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7)
- 2023(4763)
- 2022(3818)
- 2021(3769)
- 2020(2855)
- 2019(6463)
- 2018(6151)
- 2017(11836)
- 2016(6250)
- 2015(6722)
- 2014(6539)
- 2013(6527)
- 2012(6116)
- 2011(5642)
- 2010(5721)
- 2009(5509)
- 2008(5243)
- 2007(4814)
- 2006(4478)
- 2005(3948)
- 学科
- 农(43882)
- 农业(29201)
- 济(28986)
- 经济(28961)
- 业(26185)
- 业经(12229)
- 管理(10460)
- 农业经济(9846)
- 村(8879)
- 农村(8868)
- 中国(7904)
- 发(7873)
- 制(7039)
- 地方(6904)
- 土地(6890)
- 发展(6842)
- 展(6838)
- 劳(6533)
- 劳动(6532)
- 方法(6456)
- 农业劳动(6287)
- 人口(6274)
- 收入(6245)
- 企(6158)
- 企业(6158)
- 建设(5857)
- 动力(5787)
- 策(5767)
- 劳动力(5730)
- 及其(5705)
- 机构
- 学院(91948)
- 大学(86733)
- 济(41779)
- 经济(41072)
- 农(39469)
- 管理(37631)
- 理学(33105)
- 研究(33050)
- 理学院(32802)
- 管理学(32407)
- 管理学院(32263)
- 农业(29662)
- 中国(27026)
- 业大(21725)
- 科学(19552)
- 农业大学(17897)
- 京(17524)
- 中心(16635)
- 所(16527)
- 研究所(14964)
- 财(14698)
- 经济管理(14213)
- 江(14144)
- 业(14054)
- 范(12741)
- 发(12730)
- 师范(12675)
- 科学院(11909)
- 发展(11731)
- 展(11713)
- 基金
- 项目(63309)
- 科学(50972)
- 研究(49740)
- 基金(46783)
- 家(40509)
- 国家(40031)
- 科学基金(34542)
- 社会(33454)
- 社会科(31156)
- 社会科学(31151)
- 省(25419)
- 基金项目(25324)
- 农(25147)
- 编号(22693)
- 自然(20296)
- 教育(20144)
- 划(19927)
- 自然科(19830)
- 自然科学(19828)
- 自然科学基金(19480)
- 成果(17359)
- 资助(16280)
- 发(15260)
- 部(14382)
- 国家社会(14217)
- 业(13784)
- 制(13550)
- 重点(13527)
- 创(13457)
- 课题(13294)
共检索到139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琛 彭超 孔祥智
基于农户分化的演化逻辑以及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农户数据,对当前农户分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户分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的演化逻辑是由制度政策放活和农业转型发展驱动两大变异因素所诱导,并在演化历程中通过影响变异因素而实现进一步演化发展。其中,制度政策的放活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空间移动由"严格控制"转变为"规范引导"和"服务保障",再转变为"带动提升";农业转型发展的驱动主要表现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涓滴效应",以及城镇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农村就业结构变化的"一拉两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显示,当前农户分化态势明显,纯农户比例不断下降而非农户的比例不断上升。未来兼业农户将是农户的主流类型,纯农户比例进一步下降且种粮纯农户的经营规模将会逐步扩大,非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退出农业生产。
关键词:
农户分化 演化逻辑 农业转型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生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讨论了农户的演变与分类问题。指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内卷"模式,农户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和作为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发生的变异,以新的劳动价值观为基础的"拐杖"逻辑与农户演化规律。并对农户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指出了各种农户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趋势。从演化的角度证明了适度规模的、劳动和资本密集的、高效的家庭式农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中国农户 农户分化 农户演化 农户分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焱强
农村环境治理既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奋斗史,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显微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历经了政策空白、制度初创、领域开拓、全面加速和总体深化五个阶段。贯穿始终的转换逻辑主线是,治理理念中价值取向从环保边缘转向美丽乡村、政策思路从碎片思维趋向系统工程;治理结构中制度设计从单一性到多样化、主体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供给从项目建设到长效持续;治理技术中技术逻辑从工程主义到适用技术、组织方式从粗放管理趋精细治理。下一步,要客观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挑战,理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政府投入与群众动员、设施建设与长效管护、末端治标与源头治本等问题,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关键词:
农村环境 治理 政策文本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同历史阶段,进一步就宏观层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供给特征、中观层面的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微观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总体状况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与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与逻辑转变。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40年发展历程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企业社会责任异化行为治理三大层面,未来在新时代创新情景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演进下,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聚焦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范式创新,共创未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局面。进而对于深化认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宪宝 高强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户发生了显著分化,影响了农村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如何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使其对差异化凸显且不断分化的异质性农户产生积极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户分化过程中,家庭承包制改革对农户理性的释放构成了分化的基础,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带动的劳动力流动及土地流转为分化创造了条件,城镇化及工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为分化提供了途径。改革以来农户分化呈现纯农户比重下降、兼业农户及非农户比重上升的态势。在现有分化条件下,纯农户及兼业户向非农户转化缓慢、兼业农户将持续占据较大比重,应当结合农户分化特点作出针对性政策安排,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及城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户 纯农户 非农户 兼业户 农户分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高鹏飞 胡瑞法 熊艳
