规信贷行为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信贷需求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性玉 胡亚敏 王开阳
由于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全和低效率,致使广大农户面临严重的信贷配给。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基于河南省13个地市59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根据农户贷款需求及向银行借款情况,对农户信贷配给类型进行识别后发现:农户面临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两种类型的配给;自我信贷配给农户出于交易成本、经营风险等因素考虑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部分退出信贷市场,部分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以农户自我信贷配给的非正规借贷数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非正规借贷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分类影响。结果显示,具有自我信贷配给特征的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数量对其收入增长显著正相关;收入越低的农户,其收入的...
关键词:
自我信贷配给 非正规借贷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光和 田庆刚
家庭资产的资本价值向金融价值有效转化是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关键。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定点选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的1046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在对农户家庭资产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家庭资产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在众多家庭资产中,只有城镇住房、养殖业在产品对农户正规借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资产反而有明显负向影响;对非正规借贷影响显著的资产包括农村住房、城镇住房和金融资产,且影响方向均为正;总体来讲,农户融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潜力较大,但现实开发力度不足,如何加大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力度对破解农户融资难题至关重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景荣 姜美善 米运生
农地作为农户的自然资源禀赋,兼具资本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具有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它作为抵押物容易被金融机构接受。在特定条件下,农地可以缓解农户的融资困境,提高农户获得的贷款数额,但允许抵押的前提是农地必须具有明晰的产权,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实证研究发现:农地确权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贷款可获性,农地价值也对农户贷款可获性具有正向影响,且农地产权与农地价值对农户贷款可获性具有交互影响效应。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快农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的内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网络与农户民间放贷行为——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研究
信贷排斥、家庭资本与农民创业选择——基于安徽省696份农户调查数据
信贷约束、收入与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精准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分析
农户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
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数据
信贷约束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分析——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
我国农户家庭之比较研究
基于农户家庭决策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微观机制分析
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