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2)
2023(16409)
2022(13667)
2021(12650)
2020(10519)
2019(23814)
2018(23795)
2017(45718)
2016(25155)
2015(28182)
2014(28049)
2013(27737)
2012(25246)
2011(22849)
2010(22636)
2009(20893)
2008(20322)
2007(18114)
2006(16092)
2005(13962)
作者
(75688)
(63415)
(62739)
(59504)
(39796)
(30488)
(28205)
(25074)
(24045)
(22300)
(21412)
(21329)
(19950)
(19882)
(19428)
(19285)
(19267)
(18663)
(18101)
(17879)
(16047)
(15434)
(15421)
(14443)
(14269)
(14142)
(13954)
(13941)
(12839)
(12608)
学科
(100657)
经济(100539)
(74054)
管理(69908)
(52544)
企业(52544)
(48850)
方法(42583)
数学(36815)
数学方法(36461)
农业(32427)
中国(27016)
业经(26941)
(22802)
(22673)
地方(20789)
(18889)
(17938)
贸易(17929)
(17447)
环境(16157)
技术(15988)
(15822)
(15547)
理论(15336)
(14808)
银行(14740)
(14091)
(14012)
(13875)
机构
学院(360528)
大学(359875)
管理(142788)
(140892)
经济(137883)
理学(124758)
理学院(123392)
研究(122345)
管理学(121189)
管理学院(120569)
中国(90870)
(83140)
科学(80558)
(76770)
业大(65194)
农业(64726)
(63039)
(59796)
研究所(58105)
中心(55994)
(52616)
财经(48831)
北京(47669)
(47273)
师范(46739)
(44650)
(43283)
(42584)
农业大学(41433)
经济学(40741)
基金
项目(255110)
科学(198769)
基金(184546)
研究(181448)
(163661)
国家(162246)
科学基金(137744)
社会(113983)
社会科(107604)
社会科学(107574)
(100560)
基金项目(99178)
自然(91399)
自然科(89159)
自然科学(89131)
自然科学基金(87528)
(84386)
教育(81129)
编号(74756)
资助(74271)
成果(58805)
重点(56767)
(55206)
(55043)
(52669)
课题(49917)
创新(49140)
科研(48856)
计划(47477)
国家社会(46823)
期刊
(155456)
经济(155456)
研究(98180)
(82213)
中国(68369)
学报(67059)
科学(58808)
农业(55753)
大学(49419)
管理(47356)
学学(46813)
(42105)
教育(35089)
业经(31403)
(30892)
金融(30892)
技术(28230)
(27291)
经济研究(22746)
财经(22646)
问题(22091)
图书(20117)
(19883)
(19223)
业大(19118)
科技(19098)
资源(18665)
技术经济(16846)
理论(16659)
现代(16014)
共检索到516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升银  周葵  
基于川南四市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的利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越积极、感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越大、感知的可控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利用行为越显著。因此,要建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推进机制,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农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特   周静   韩晓燕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避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以辽宁省49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风险偏好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风险偏好中的风险厌恶系数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线性加权概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兼业农户相比,风险偏好对高兼业农户的影响更大。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珺  石欣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行为理论模型,以湖南省4个市(州)331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利用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感知(提高自身技能的认知)会正向作用于其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化利用的意愿。乡邻、村委会和村干部支持是影响农户主观判断的重要因素,秸秆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是农户知觉行为的关键因素,主动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农户利用行为的最终结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志   邓丹妮   刘燕   邓淯玮  
借鉴“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采用安乡县的调研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及农户特征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及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和农户特征均会影响农户行为,其中政府的培训宣传和典型示范行为、企业的秸秆处置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对秸秆利用价值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促成农户持续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需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为特征,以市场化运转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志   邓丹妮   刘燕   邓淯玮  
借鉴“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采用安乡县的调研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及农户特征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及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和农户特征均会影响农户行为,其中政府的培训宣传和典型示范行为、企业的秸秆处置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对秸秆利用价值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促成农户持续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需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为特征,以市场化运转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燕  颜廷武  江鑫  张俊飚  
基于4省7市的1 373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主成分分析(PCA)及层次分析法(AHP),实证探讨公共信任对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转变的影响,以及政治面貌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公共信任有利于提高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转变,影响大小依次为技术信任>制度信任>同行信任;2)农户存在一定的公共信任危机,平均公共信任程度仅为48.8%,市场信任危机尤重,仅为6.1%;3)政治面貌对农户公共信任与生产行为绿色化转变之间关系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要促进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化转变,应重视公共信任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技术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新型主体与村干部的示范与带头作用,提高农产品市场稳定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梅   陈桐璐   谢艳华  
