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2)
- 2023(17670)
- 2022(15226)
- 2021(14157)
- 2020(11913)
- 2019(27442)
- 2018(27307)
- 2017(52877)
- 2016(28817)
- 2015(32351)
- 2014(32179)
- 2013(31514)
- 2012(28840)
- 2011(25797)
- 2010(25650)
- 2009(23433)
- 2008(22500)
- 2007(19904)
- 2006(17644)
- 2005(14996)
- 学科
- 济(117370)
- 经济(117236)
- 业(81538)
- 管理(77811)
- 企(59496)
- 企业(59496)
- 方法(52124)
- 农(50317)
- 数学(45830)
- 数学方法(45244)
- 农业(33433)
- 中国(30161)
- 业经(28680)
- 财(28374)
- 地方(26392)
- 学(25103)
- 制(22662)
- 贸(19303)
- 贸易(19292)
- 易(18696)
- 理论(18150)
- 技术(17588)
- 环境(17500)
- 银(17433)
- 银行(17382)
- 务(16796)
- 财务(16714)
- 财务管理(16674)
- 体(16665)
- 行(16568)
- 机构
- 学院(398541)
- 大学(395948)
- 济(159992)
- 管理(158610)
- 经济(156599)
- 理学(137901)
- 理学院(136435)
- 管理学(133845)
- 管理学院(133149)
- 研究(133029)
- 中国(99868)
- 科学(84155)
- 京(83426)
- 农(81697)
- 财(71311)
- 所(66453)
- 业大(66254)
- 农业(62943)
- 中心(62679)
- 江(62262)
- 研究所(60866)
- 财经(57167)
- 经(52254)
- 范(52104)
- 师范(51547)
- 北京(51110)
- 院(48095)
- 州(47704)
- 经济学(47307)
- 省(43856)
- 基金
- 项目(280643)
- 科学(220649)
- 研究(204377)
- 基金(203309)
- 家(177742)
- 国家(176234)
- 科学基金(151489)
- 社会(128646)
- 社会科(121582)
- 社会科学(121549)
- 省(112109)
- 基金项目(108185)
- 自然(99042)
- 自然科(96718)
- 自然科学(96694)
- 自然科学基金(94904)
- 教育(93119)
- 划(92313)
- 编号(84134)
- 资助(83334)
- 成果(66784)
- 重点(62600)
- 部(61507)
- 发(60054)
- 创(57899)
- 课题(57149)
- 创新(54082)
- 科研(53830)
- 国家社会(52831)
- 教育部(52201)
- 期刊
- 济(176208)
- 经济(176208)
- 研究(112984)
- 农(79818)
- 中国(76954)
- 学报(67045)
- 科学(60102)
- 管理(55292)
- 农业(53961)
- 财(53314)
- 大学(51218)
- 学学(48553)
- 教育(42134)
- 融(35316)
- 金融(35316)
- 技术(35264)
- 业经(34687)
- 财经(26856)
- 业(26169)
- 经济研究(26130)
- 问题(24184)
- 经(22966)
- 版(20660)
- 图书(20533)
- 科技(19565)
- 技术经济(19024)
- 资源(18596)
- 理论(18477)
- 业大(18303)
- 统计(18255)
共检索到581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伟光 王美兰 卢峰 熊立春
准确评估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缩小山区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531户农村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参与不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不同经营规模和不同经营结构农户的增收效果进行量化识别与对比。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增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分别能带来77.7%的家庭总收入、109.8%的非林收入和107.5%的林业收入。(2)农户参与不同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社。(3)从农户经营规模和经营结构异质性来看,“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农户、经济林类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来的增收效果更为明显。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大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林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适度扩大林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其参与林业经营主体过程中的增收效应;继续完善农户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铭昊 刘强 吴伟光 高一江 潘灵强 周凯 秋植炜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带动作用"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直接增收效果分别为73.2%和126.8%,工资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7.3%和120.4%,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6.6%和120.9%;(2)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作用"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1.5%和3.3%,工资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7.5%和9.6%,技术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8.2%和9.2%;(3)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直接影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2.9%和9.2%。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和引导小农参加各种形式的林业经营组织,构建并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2)强化林业技术培训和小农受教育程度,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3)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柯水发 王亚 孔祥智 崔海兴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推动下,在农村发展、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激励、市场环境保障等因素影响下,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等四大特征。文章具体分析了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特征和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各地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一些相关经验,如部门重视、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完善的服务体系建设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王亚 孔祥智 崔海兴
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仍存在着经营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营理念有待提升、经营管理不规范、林权抵押贷款难、林地流转不规范、经营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林业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林业融资体系、规范林地流转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林业 经营主体 培育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美兰
文章论述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概念、分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关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不足,并提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这类主体的促农增收作用,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育霞 李桦 杨扬 董理
文章基于浙江、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商品林经营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普遍较低;在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中,各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均受到是否是合作社社员、是否有林业补贴、林地规模、林地管护次数和林区道路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而经营经济林为主和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农户还受到非农收入占比、林地到家距离和村庄到加工厂的距离的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户主文化程度、是否是党员、家庭社会关系对农户接受林业社会化服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调动集体林区农户营林积极性,应继续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可得性和实用性,并有效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世祯 马紫媛 戴永务
