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6)
- 2023(13592)
- 2022(10853)
- 2021(9948)
- 2020(8409)
- 2019(18468)
- 2018(18681)
- 2017(36280)
- 2016(19793)
- 2015(21917)
- 2014(22236)
- 2013(21689)
- 2012(19736)
- 2011(17488)
- 2010(17882)
- 2009(16834)
- 2008(17012)
- 2007(15711)
- 2006(14123)
- 2005(12974)
- 学科
- 业(90799)
- 济(82371)
- 经济(82246)
- 企(73889)
- 企业(73889)
- 管理(68440)
- 农(46267)
- 方法(31427)
- 业经(31142)
- 农业(30792)
- 财(26588)
- 中国(23009)
- 数学(22873)
- 数学方法(22683)
- 制(20990)
- 务(19334)
- 财务(19299)
- 财务管理(19277)
- 企业财务(18308)
- 技术(18285)
- 体(17499)
- 策(16856)
- 理论(15860)
- 学(14849)
- 地方(14495)
- 和(14461)
- 划(14314)
- 银(13992)
- 银行(13960)
- 贸(13633)
- 机构
- 学院(287586)
- 大学(278897)
- 济(119525)
- 经济(117203)
- 管理(114067)
- 理学(97745)
- 理学院(96846)
- 管理学(95443)
- 管理学院(94926)
- 研究(94242)
- 中国(75233)
- 农(65331)
- 京(58084)
- 科学(56764)
- 财(55985)
- 农业(50171)
- 所(48046)
- 业大(47562)
- 江(46277)
- 财经(43940)
- 中心(43935)
- 研究所(43280)
- 经(39863)
- 州(36157)
- 北京(35531)
- 经济学(34685)
- 范(34144)
- 师范(33718)
- 院(33234)
- 经济管理(32278)
- 基金
- 项目(187089)
- 科学(148847)
- 研究(138858)
- 基金(136304)
- 家(118550)
- 国家(117360)
- 科学基金(101773)
- 社会(89815)
- 社会科(84712)
- 社会科学(84693)
- 省(75682)
- 基金项目(72135)
- 自然(64747)
- 自然科(63333)
- 自然科学(63317)
- 教育(62396)
- 自然科学基金(62260)
- 划(61249)
- 编号(57236)
- 资助(53981)
- 成果(46087)
- 业(42087)
- 创(41502)
- 部(41379)
- 重点(41284)
- 发(41007)
- 课题(38597)
- 创新(37997)
- 国家社会(37191)
- 性(37145)
- 期刊
- 济(144224)
- 经济(144224)
- 研究(81326)
- 农(67487)
- 中国(60632)
- 财(45862)
- 学报(45405)
- 农业(44962)
- 管理(44922)
- 科学(43029)
- 大学(35217)
- 学学(33764)
- 融(30807)
- 金融(30807)
- 业经(30515)
- 教育(27644)
- 技术(25908)
- 业(23641)
- 财经(22036)
- 经济研究(20849)
- 问题(19598)
- 经(19053)
- 版(15764)
- 技术经济(15601)
- 世界(15318)
- 农村(15200)
- 村(15200)
- 农业经济(14395)
- 现代(14180)
- 商业(13988)
共检索到438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广其
农户合作:农业组织化的主体性选择朱广其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艺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补充过程,相对于土地、资本、劳动要素,组织是一个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组织的原始与落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迟滞的重要原因。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重庆 张慧鹏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主流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具有浓厚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乡村不是作为独立的发展主体,而是作为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从属和依附于城市,乡村的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乡村的去主体性还表现在农民的去组织化,村社共同体逐渐解体,乡村社会丧失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以农民的组织化重建乡村的主体性,以乡村为主体吸纳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重塑城乡关系。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乡村主体性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对于小农户如何组织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学界多分析利益联结的“公司+小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忽视了乡村实践中社区内村集体和小农户多元要素合作的组织形式。基于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山东寿光市A村小农户在村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交易、土地整合、公共物品、资金等需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多元性需求与社区治理压力、地方行政传导给村集体的创新压力,以及小农户对接“市场-国家”的组织需求成为社区型合作实现的动力机制。它不仅解决了基于经济效率的社会化分工促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兼顾社会公平和聚焦村庄福利的组织制度提升了村集体的治理效能和农民幸福感。依托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社区型合作路径不仅实现了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为新时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对于小农户如何组织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学界多分析利益联结的“公司+小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忽视了乡村实践中社区内村集体和小农户多元要素合作的组织形式。基于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山东寿光市A村小农户在村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交易、土地整合、公共物品、资金等需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多元性需求与社区治理压力、地方行政传导给村集体的创新压力,以及小农户对接“市场-国家”的组织需求成为社区型合作实现的动力机制。它不仅解决了基于经济效率的社会化分工促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兼顾社会公平和聚焦村庄福利的组织制度提升了村集体的治理效能和农民幸福感。依托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社区型合作路径不仅实现了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为新时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姣
政府主体性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的持续凸显反衬贫困农户主体性的不足。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物质扶贫的强化和精神扶贫的式微形成一定反差,贫困农户主体性内生动力不足已经掣肘了乡村贫困治理实践的深度推进。须准确把握主体性视角下激发维持贫困农户内生动力的深刻价值,使其增强反贫困能力、融合内外部要素、强化发展性原则。村民政策需求与减贫制度供给错位、乡村主体性的消解弱化内生动力的持续、主体综合素质薄弱与思维系统缺乏优化等,导致贫困农户无法生成充足的内生动力。应以优化政策减贫制度供需关系、强化综合素质优化思维系统与乡村主体再造激发内生动力等,找出激发和增强贫困农户主体性内生动力的有效思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积极正向的精神促进力量。
关键词:
贫困农户 主体性 乡村贫困治理 内生动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利
"干部积极干,农户站边看"的贫困群体脱贫逆化现象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不足的发生逻辑首先在于小农理性下受利益驱使的农户形成争当贫困户的"自愿型贫困",造成贫困农户"不愿"脱贫;其次,贫困农户在贫困识别、资源匹配和脱贫行动选择方面因决策受限形成"边缘化治贫",造成农户的"不能"脱贫;最后,贫困农户受贫困文化影响导致"精神贫困",造成贫困农户的"内卷化脱贫"。因此,需要从增加贫困农户脱贫意愿和强化贫困农户内生脱贫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贫困农户的有效脱贫主体性。
关键词:
贫困农户 脱贫主体性 脱贫意愿 脱贫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丽娜
小农户家庭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底色,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时期,村社集体作为"统"的全局性作用发挥和"分"的灵活性功能激活的重要组织,能够重新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理想组织载体。一方面,村社集体能够整合资源要素,克服小农户原子化和土地细碎化等问题,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村社集体能够在现代农业分工体系中体现小农户的主体性,为小农户提供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激活小农户的生产和经营活力。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应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激活村社集体的统筹功能,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理想组织载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勤航 诸培新 曲福田
