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1)
- 2023(16224)
- 2022(13819)
- 2021(12789)
- 2020(11045)
- 2019(25523)
- 2018(25298)
- 2017(49129)
- 2016(26432)
- 2015(30130)
- 2014(30188)
- 2013(29829)
- 2012(27471)
- 2011(24991)
- 2010(25358)
- 2009(23702)
- 2008(23378)
- 2007(20979)
- 2006(18498)
- 2005(16496)
- 学科
- 济(130452)
- 经济(130303)
- 业(77937)
- 管理(74398)
- 企(56493)
- 企业(56493)
- 方法(53256)
- 农(49359)
- 数学(47633)
- 数学方法(46898)
- 农业(32570)
- 中国(29342)
- 财(28443)
- 业经(27838)
- 地方(26700)
- 学(24836)
- 制(23390)
- 贸(19839)
- 贸易(19829)
- 易(19238)
- 银(17360)
- 银行(17329)
- 理论(17208)
- 务(16829)
- 体(16823)
- 财务(16756)
- 环境(16752)
- 财务管理(16711)
- 融(16627)
- 金融(16624)
- 机构
- 学院(387557)
- 大学(383138)
- 济(167927)
- 经济(164657)
- 管理(150167)
- 理学(129855)
- 研究(128717)
- 理学院(128498)
- 管理学(125965)
- 管理学院(125271)
- 中国(99149)
- 京(79454)
- 科学(78692)
- 农(77014)
- 财(74081)
- 所(65545)
- 业大(61188)
- 中心(61117)
- 农业(59626)
- 研究所(59285)
- 财经(59152)
- 江(58843)
- 经(53635)
- 经济学(51869)
- 北京(49365)
- 范(48196)
- 师范(47711)
- 经济学院(46551)
- 州(45761)
- 院(45470)
- 基金
- 项目(257263)
- 科学(202704)
- 基金(187309)
- 研究(186137)
- 家(163322)
- 国家(161948)
- 科学基金(139381)
- 社会(119524)
- 社会科(113100)
- 社会科学(113068)
- 省(101403)
- 基金项目(98651)
- 自然(90134)
- 自然科(88053)
- 自然科学(88030)
- 自然科学基金(86448)
- 教育(85742)
- 划(84286)
- 资助(77619)
- 编号(75807)
- 成果(60479)
- 重点(57807)
- 部(57200)
- 发(55838)
- 创(53196)
- 课题(51667)
- 创新(49754)
- 国家社会(49704)
- 科研(49381)
- 教育部(48893)
- 期刊
- 济(189442)
- 经济(189442)
- 研究(109984)
- 中国(75721)
- 农(75519)
- 学报(59384)
- 财(58156)
- 科学(56173)
- 管理(52869)
- 农业(50767)
- 大学(46037)
- 学学(44011)
- 融(36640)
- 金融(36640)
- 技术(35873)
- 教育(34860)
- 业经(33700)
- 经济研究(29647)
- 财经(29587)
- 问题(25578)
- 业(25528)
- 经(25485)
- 统计(21794)
- 技术经济(20987)
- 策(19486)
- 版(19449)
- 世界(19260)
- 决策(17810)
- 商业(17270)
- 资源(17270)
共检索到573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占鹏 朱俊峰
使用来自全国25个省2 899个固定观察点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半参数多重选择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多维度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受农户家庭内部环境变量和外部环境变量的共同影响,内部环境变量主要包括家庭人均土地规模、生产性固定资产、家庭经营主业、抚养比、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部环境变量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和农户间的相互作用。2)土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其显著提高了转出户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但对转入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农场劳动力专业化及新要素的引进,但这一过程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高经济水平农户在土地流转中获益更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益丰 韩杰 王晨
本文通过对山东、湖南、重庆三地210个自然村共584位农户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需求)与流入土地意愿存在因果关联。然后分别针对流入土地农户、流出土地或未参与流转农户,借助工具变量法进行农户收入影响因素分类检验,并使用扩展回归进行稳健性检测,发现强社会关系治理、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电商,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扶持均有助于提高规模化经营农户的实际农业收入;而针对未参与土地流转或流出土地农户,农户的企业家能力、发展电商情况与其农业收入正相关,参与合作社经营对农户收益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全面脱贫攻坚的一个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远风
运用全国范围内59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分别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对比两种分析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主要由土地财产实现机制、劳动分工优化机制产生,而土地资源优化机制、农业经营效率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应进一步落实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结合起来,让农民集体享有更充分的决策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土地资源优化机制与农业经营效率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会杰
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学生享有多重选择权。学生不但可以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地选择采用不同招生模式的高等学校、不同考试机构供给的标准化的高校入学考试、高校预科课程及其统一考试,还可以独立申请多所高校并有机会同时被多所高校预录取,以及进入大学后校际转学等。招生选拔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多重选择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引发了一系列积极效应。高中生在取舍行动中学习和练习如何选择,有助于整体性地提升自主选择的能力;多重选择的"安全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为学生充分运用理性留出了空间。学生的多重选择亦可直接促进高校的招生能力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以及特色多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甜 朱宏城 李孟冉
[目的]以福建省革命老区典型贫困县作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规模经营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土地流转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程度,对助力老区预防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革命老区59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度法构建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土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机理。[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改善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2)土地流转在不同维度产生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不对称性;(3)土地转入能有效缓解农户的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而土地转出能进一步缓解农户的就业贫困。[结论]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分类施策缓解农户多维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振杰 韩杰
