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9)
- 2023(12320)
- 2022(10540)
- 2021(9713)
- 2020(8380)
- 2019(19157)
- 2018(18518)
- 2017(35495)
- 2016(19754)
- 2015(21797)
- 2014(21728)
- 2013(21684)
- 2012(20310)
- 2011(18536)
- 2010(18770)
- 2009(17542)
- 2008(17705)
- 2007(16339)
- 2006(14418)
- 2005(12580)
- 学科
- 济(82970)
- 经济(82874)
- 业(60501)
- 管理(49384)
- 农(49293)
- 企(37161)
- 企业(37161)
- 方法(36556)
- 农业(33084)
- 数学(32658)
- 数学方法(32332)
- 业经(21562)
- 中国(20087)
- 学(19726)
- 财(19667)
- 贸(16632)
- 贸易(16630)
- 地方(16218)
- 易(16209)
- 制(16140)
- 银(12666)
- 银行(12592)
- 发(12247)
- 环境(12144)
- 行(11973)
- 技术(11917)
- 融(11880)
- 金融(11877)
- 收入(11722)
- 策(11278)
- 机构
- 学院(294375)
- 大学(292752)
- 济(119037)
- 经济(116735)
- 管理(108655)
- 研究(103610)
- 理学(95039)
- 理学院(93889)
- 管理学(92081)
- 管理学院(91562)
- 农(81680)
- 中国(77763)
- 科学(69933)
- 农业(64138)
- 京(61139)
- 业大(57919)
- 所(56249)
- 研究所(51900)
- 财(50891)
- 中心(48108)
- 江(44810)
- 财经(41130)
- 农业大学(40511)
- 范(38329)
- 师范(37783)
- 经(37492)
- 北京(37271)
- 经济学(36199)
- 院(35442)
- 省(35293)
- 基金
- 项目(203138)
- 科学(157594)
- 基金(147314)
- 研究(139505)
- 家(132857)
- 国家(131685)
- 科学基金(109732)
- 社会(88477)
- 社会科(83427)
- 社会科学(83397)
- 省(81165)
- 基金项目(79101)
- 自然(73380)
- 自然科(71675)
- 自然科学(71644)
- 自然科学基金(70378)
- 划(68348)
- 教育(62482)
- 资助(59027)
- 编号(55894)
- 重点(46388)
- 发(44627)
- 成果(44465)
- 部(44362)
- 农(42796)
- 创(42005)
- 计划(40585)
- 科研(39941)
- 创新(39406)
- 业(38161)
- 期刊
- 济(131145)
- 经济(131145)
- 农(81984)
- 研究(77059)
- 学报(60498)
- 农业(55195)
- 中国(54460)
- 科学(51980)
- 大学(43969)
- 学学(42286)
- 财(37436)
- 管理(32515)
- 业经(27662)
- 融(27630)
- 金融(27630)
- 业(27151)
- 教育(23749)
- 技术(21688)
- 财经(19661)
- 经济研究(19324)
- 问题(19144)
- 版(18993)
- 业大(17849)
- 经(16826)
- 农业大学(15522)
- 世界(14893)
- 农村(14810)
- 村(14810)
- 资源(14760)
- 技术经济(14676)
共检索到423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王海旭 蒯旭光
根据2009年和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双变量Bipr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因病致贫并非暂时性冲击,而是对家庭未来贫困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因病致贫农户在未来两年内陷入贫困的概率至少是非贫困农户陷入贫困的2.2倍;农户脱贫主要依赖农民收入的获取能力及家庭资源,外出打工、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陷入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农户贫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农户 因病致贫 动态变化 脱贫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马鹏程
本文基于西部9省市1214个因病致贫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因病致贫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患慢性病比重最高,危重病次之,地方病和意外伤害比重较低。因病丧失劳动力和自付医疗费用过高、报销比例低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患者自付费用的解决途径主要来自于家庭积蓄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有少量的银行贷款以及上述多种途径的组合。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存在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和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政府救助政策也存在救助申请困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建议以因病致贫家庭政策受益最大化为切入点,精准识别需要保障的贫困群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因病致贫 健康扶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丽丹 王安珏 吴宁 方桂霞 司磊 江启成
目的:研究安徽省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脆弱人群的影响,寻找可能性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比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老年人、儿童、低收入人群的致贫和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人群陷入贫困或加剧家庭贫困状况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脆弱人群陷入贫困或加深贫困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安徽省样本地区居民OOP发生后,儿童因病致贫率为0.28%,老年人群贫困发生率和平均差距人群比重高于其人口比重;老年人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25.58%;家庭规模、抚养比、性别比、年龄与OOP后发生贫困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的疾病经济风险很高,男性的疾病经济负担高于女性;家庭规模、抚养比和性别比对家庭发生先进卫生支出后是否陷入贫困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脆弱人群 现金卫生支出 致贫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志红
