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83)
2023(21590)
2022(18415)
2021(17005)
2020(14568)
2019(33619)
2018(33295)
2017(64022)
2016(34518)
2015(39098)
2014(38805)
2013(38479)
2012(35298)
2011(31748)
2010(32204)
2009(30636)
2008(29878)
2007(27052)
2006(23763)
2005(21022)
作者
(100579)
(84138)
(83597)
(79605)
(53423)
(40484)
(38132)
(32977)
(31813)
(30184)
(28559)
(28299)
(26710)
(26472)
(26004)
(25988)
(25181)
(24792)
(24187)
(24103)
(20771)
(20692)
(20687)
(19279)
(18862)
(18781)
(18777)
(18713)
(17071)
(16833)
学科
(143490)
经济(143323)
(119353)
管理(108120)
(98841)
企业(98841)
方法(67910)
数学(57190)
数学方法(56347)
(52437)
(41221)
中国(38883)
业经(38769)
农业(35198)
(30306)
(30190)
金融(30186)
(29579)
银行(29523)
(28471)
财务(28379)
财务管理(28321)
(28274)
(28104)
地方(28000)
企业财务(26871)
理论(26335)
(25925)
贸易(25907)
(25168)
机构
学院(500388)
大学(495824)
(201169)
管理(199478)
经济(196832)
理学(172405)
理学院(170611)
管理学(167385)
管理学院(166499)
研究(159562)
中国(127139)
(104287)
科学(98897)
(93495)
(90967)
(80546)
业大(76591)
中心(75885)
财经(75085)
(75056)
研究所(73002)
农业(70500)
(68172)
北京(65479)
(62978)
师范(62378)
(60709)
经济学(60414)
(57219)
财经大学(55468)
基金
项目(334485)
科学(263469)
研究(243569)
基金(242886)
(210998)
国家(209132)
科学基金(181006)
社会(153521)
社会科(145306)
社会科学(145262)
(131961)
基金项目(127979)
自然(118709)
自然科(116005)
自然科学(115976)
自然科学基金(113913)
教育(112593)
(109730)
资助(101202)
编号(100310)
成果(80321)
重点(74397)
(73494)
(70852)
(70113)
课题(68374)
创新(65111)
科研(64049)
教育部(63069)
国家社会(62725)
期刊
(222035)
经济(222035)
研究(141086)
中国(93773)
(86407)
学报(77708)
(74380)
管理(73959)
科学(71848)
大学(59586)
农业(58042)
学学(56635)
(54425)
金融(54425)
教育(50884)
技术(45716)
业经(40615)
财经(36874)
经济研究(34037)
(31586)
(30891)
问题(29307)
技术经济(26059)
统计(25094)
(24742)
理论(23262)
(23174)
商业(22990)
科技(22665)
图书(22619)
共检索到734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秀峰  张雅博  
通过对河南省重点扶贫地区实地调查的农户微观数据,从贫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声誉机制、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融资意愿、融资效果五个方面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贫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声誉状况三大潜变量与其参与农业价值链金融意愿和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并且声誉状况对农户参与意愿和效果影响最为强烈;而且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意愿与获得融资效果之间也具有相互影响的特征,尤其在融资效果越好的情况下农户履约意愿越强,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金融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耿士威  罗剑朝  
农业产业链地区农户作为产业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其参与意愿对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陕西渭南生猪产业链和猕猴桃产业链地区的255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确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人均支出、农业产业链融资政策的了解、农业产业链政策的评价、信贷约束、贷款期限满意度及利率水平7个因素对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人均支出和农业产业链融资政策评价是直接驱动因素,农业产业链融资政策的了解、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满意度是中间层间接因素,农户年龄和信贷约束是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辉辉  吕德宏  
基于对陕西省4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1080户获得扶贫贴息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农业供应链融资对精准扶贫农户的增收效应和贷款用途精准性。研究表明:与农户直接向银行贷款相比,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开展的农业供应链融资的精准扶贫效果显著;且与参与"银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应链融资的贫困农户相比,参加"银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应链融资的贫困农户增收幅度更大;两种供应链融资模式都能显著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用途的精准性,降低道德风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李欣蕊  曹丽红  朱萌  邬兰娅  
认知对行为响应作用的不一致性不仅对农户两型农业认知理论研究者是一个挑战,对两型农业政策制定者更是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户两型农业行为响应机制理论,构建了基于TPB的农户两型农业行为响应研究模型,并以农户行政分化特征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SEM分析。验证了农户两型农业认知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对行为响应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7、0.189、0.815;同时两型农业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农户行政分化变量调节效应显著,两型农业认知对科技户与传统农户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不同,即认知对不同类型农户行...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捷  谷利月  
农业供应链金融为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上市涉农上市企业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农业供应链金融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涉农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缓解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涉农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而农业供应链金融显著缓解了涉农企业的融资约束,且对参与精准扶贫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更为显著。本文揭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能有效缓解涉农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再次证明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缓解涉农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研究的领域,同时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响应新时期涉农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形成政府、企业等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元化减贫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相应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阳  谢昌凡  杨思宇  
农业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能力约束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基于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四省(市)990个农户样本数据,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中农户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参加项目比例和获得补贴比例均在40%左右,贫困户参加项目比例、获得补贴比例和获得补贴平均水平均低于非贫困户。影响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是否参加项目、是否获得项目补贴和获得补贴水平的因素差异明显。家庭劳动力数量多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项目,而家庭土地耕种面积多的非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项目;户主受教育年限对非贫困户是否获得补贴正向影响显著,而区位特征是影响贫困户是否获得的主要因素;户主受教育年限对贫困户获得补贴额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外出务工或经商年限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对非贫困户获得补贴额度正向影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翀  