为厘清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探究其与技术效率变化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兴起、小农户在获取服务中的困境及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实践成效三方面对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进行梳理,在演进过程中土地耕作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导入程度、交易成本等方面得到优化,在理论上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然后,根据山东省博兴县的实践情况,探究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运行机制,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村集体在小农户组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化的服务获取方式显著提高了技术效率。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在此过程中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不断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密切与农业服务主体的联系,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生产性服务 技术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农业组织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回流农民工形成的农业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小农户组织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改善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契约化、合作化及分工化的程度。(2)机制分析表明,包括契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内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回流农户实现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重要传导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外出务工时长、外出务工地点以及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外出务工时长与农户的农业组织化经营呈“倒U”形关系;相较于西部,中部、东部回流农民工进行农业组织化经营的程度更深;相较于临时工作经历,具有自雇或正式工作经历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更大。为了降低小农户组织化参与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约束,不仅要提升农内务农者的人力资本,还应重视经由迁徙途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重点关注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农业组织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回流农民工形成的农业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小农户组织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改善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契约化、合作化及分工化的程度。(2)机制分析表明,包括契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内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回流农户实现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重要传导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外出务工时长、外出务工地点以及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外出务工时长与农户的农业组织化经营呈“倒U”形关系;相较于西部,中部、东部回流农民工进行农业组织化经营的程度更深;相较于临时工作经历,具有自雇或正式工作经历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更大。为了降低小农户组织化参与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约束,不仅要提升农内务农者的人力资本,还应重视经由迁徙途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重点关注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向阳 张燕卿
农户主体经营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不容忽视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与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以及商品生产基地共同构成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推拉互动的动力体系。正确认识农户主体经营的动力作用并予以合理引导,是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户主体经营,推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勤航 高延雷 诸培新
农民增收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小农户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待验证。基于对山东省博兴县372个种粮小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了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小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23.03%)和非农收入(23.12%),对农业纯收入也有正向影响。(2)从不同组织模式看,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均能显著提升小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和非农收入,且土地入社托管模式的提升效应高于村级代理托管模式。(3)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对小农户农业纯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则相反。因此,应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功能,不断提高小农户在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时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强化农业服务主体建设,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
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民收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艳 袁颖
Incorporating the viewpoints of different readers an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nsion,extension,essence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 user's leading role,and expounds their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library work.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通过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主体缺失问题的梳理分析,提出应明确承认和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和建设主体三个方面,对如何为农民谋利、赋权和增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民 主体 建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双怡 冯琼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中,农户的行为选择体现了农户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与现实需求,对农民组织化发展会产生影响。在我国农民组织化、合作化发展进程中,农户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行为始终存在。要对具体情境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分析,关注农户在不同阶段的行为逻辑及农户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尊重农户需求、维护制度权威、完善组织结构等措施,规避农户生存风险,实现农户深度参与,提高农户契约意识,促进人际关系合理化,进而提升农民组织化成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