对传统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盘活林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分为市场反哺型、结构调整型和协同发展型3种类型。克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制约,提升数字化赋能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对林业的数字化扶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林业现代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吉登艳 石晓平 仇童伟 马贤磊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的林地产权制度能否激励农户经营林地并获取可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2015年江西省遂川县与丰城市的598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对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或林地流转行为可能存在方向相反的影响,导致林地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及经营收入的综合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经验结果表明,在新一轮林改背景下,农户感知的征地风险越弱,其林业的经营性收入越高;权属完整性方面,提高抵押权完整性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林业经营性收入,由于相关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农户的抛荒权和使用权完整性认知的提高不利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雪 石宝峰 盖庆恩 吴比 赵敏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的形式分为产业链延伸型、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4种,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7~2018年2983个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其收入,产业链延伸型、技术渗透型融合的增收效应尤为显著,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参与产业链延伸型和技术渗透型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水平,而且有助于提升其转移性收入。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在主体类型、经营类型、负责人能力和地区层面均表现出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产业融合促进增收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扬 李桦 薛彩霞
林业管护是提高集体林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关键。本文利用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两省766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负二项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管护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实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而感知产权安全则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事实产权安全程度的提高明显强化了感知产权安全对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正向激励,且与没有林权证和部分林地有林权证的农户相比,对于所有林地都有林权证的农户,其较高的感知产权安全会显著提高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因此,为调动林区农户林业管护积极性,应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完善确权颁证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关注农户产权安全主观评价,着力提高林地产权安全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刘璨 郭亚军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引入政策和自然因素等环境变量,采用福建、江西跟踪的林农数据对林农生产要素投入现状及其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对林地经营仍倾向粗放经营,偏好周期较短的经济林,经济林投入的劳动力、资金都高于木材、木材为主兼有竹材的经营类型,但其综合技术效率却低于木材、木材为主兼有竹材的经营类型;林农商品生产规模效率很低,导致综合技术效率很低,在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林农商品林的纯技术效率提高35.96%,但规模效率降低34.83%,导致平均技术效率降低11.36%。环境变量影响因素中,林权证的获得、采伐指标申请难度降低以及林业税负的减轻等林权改革及配套服务措施的完善能显著提高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泉志 张益丰
基于山东省果蔬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与因果中介分析模型(CMA),从社会化服务供给异质性视角检验了参加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务农收入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促农增收效应;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对成员家庭务农收入的提升存在显著的因果中介效应,其中金融信贷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和生产流程服务对成员家庭务农收入提升的平均因果中介效应依次递增;尚无证据表明产品销售服务对成员务农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在引导和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同时,应重视强化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适度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供给规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珂 刘璨 刘浩 郭元圆 朱文清 何丹 石小亮 刘海巍 张婷婷 杨书豪 李放
文章回顾了我国农村林业投融资政策的变化,选取福建省永安市、浙江省龙泉市和辽宁省本溪县作为调研区域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1)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3个调研区域不同利益主体积极探索和参与农村林业投融资改革,并取得一定进展;(2)不同区域农户的林业投融资行为表现出较大差异;(3)农村林业投融资政策尚存在林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林业贷款使用非林化现象严重等迫切需要改进之处。应不断适应当地林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创新农村林业投融资模式,同时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林业相关产业的扶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骆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11个县27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调查样本,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调查显示,九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强烈,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获得程度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人信用度、受教育程度、经营期限、毛收入水平、贷款经历对信贷匹配程度起正向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翔 郑晓云 唐卫宁 马海英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章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将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考察了关系嵌入对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的作用。通过浙江省203家农户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知识转化和获得外部资源对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关系嵌入对农户知识转化和获得外部资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江西省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电商农户大数据使用:驱动因素与增收效应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增收机理研究——基于5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农户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农业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
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12省1926户农户调研数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
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实证分析:配置效应、兼业效应与投资效应——基于2005年江西省农户调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