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9)
- 2023(5937)
- 2022(5164)
- 2021(4978)
- 2020(4153)
- 2019(9408)
- 2018(9522)
- 2017(18823)
- 2016(10171)
- 2015(11345)
- 2014(11230)
- 2013(11042)
- 2012(10339)
- 2011(9382)
- 2010(9198)
- 2009(8533)
- 2008(8197)
- 2007(7317)
- 2006(6758)
- 2005(5837)
- 学科
- 农(45619)
- 济(42793)
- 经济(42675)
- 业(33425)
- 农业(30278)
- 管理(22903)
- 业经(13653)
- 地方(12571)
- 企(12447)
- 企业(12447)
- 土地(11562)
- 环境(11445)
- 方法(10796)
- 农业经济(10317)
- 中国(10090)
- 发(9872)
- 数学(9611)
- 数学方法(9523)
- 村(9285)
- 农村(9272)
- 学(9025)
- 制(8987)
- 财(7695)
- 发展(7639)
- 展(7633)
- 收入(7007)
- 体(6795)
- 划(6783)
- 劳(6772)
- 劳动(6772)
- 机构
- 学院(138671)
- 大学(131480)
- 济(56171)
- 经济(54907)
- 管理(53878)
- 研究(46676)
- 理学(46614)
- 农(46424)
- 理学院(46081)
- 管理学(45350)
- 管理学院(45130)
- 中国(38013)
- 农业(35333)
- 科学(30084)
- 业大(29156)
- 京(28161)
- 中心(24120)
- 所(23639)
- 财(22323)
- 江(22173)
- 农业大学(21994)
- 研究所(21411)
- 范(19691)
- 师范(19587)
- 省(18872)
- 经济管理(17921)
- 州(17728)
- 财经(17218)
- 北京(16653)
- 业(16469)
- 基金
- 项目(95271)
- 科学(74585)
- 研究(73356)
- 基金(67488)
- 家(58225)
- 国家(57589)
- 科学基金(49308)
- 社会(46692)
- 社会科(43531)
- 社会科学(43516)
- 省(40142)
- 基金项目(37511)
- 编号(32866)
- 划(31313)
- 教育(30487)
- 自然(30426)
- 自然科(29552)
- 自然科学(29544)
- 自然科学基金(28962)
- 农(27913)
- 成果(25300)
- 资助(25057)
- 发(22403)
- 课题(20734)
- 部(20682)
- 重点(20564)
- 创(19261)
- 制(19037)
- 国家社会(18912)
- 发展(18300)
共检索到211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钢
目前,云南民族地区农户土地资源相对静态归缩和单一利用刚性,忽略了土地使用权能的置换与动态组合,制约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全面冷静地分析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缓慢的原因,创优土地流转内外环境,为加快土地流转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环境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曜 罗进华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承包制下的土地产权模糊,由此产生的交易费用阻碍了土地流转。本文采用要素需求模型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构造出综合要素需求的成本收益模型,对影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产量 农产品价格 土地租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磊 李君 武友德
以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运用全覆盖式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的生计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族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兼业化程度均较高,汉、白等原驻民族的农为主型农户比例最高,藏族等迁入民族的非农型农户比重最大。(2)汉、白等原驻民族农户及农为主、非农为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较高,组合较为合理;各族农户间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差异较小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间的差异悬殊。(3)不同民族农户土地利用的型式与程度存在差异,藏族等迁入民族农户拥有、流转耕地面积及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利用程度均整体高于汉、白等原驻民族,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与组合的多样性相对较低。(4)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多样化影响其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及形态组合,整体而言,农户生计的非农程度与其耕地流出面积、宅基地利用的规模、程度及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呈正比,而与其耕地租入面积、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组合的多样性呈反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韩琳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讲求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老弱病残、家庭子女多、文化素质低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人群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急需救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救济 城乡统筹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星宇 谢彦明 扈立家 刘珊
根据云南省348户农户林产品交易的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了林改后农户林产品交易的现状和农户选择中间商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是否参加培训、交易频率、运输的难易程度和技术适用度对农户林产品是否选择中间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为村干部、亲戚朋友是否从事相关工作、林地面积、林产品种类和林产品的品质认证情况对农户林产品交易是否选择中间商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然后,针对农户在选择中间商销售林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林产品 中间商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喻淑兰
农民增收不仅事关农民利益 ,而且事关农村稳定 ,事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从调整农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活化农业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 外向型农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凯
自1991年年初以来,国家采取了提高粮油统销价格,调低储蓄存款利率和削价处理积压商品等一系列措施启动市场,虽然农村市场在上述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有一定的回升,但与逐渐看好的城市市场很不协调,表现为农村市场回升缓慢。1991年1—10月累计,全国社会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官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英
本文从研究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出发,剖析了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在于农业本身、工业化的产生、制度等因素,其中制度性原因是造成我国"三农"问题和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原因 “三农”的弱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瑾 郝婷 徐军宏
针对我国农村现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缓慢的症结和原因。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 ,从优化农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质量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等方面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逢贤
199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921元,是1978年134元的6.9倍,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仅增长5.5%,特别是1985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党政决策部门的重视。 一、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 1979~1993年间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增长速度在曲折波动中前进,但总体增长态势趋向缓慢,大体可分为三个增长阶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雅琴 刘侃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的义务教育在云南省的财政支出总额并不低,但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为促进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结合云南情况,提出了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政策措施。应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的支出比重、研究拨款方式、以及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补助标准。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 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文平 王艳慧 万圆 黄涛
建立贫困农户多目标发展评价体系,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下的相对贫困的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测,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迫切需求。论文面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贫困农户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构建基于G-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的贫困农户多目标发展评价模型,结合障碍度模型揭示不同发展目标下贫困农户的发展水平、发展差距及其致贫因素,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对不同发展水平农户减贫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测。以云南省福贡县为例的研究区实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目前仍存在大量未脱贫农户,脱贫攻坚的压力依然较大,全面脱贫是福贡县当前最紧迫的发展目标;已脱贫人口距全国和全省农村居民平均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具有较高的贫困脆弱性,防止返贫、缓解相对贫困的任务艰巨。②短期目标下,主要致贫因素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卫生厕所、安全住房、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健康状况;中长期目标下,与全国和本省相比,家庭人均纯收入、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安全住房为主要发展短板。③不同发展水平贫困农户空间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贫困空间分异受基础设施、地形条件、经济区位、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户发展水平越低,空间异质性越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减贫与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监测提供决策依据与可靠的技术决策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邹平
为获得影响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云南省4200家农户进行了调查,根据所获得的3432份有效问卷数据,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和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大的是其他乡村从业人员比例,其次是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再次是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和农业人口比例。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