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2)
- 2023(9441)
- 2022(7919)
- 2021(7629)
- 2020(6086)
- 2019(13852)
- 2018(13705)
- 2017(26863)
- 2016(14646)
- 2015(16166)
- 2014(15689)
- 2013(15472)
- 2012(14584)
- 2011(13230)
- 2010(13749)
- 2009(12684)
- 2008(12492)
- 2007(11459)
- 2006(10571)
- 2005(9578)
- 学科
- 济(58893)
- 经济(58832)
- 业(50733)
- 农(47272)
- 管理(37443)
- 农业(31466)
- 企(29151)
- 企业(29151)
- 方法(18084)
- 贸(17479)
- 贸易(17468)
- 业经(17337)
- 易(17278)
- 中国(16659)
- 财(16185)
- 数学(15974)
- 数学方法(15775)
- 策(14497)
- 制(14354)
- 地方(13161)
- 出(12436)
- 土地(11565)
- 发(11006)
- 农业经济(10534)
- 及其(10212)
- 体(9949)
- 学(9905)
- 政策(9607)
- 银(9559)
- 银行(9558)
- 机构
- 学院(200830)
- 大学(193254)
- 济(88718)
- 经济(86860)
- 管理(79241)
- 研究(68105)
- 理学(67357)
- 理学院(66735)
- 管理学(65840)
- 管理学院(65471)
- 中国(56737)
- 农(49218)
- 京(40464)
- 财(40397)
- 科学(37550)
- 农业(37084)
- 中心(33340)
- 所(33262)
- 江(33186)
- 业大(32528)
- 财经(30720)
- 研究所(29364)
- 经(27969)
- 范(26083)
- 师范(25924)
- 州(25704)
- 经济学(25388)
- 北京(24990)
- 院(24119)
- 经济管理(23764)
- 基金
- 项目(127048)
- 研究(101645)
- 科学(100533)
- 基金(91299)
- 家(77547)
- 国家(76697)
- 科学基金(65995)
- 社会(64808)
- 社会科(61037)
- 社会科学(61023)
- 省(50075)
- 基金项目(47371)
- 教育(45646)
- 编号(44968)
- 划(40723)
- 自然(39022)
- 自然科(38044)
- 自然科学(38038)
- 自然科学基金(37384)
- 成果(36999)
- 资助(36479)
- 课题(29745)
- 部(29529)
- 农(29084)
- 发(28855)
- 重点(27671)
- 性(27253)
- 国家社会(26752)
- 制(26521)
- 创(26477)
- 期刊
- 济(108736)
- 经济(108736)
- 研究(61065)
- 农(54516)
- 中国(49053)
- 农业(36635)
- 财(29432)
- 融(26383)
- 金融(26383)
- 科学(26364)
- 管理(26253)
- 学报(24911)
- 教育(23946)
- 业经(23843)
- 大学(20852)
- 学学(19600)
- 技术(18057)
- 业(17370)
- 问题(15700)
- 农村(14908)
- 村(14908)
- 经济研究(14671)
- 财经(14538)
- 农业经济(14503)
- 世界(12937)
- 贸(12671)
- 经(12471)
- 国际(11276)
- 经济问题(10911)
- 版(10653)
共检索到322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汶 张冬平
农村土地承包权的优化与集中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不过从实践效果来看存在着市民待遇难以获取、城市迁移成本过高和经济补偿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民的进城拉力和退地推力的效用微弱。因此,应构建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机制,以有效引导农户土地承包权的有序退出。
关键词:
农户 土地承包权 退出 困境 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广财 何东伟 顾海英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荣耀 叶兴庆
基于对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716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研,就农户分化、土地流转对农户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并未促进土地承包权的退出,反而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土地依赖程度较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土地承包权,但土地流转行为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分化程度较低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分化程度较高且已流转出承包地的农户有着更低的承包权退出意愿,即更符合退出政策目标指向的农户群体反而更倾向于继续持有土地承包权。这要求在进一步探索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时,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功能权属、设定受让人范围,让农户对持有土地承包权有着稳定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理性退出土地承包权。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农地流转 承包权退出 农地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晓洋
农村土地承包权的优化与集中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土地承包权退出却一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十分棘手的难点。研究表明:土地承包权退出具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增强规模经营主体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政策目标。但是,现阶段市民待遇难以分享、城市迁移成本过高、非农就业能力不足以及经济补偿不尽合理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进城"的"拉力"和"离土"的"推力"十分微弱,进一步掣肘了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实践进程。为此,从同质的城市居民待遇、多维的城市住房保障、持续的非农就业能力和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四个维度,构设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条件,进而有效引导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
关键词:
市民待遇 难点 条件 承包权退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楚德江
建立和完善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实现农民从农村有序退出,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既缺乏对农民退出农地承包权的有效激励,也缺乏农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应充分考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和就业地落户的户籍迁移制度,合理确定农地承包权退出后的农地产权归属,并建立对城市政府接纳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农地承包权 退出机制 政策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晓洋 刘帅 郭庆海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利用土地承包权退出试验区429户小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基础保障和土地租金对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和基础保障显著正向影响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是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的前提条件。(2)土地租金显著负向影响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经营权转出在土地租金影响小农户土地从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土地租金提高,小农户偏好转出土地经营权以获取土地租金的预期经济收益,进而抑制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为此,应提升非农就业的吸纳能力,逐渐完善基础保障条件,配给同质化的市民待遇,选择税收等经济手段适度适时调控土地租金,进而引导具备市民化的小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艳西