随着中国贫困标准线的提高,贫困发生的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化。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受自然环境、资本投入、个人能力和社会制度等综合多维因素影响。因此,贫困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救济式扶贫。由此建议:通过促进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渐用发展式扶贫最终取代救济式扶贫;综合考量贫困发生原因,多方面实施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智雷 邹蔚然
本文基于丹江口库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库区农户的当前消费水平、长期资本积累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三个角度分析了库区农户的贫困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家庭和外部环境特征对库区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对库区农户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且这一冲击的影响对不同搬迁时间的农户存在很大差别,农户对新事物的态度和其社会资本对他们是否陷入贫困有重要影响,政府对外部环境的改造政策和救助式扶贫对农户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
库区 多维贫困 移民 资本积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志红 曾福生
本文从社会制度建设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农村致贫因素。研究发现: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户籍"制度的分割局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农村文化制度缺失、农村教育制度差距、政治权利和法律制度障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社会制度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叶芳 奥登 冯瑶 徐艺翀 王燕
目的:对遭受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所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进行识别及特征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有针对性的扶贫和保障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河北、河南和云南省农村地区共195户孕产妇死亡家庭(在知情同意后)进行了入户调查。采用灾难性费用的发生作为衡量因病致贫的风险,对比了不同特征的家庭发生灾难性费用的风险。结果:有56.2%的孕产妇死亡家庭发生了灾难性费用。其中支付能力越低,面临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越高;家庭规模偏大或偏小、非劳动力比例高、家中无60岁以上老人及家中有14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较高;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成年男性成员比例低、农民成员比例高的家庭,其发生灾难性费用的比例较高。结论:支付能力低、家庭人口负担高和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孕产妇死亡家庭,其面临灾难性费用的风险较高,政府扶贫工作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家庭。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灾难性费用 因病致贫 农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青 马奔 辛妹玉 张翼 温亚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青 马奔 辛姝玉 张翼 温亚利
基于四川西部地区4县562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生计资本,对比2009年和2014年能源结构变化,对影响农户能源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因不同区位条件下的生计资本差异所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老年贫困 代际与家庭支持 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
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将卫生系统定义为所有为了促进、恢复或维持健康而采取的行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了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家庭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包括了卫生系统外的能间接促进健康的行为,比如:以学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伽红凯 王树进
本文利用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扬州市邗江区和宿迁市泗洪县的46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的福利水平在集中居住前后的变化,并实证检验了引起农户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福利水平在集中居住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集中居住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和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农户的福利水平高于集中居住前,且前者福利水平的提高幅度大于后者,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农户的福利水平在集中居住后稍有下降。最高受教育年限、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集中居住时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根丽 魏凤 赵敏娟
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4市54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等五个方面对农户气候变化认知进行了测度,并从农户个体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生产条件、社会关系网络及信息获取四方面选取12个变量,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气候变化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非灌溉农地占比、农业劳动力占比、是否种植经济作物、村民关系、气候信息获取渠道数目和互联网使用频率对农户气候变化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认知 农户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