【目的】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绿色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可针对性提升农户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积极性,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其行为响应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500份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户资源化利用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其行为响应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会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农户资源化利用认知三个维度对其行为响应的综合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知觉行为控制(0.378)、主观规范(0.238)和行为态度(0.182);不同规模、不同地形区域农户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即规模与地形区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为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应推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常态化,强化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行为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山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信息传播,创新媒体手段,推进数字化管理,推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全覆盖,并对小规模农户实施重点帮扶与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勤  何志文  郑砚砚  檀律科  张斌  
为探明农户秸秆还田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弄清秸秆还田技术扩散的推动力和阻碍力,从局限转变角度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秸秆还田采用行为,通过似然比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和预测效果。研究表明,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采用行为存在显著激励作用,当补贴标准提高5%后,采用发生比将是现有补贴标准的1.82倍;农户采用行为也受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认知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对年龄、家庭收入这两个以不同尺度测量的连续变量进行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后发现,年龄变量对农户采用行为的影响较收入变量更为显著。为探究认知度和年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型特别纳入了交互项,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采用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艳艳  东梅  
从农户秸秆资源化认知视角出发,以宁夏同心县丁塘镇为例,基于341户样本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调查中数据显示:样本区域农户环保意识较弱,秸秆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对秸秆禁烧政策的关注程度、农户是否参加过秸秆利用技术培训、农户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认知水平对其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为此,政府应加强农户环保宣传教育,积极发挥典型示范户带头作用,强化资金补贴政策的杠杆效应,合理发展秸秆加工产业,逐步拓宽秸秆收购市场,以激发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国志  江梦滢  
[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第一,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第二,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第三,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第四,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渠宗儒   李谷成   王攀   刘世奕  
[目的]秸秆离田利用是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厘清老龄化与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本文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方法,对老龄化影响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过程中效益认知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种植收入占比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老龄化通过降低农户的效益认知进而阻碍其秸秆离田利用行为。(3)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老龄化对于家庭耕地面积小于30亩、未受环境规制、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的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4)家庭种植收入占比负向调节了效益认知在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即当家庭种植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时,老龄化通过效益认知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间接影响作用随之减弱。[结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农户参与秸秆离田利用。据此,提出开展针对老龄农户的技术推广服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于秸秆离田利用的推广力度,建立“农户+合作社”秸秆离田利用合作模式,加强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旭凡  冯紫曦  孙家堂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秸秆处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首先回顾关于秸秆处理的研究,介绍秸秆处理方法有哪些。其次,根据农户行为理论,梳理农户行为选择的理论基础,为农户选择秸秆处理方法研究做铺垫。最后,借鉴有关秸秆处理行为的实证研究,总结可能影响秸秆处理行为的有关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文雄  杨海霞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以湖北省咸宁市、鄂州市、安陆市、天门市、大冶市、嘉鱼县、沙洋县等市(县)14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644个农户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农户在农地整治中参与权属调整的行动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这一路径形式,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的行为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响应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行为意愿是农户农地整治权属调整行动逻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农户关于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对行为响应仅仅存在微弱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波  王雅鹏  
本文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农户对作物秸秆资源化的认可程度较高,75%的农户对这一资源利用行为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第二,影响农户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关键驱动因素按照贡献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性别、农业收入比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的价值认同、来自农村大学生的支持、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关心程度、农户的技术学习能力、来自村干部的支持、农户的家庭经济能力、来自邻居的支持和受教育程度。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女性农民的引导,重视秸秆资源化技术的示范效应和口碑效应,完善农业补贴办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培培  张俊飚  何可  曾杨梅  
[目的]为将分散的农民纳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方法]在梳理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民环境治理参与行为运作逻辑的基础上,基于四川省崇州市的调研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以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例,对比分析个体与村域层面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民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认知型社会资本能够解释农民秸秆处理方式的差异。个体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村域认知型社会资本的负向影响则不显著。就个体层面而言,制度信任、规范和亲环境价值观均显著促进农民采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而合作愿景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就村域层面而言,公共信任和亲环境价值观均显著负向影响农民的秸秆还田行为,而规范的影响则显著为正。[结论]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民秸秆处理方式的选择差异具有强大解释力,能够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