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升为具有相对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滴新村积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了创新。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然面临承包土地抵押价值低、抵押权实现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等困境。为进一步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单位抵押价值、构建"抵押+信用"贷款机制、放宽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限制、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抵押权实现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承包土地经营权 抵押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彬
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继家庭承包制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需要积极应对的现实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在法律制度和权利架构上均面临制度缺失和权利虚化的窘境。农村土地制度的自我完善就包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相关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保障退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是退地机制的核心。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试点经验并科学建构多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法律法规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着力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彬
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继家庭承包制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需要积极应对的现实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在法律制度和权利架构上均面临制度缺失和权利虚化的窘境。农村土地制度的自我完善就包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相关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保障退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是退地机制的核心。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试点经验并科学建构多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法律法规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着力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宋戈
鼓励部分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成为有效提升农村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途径,为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并考虑到农户退地意愿同时受家庭特征和所处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利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和陕西省关中地区583户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村庄特征和农户特征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所处村庄特征影响;2)除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其退地意愿外,农户所处村庄的交通便利程度、土地流转的顺畅程度对其土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村集体是否经常举办非农技能培训对农户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丹丘 丁志超 周蒙 李军
为检验"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是否受具体研究特征影响,利用荟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领域主要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对象""调研地区""有效样本量""自变量个数""回归方法"的差异是影响"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结论分歧的重要因素。2)漏斗不对称检验发现,样本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问题,发表偏倚主要发生在"性别""非农收入占比"和"是否有城镇住房"3个指标。据此,建议后续研究更加谨慎选取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以期得出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盈盈 冉瑞平 尹奇 刘云强 戴小文
[目的]研究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对解除农民与土地的传统捆绑关系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成都市120户农户的访谈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权重确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按人补偿的退地补偿标准,并将其与成都现行补偿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发现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有收入补偿需求、养老保障需求、失业保障需求、情感补偿需求、技能提升需求、家庭发展需求6个类属,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6个需求类属可归纳到生理需求、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4个层次中,各需求层次权重分别为0. 48、0. 37、0. 08和0. 07;基于农户需求构建的补偿标准约为5. 3万元/人,高于成都市现行补偿标准,高出部分为对农户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的补偿。[结论]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应适当提高现行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户养老、失业、情感、发展等问题,并因人制宜地考察农户的退地申请条件,同时保留退地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其他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