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1)
- 2023(13043)
- 2022(10841)
- 2021(9755)
- 2020(8071)
- 2019(18284)
- 2018(18063)
- 2017(36054)
- 2016(19021)
- 2015(21125)
- 2014(20998)
- 2013(21358)
- 2012(20183)
- 2011(18156)
- 2010(18660)
- 2009(17637)
- 2008(17667)
- 2007(16220)
- 2006(14835)
- 2005(13553)
- 学科
- 济(101045)
- 经济(100941)
- 业(89813)
- 企(71628)
- 企业(71628)
- 管理(65380)
- 农(46808)
- 方法(40916)
- 数学(32892)
- 数学方法(32781)
- 业经(31569)
- 农业(31449)
- 财(28570)
- 中国(26513)
- 地方(24222)
- 务(19558)
- 财务(19543)
- 财务管理(19515)
- 制(19351)
- 企业财务(18543)
- 技术(18406)
- 贸(17239)
- 贸易(17224)
- 易(16680)
- 策(16277)
- 和(15366)
- 发(14778)
- 体(14499)
- 银(14439)
- 银行(14426)
- 机构
- 学院(285291)
- 大学(276272)
- 济(132444)
- 经济(130276)
- 管理(117147)
- 理学(100250)
- 理学院(99373)
- 管理学(98424)
- 管理学院(97889)
- 研究(92023)
- 中国(75435)
- 财(61680)
- 农(56842)
- 京(56768)
- 科学(50236)
- 财经(48211)
- 江(45358)
- 所(45332)
- 经(43737)
- 中心(43323)
- 农业(42981)
- 业大(41632)
- 经济学(40306)
- 研究所(39945)
- 经济学院(36680)
- 州(35756)
- 北京(35491)
- 财经大学(35003)
- 经济管理(34398)
- 范(33104)
- 基金
- 项目(178991)
- 科学(144266)
- 研究(136859)
- 基金(132075)
- 家(111869)
- 国家(110729)
- 科学基金(97746)
- 社会(92651)
- 社会科(87775)
- 社会科学(87756)
- 省(71445)
- 基金项目(69874)
- 教育(60265)
- 自然(58869)
- 自然科(57575)
- 自然科学(57566)
- 划(57090)
- 自然科学基金(56631)
- 编号(56002)
- 资助(52981)
- 发(44271)
- 成果(44232)
- 部(40816)
- 创(40133)
- 业(39683)
- 重点(38932)
- 国家社会(38858)
- 发展(37075)
- 课题(37059)
- 创新(36686)
- 期刊
- 济(158997)
- 经济(158997)
- 研究(87878)
- 农(59430)
- 中国(57882)
- 财(48437)
- 管理(45654)
- 农业(39868)
- 科学(37207)
- 学报(35740)
- 融(33612)
- 金融(33612)
- 业经(32231)
- 大学(29124)
- 学学(27964)
- 技术(26053)
- 财经(24567)
- 经济研究(23977)
- 教育(22689)
- 问题(21642)
- 经(21163)
- 业(20679)
- 技术经济(17614)
- 世界(16396)
- 商业(15302)
- 农村(15211)
- 村(15211)
- 贸(15153)
- 农业经济(14765)
- 经济问题(14745)
共检索到444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本文以跨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对金融生态、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对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总量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之间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对农业发展的总量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但与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4)金融设施和制度基础与农户的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但与农业发展的总量水平则不存在系统性的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美兰
文章论述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概念、分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关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不足,并提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这类主体的促农增收作用,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玉霜 曲秉春
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日益凸显,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经营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并通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带动了农民增收。借鉴国外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是推动农业经营创新的巨大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新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增收 增收来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益丰 韩杰 王晨
本文通过对山东、湖南、重庆三地210个自然村共584位农户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需求)与流入土地意愿存在因果关联。然后分别针对流入土地农户、流出土地或未参与流转农户,借助工具变量法进行农户收入影响因素分类检验,并使用扩展回归进行稳健性检测,发现强社会关系治理、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电商,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扶持均有助于提高规模化经营农户的实际农业收入;而针对未参与土地流转或流出土地农户,农户的企业家能力、发展电商情况与其农业收入正相关,参与合作社经营对农户收益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鑫 孙维祺 任金政
本文基于全国2019年5 717个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PSM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探究农业生产外包服务选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较高比例的种粮农户选择了生产外包服务,采纳劳动密集型外包服务的程度相对较高。从作物品类来看,水稻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玉米的外包服务,而小麦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服务的选择能够显著提升粮农的家庭总收入、种植性收入和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其对营农收入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2)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耕地、收割环节外包所产生的增收效应最大,其次是防治环节外包;而播种环节外包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3)生产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部地区外包服务的增收空间有限;从粮农组群差异性来看,外包服务的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少及粮食耕种面积越大的种植农户,外包服务所产生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农业生产外包服务 农户收入 PSM模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芳 王剑程 胥芹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户 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殿有 张素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农村的重点是农民增收。在科技、资源等条件相对稳定时期,农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必要和必然采取的手段,调整的目的是既要使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又能使农业显著增效。欲达此目的,应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新阶段的增长点,把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定位,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滨 宋鑫铭 王翔宇 张亮
[目的]构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测算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与促进农户增收的耦合程度,探究其限制因素,对促进农户增收、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和促进增收能力2个维度构建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分析2012—2021年河北省及各地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2012—2021年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增速较快。唐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最高,承德市上升幅度最大,廊坊市最低。(2)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子系统和带动增收能力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协调等级向良好协调过渡。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南部>东北部>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石家庄市和唐山市耦合协调度最高,廊坊市最低,承德市增长最快,邯郸市、张家口市等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3)农户参与水平中的农户参与度、农民受益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为阻碍河北省及各地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子。[结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长迅速,促进农户增收效果明显,下一步重心应放在扩大龙头组织的带动能力,拓宽农户参与产业化渠道,让农户充分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陈志刚 钟太洋 孙晋坤 徐国良
在全国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农地流转政策的推行是否起到应有的效果有待检验和反思。论文基于来自我国中部5省925个转入户的调查数据,从3组模型全面考察了农地转入规模与农户农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农地转入规模与农业收入呈正向关系,但农地转入规模的经济收益率仅为2.9%。2)农地转入规模对农业收入的作用在不同区域、流转方式、农户类型之间有明显差异:安徽、湖北和湖南较之河南、江西的规模经济收益率更高,农户自发流转下的规模经济收益率高于集体主导方式,农地转入规模对纯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兼业农户。3)农户平均收入水平随着转入规模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晋华 冯开文 黄英伟
本文以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非社员80户),采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不仅体现在纯农户的农业收入上,而且体现在兼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对于在外务工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农户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民收入 两阶段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建英 赵海泓
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近年来在地域生产集中度高的地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其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农户使用劳务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服务分别仅有53.79%、39.90%和37.12%。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服务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将会提升农户使用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年龄越大、风险厌恶、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则有抑制作用;种植规模越大、有本地蔬菜品牌的农户,使用劳务、农机或技术服务的增收效果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使用技术服务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年龄越大不利于劳务服务使用农户的收入提高。研究表明,农户使用农机服务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因此,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拓展农户生产性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和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翠萍 刘文霞 方燕
从粮食单产与农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构建种粮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借助CRRS 2022年农户调查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的增收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显著促进了种粮农户收入增加。分别使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种粮农户增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增收具有异质性。数字技术对那些在村里担任职务、经营规模更大的种粮农户增收效应更明显。未来应通过夯实农业数字发展根基、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等途径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促进种粮农户增收。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 农业生产 农户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