本文以农业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奶业价值链的农户调查数据,讨论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价值链组织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价值链金融能够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但不会对农户的采纳程度产生进一步影响;价值链组织对技术采纳行为有一定的诱导力;此外,农户禀赋条件和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也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博  应瑞瑶  
本文以环太湖流域5个市(县)的216个分散农户为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助Bootstrap自助抽样法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交互影响农户的低碳生产意向,且低碳生产意向对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对农户低碳生产研究的普适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钦栋   李锦锦   金启明   宋子珍   宋春晓  
[目的]探究社保参与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为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社保参与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1)参与新农合会抑制农户转出土地,而参与新农保会促进农户转出土地;(2)引入新农合和新农保的交互项之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能够有效缓解新农合的“枷锁效应”,从而促进农户转出土地;(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家庭医疗支出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遮掩效应占比为3.6%,家庭养老金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中介效应占比为7.9%,即家庭养老金收入的增长能够缓解家庭医疗支出对农户土地转出的不利影响;(4)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新农合和新农保的交互作用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更高。[结论]政府应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户释放和转出土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茹玉  肖庆文  都静  
产业兴旺是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大规模产业扶持引发的同质竞争、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进而提升竞争力尤为重要。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国际分工优势凸显,农业产业能否突破区域性技术约束和市场瓶颈、通过全球价值链实现加速升级值得讨论。本文以湄潭茶产业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融入全球价值链对农业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总结实践做法和经验,并探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国际标准定位、政府重视、跨国公司带动、良好营商环境有助于农业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今后,农业企业在国际认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上要加大投入,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服务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菲  靳雯  
"扶真贫,脱真贫"是政策实践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贫困地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户争贫行为以争闹上访和达标不退为典型表现形式。该行为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嵌入乡土社会过程中,在结构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共同制约下,政策与乡土社会实质性脱嵌后引发的意外后果,对基层政策执行、国家社会治理及资源分配公正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当前由争贫行为所引发的实践困境,需要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增强政策举措适应性,从争贫行为的实施空间、政策空间、文化空间上进行有效缓解,最终提升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脱贫攻坚的预期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柳  朱玉春  任洋  
由于政府主管的自上而下治理模式难以充分适应农业分户经营的需求,农户参与管护成为实现小农水有效供给的关键路径。本文运用内蒙古与宁夏两个省份共607份微观农户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业收入水平差异下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主观规范、行为态度、行为控制认知以及过去参与管护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农户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控制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行为态度。多群组分析表明,农业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高农业收入农户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竹芹  张秋虹  
运用中国26个省区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回归,分析农业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近年来实行的财政支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对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结构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显著,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过度占用是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资价格上涨也会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因此,应继续大力执行财政支农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的侵蚀,从而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芳  
金融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贵州省扶贫区域3272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有序选择模型,对农户融资需求和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低收入、高交易成本和老龄化因素显著抑制农户融资需求,收入和户主文化程度提升可显著强化农户融资需求。农户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家中有村干部以及户主文化程度高有利于农户获得贷款,家庭收入和当前贷款额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对农户融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农户住所与正规金融机构距离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则会提高农户获得贷款的难度;土地经营权、住宅等农户资产尚未能在融资过程中发挥抵押品作用,无法向金融机构传递关于借款者资质的有效信号。为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时鹏  任洪浩  余劲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搬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而农户是否由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陕南三市1 250个农户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搬迁农户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因子得分系数为权重计算隶属度并与模糊集运算的标准交、弱交、标准并及简单算术平均、加权平均等五种加总规则求得的隶属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8个子系统的初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补偿关系。进一步计算显示,农户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处于"一般"偏上层次,其中社会资本得分最高,参与权实现的满意度最低。最后,通过象限图考察8个子系统的满意度及其重要度分布,结果显示:搬迁安置房状况和政府公共政策是提高搬迁户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参与权实现、经济状况和工作状况是阻碍其生活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几个方面应该成为提高后搬迁时期搬迁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