文章选取吉林、山东、湖北、福建、广东作为样本地区进行调研,分析比较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成员数量、家庭非农业人口数量、家庭农场的成立、家庭收入、参与农村巾帼创业工程项目、农业种植类型、非农业种植类型、流转途径、电商销售均对农地流转产生影响。本文同时分析了政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关键词:
三权分置 Logistic 土地流转意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存振 肖海峰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利用六省肉羊养殖户调研问卷,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多元处理效应模型(MTE模型)分析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由此导致的养殖户养殖收入差异。结果表明:(1)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交易频率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上升均能促进养殖户参与紧密产业组织模式;(2)在消除选择性偏差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均能提高养殖户养殖收入,而纵向协作模式对养殖户收入提升作用优于横向合作模式;(3)横向合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收入,而纵向协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大规模养殖户的收入;(4)横向合作模式主要通过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来提升养殖户养殖收入,纵向协作模式主要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提升养殖户养殖收入。文章建议,通过提高专用性资产和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多途径提升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并针对不同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养殖户及产业组织主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义
高校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高校治理结构的改革主要涉及高校治理的主体和模式。主体选择是政府、高校和社会以哪方为主的问题;模式选择与主体确定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不同治理主体,其治理模式也相应不同。
关键词:
高校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义
高校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高校治理结构的改革主要涉及高校治理的主体和模式。主体选择是政府、高校和社会以哪方为主的问题。模式选择与主体确定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不同治理主体其治理模式也相应不同。
关键词:
高校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莉 樊锦霞 赵萌
本文通过建立三元VAR(6)-GARCH(1,1)-BEEK模型从均值和方差层面刻画了我国金融系统不同维度流动性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市场流动性、融资流动性与货币流动性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融资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具有单项均值溢出效应,对货币流动性则具有单项波动溢出效应;货币流动性、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双向波动非对称溢出,且市场流动性的波动溢出效应较强。综上,本文认为监管者应加强不同维度流动性间的传导转换效率,同时密切监控金融市场资金状况,防止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兼顾各维度流动性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
关键词:
多维度流动性 均值溢出 波动溢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建华 周瑾 任敏慧
[目的]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是实现我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突出障碍,引导养殖户参与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解决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和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政府行为外部性视角,通过构建“反事实推断”PSM模型,探究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从多维度养殖户认知特征角度,运用Ologit模型分析其内在机理。[结果]性别、家庭年收入、养殖户收入占比、养殖数量、畜禽类型对养殖户感知的政府规制程度具有显著影响;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和沼气发酵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规制能够分别通过提升养殖户的处理方法认知和防治法规认知,进而提高其资源化处理意愿和沼气发酵行为选择概率。[结论]为解决我国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应准确识别政府在引导或规范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关键途径,计划实施更为有效的规制措施,注重养殖户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行为意愿和实际采纳,力求从少数养殖户的被动参与,转变为更多养殖户的主动响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初枝 黄贤金 张力军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地资源的配置速率不断加快,农地流转也就成为新时期必须面对的现实。本研究基于对常熟市、如东县和铜山县329户农户调查数据,使用Tob it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的福利经济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流转提高了家庭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改善了家庭就业结构,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福利效果 农户 Tobit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庆敏 陈利根 龙开胜
被征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关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大局,探讨征地对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及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别从征地时间和地区差异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征地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在未考虑样本征地时间与地区差异的情况下,征地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水平,且被征地农户家庭总收入均值明显提高3 151元,但简单均值对比分析明显高估了征地对农户增收影响效应。从样本的征地时间差异可知,征地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征地时间周期越长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家庭总收入的净效应从2 632元逐渐提高到5 257元。从样本的地区差异可知,土地征收对于农户收入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征地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变化呈现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征地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最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征地并不能明显带来农户收入的增加。为切实提高中西部地区被征地农户收入水平,需要继续进一步完善农地的"三权分置"制度,鼓励闲置土地进行流转,结合农户特征与意愿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适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补偿安置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