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70年发展历史的剖析发现,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决定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投资动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决定着投资的产业投向,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变迁深刻影响着其区位变迁,制度要素是具有中国特色对外投资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不可忽视外汇储备与汇率预期对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各项配套保障措施和系统性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系统化与具体化的创新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芦千文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战略性产业,形成的标志是农村改革初期以农业服务户为主的市场化服务主体大量生成。经过建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几个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这既是农业现代化规律的阶段性呈现,也有着特定的经济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形成了中国小农户兼业化、服务化、规模化三个分化方向,以及服务链接型、土地集中型相辅相成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小农户将会贯穿中国农业现代化全程,决定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推动力量。要加快构建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昭玖 胡雯
本文基于"斯密—杨格"定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范围"的解释,构建"产权—交易—分工"的分析框架。运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分析农地确权、交易装置对农业纵向分工"生产环节外包"的决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是生产环节外包的关键因素,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来扩大市场范围、实现服务规模经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业迂回生产与专业分工,由此农业从规模经济向分工经济转型。进一步讨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情况发现不同交易特性的决定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饶旭鹏
农户的经济消费是消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以西北乔村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有关统计资料对农户经济消费行为的研究,本文提出农户家庭的经济消费俭奢并存的二元逻辑:在保障家庭成员日常生活需要的日常消费中,遵循"能省则省"、"勤俭节约"的安全逻辑;在维护家庭成员获得社会认同的住房消费、家庭重大仪式等认同性消费中则遵循"竭尽全力"、"能花则花"的宣示逻辑。这种农户经济消费的二元逻辑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俭奢并存的消费伦理,更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消费主义伦理在农村扩张的结果。
关键词:
农户 经济消费 安全逻辑 宣示逻辑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斯
新世纪初,我国以保障人民文化权利为目标初步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该体系的拓展深化与创新发展,完成了我国公共文化供给制度的现代性转变,服务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使命,在推进均衡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既遵循了全球普遍性的发展规律,也立足我国实际和制度优势实现了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国家主导,集中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方式与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展望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健全高质量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素均衡发展,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以“大文化事业”思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谋划迈向文化强国的高水平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参考文献34。
[期刊] 征信
[作者]
任乐 王苗苗 曹方坤 王性玉
农户借贷信任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信任谱系的演化,农户借贷信任逻辑和信任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遵循社会信任谱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归纳不同阶段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和借贷模式的演变规律,解析农户借贷关系信任、制度信任和数字信任机制重构的三重维度,进而构建基于融合信任观的数治化金融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促进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颖洁 张长立
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组织 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理论 管理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苇锟 杨明婉
基于粤赣84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mlogit实证检验农户非农转移对农地流转契约的选择逻辑。结果显示:农户非农转移尤其是异地非农转移使得家庭在流转土地时选择口头契约而非书面契约,是私人关系合意性表达的一种体现。农户非农转移对口头契约的选择主要捕捉于"低租金"选择的"廉价型"流转和农地禀赋效应的降低,表征为流转双方的"人情礼物"的交换。因此,应将口头契约作为"乡土中国"制度遗产,是维系乡村微观秩序治理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非农转移 农地流转 契约选择 选择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洪炜杰
农地确权会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1)农地确权在强化农地产权改善农地潜在价值的同时,将诱导农户不断提高其转出农地的保留价格,从而抑制农地流转。(2)农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在农民倾向于非农就业的情景下,投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选择,甚至存在农地非农化的风险。(3)在小农经营格局下,农地确权对抵押贷款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因此,农地确权并不必然存在促进农地流转、诱导投资激励、改善信贷可获性的内在逻辑。作者强调,挖掘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关键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通过迂回投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将农户卷入分工经济。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农地投资 抵押贷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志 邓丹妮 刘燕 邓淯玮
借鉴“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采用安乡县的调研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及农户特征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及长效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企业特征和农户特征均会影响农户行为,其中政府的培训宣传和典型示范行为、企业的秸秆处置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对秸秆利用价值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促成农户持续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需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为特征,以市场化运转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秸秆资源化利用 农户 政府 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