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1)
- 2023(4901)
- 2022(4122)
- 2021(3972)
- 2020(3283)
- 2019(7560)
- 2018(7509)
- 2017(15423)
- 2016(8160)
- 2015(8947)
- 2014(8788)
- 2013(8944)
- 2012(8291)
- 2011(7572)
- 2010(7765)
- 2009(7265)
- 2008(7111)
- 2007(6515)
- 2006(6054)
- 2005(5385)
- 学科
- 农(44563)
- 济(39394)
- 经济(39355)
- 业(31129)
- 农业(29443)
- 管理(16073)
- 贸(12774)
- 贸易(12769)
- 易(12680)
- 业经(12504)
- 方法(12152)
- 数学(11398)
- 数学方法(11337)
- 出(10999)
- 土地(10989)
- 企(10373)
- 企业(10373)
- 农业经济(9790)
- 中国(9416)
- 村(9108)
- 农村(9102)
- 制(8684)
- 发(8532)
- 出口(8081)
- 出口贸易(8081)
- 口(8081)
- 财(7971)
- 地方(7853)
- 学(6962)
- 收入(6908)
- 机构
- 学院(116989)
- 大学(112137)
- 济(55875)
- 经济(55028)
- 管理(47794)
- 农(43146)
- 理学(41675)
- 理学院(41349)
- 管理学(40825)
- 管理学院(40654)
- 研究(39328)
- 中国(33364)
- 农业(32611)
- 业大(25469)
- 京(22998)
- 科学(22728)
- 财(22359)
- 农业大学(20237)
- 中心(19943)
- 所(19700)
- 江(18559)
- 财经(17689)
- 研究所(17656)
- 经济管理(16863)
- 经济学(16629)
- 经(16266)
- 经济学院(15236)
- 业(15020)
- 省(14957)
- 发(14159)
- 基金
- 项目(78822)
- 科学(62916)
- 研究(60307)
- 基金(58778)
- 家(50739)
- 国家(50206)
- 科学基金(43224)
- 社会(40777)
- 社会科(38289)
- 社会科学(38281)
- 基金项目(31446)
- 省(31011)
- 农(26568)
- 编号(26203)
- 自然(26060)
- 自然科(25433)
- 自然科学(25430)
- 教育(25147)
- 自然科学基金(24984)
- 划(24473)
- 资助(23168)
- 成果(19924)
- 部(18920)
- 发(18120)
- 国家社会(17460)
- 重点(16652)
- 制(16472)
- 业(16248)
- 创(16074)
- 人文(15924)
共检索到179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同山 牛立腾
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户的分化。分化产生的异质性农户对土地有不同的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和产权偏好,也就必然具有不同的土地退出意愿。本文立足于农户人口分化、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的现实背景,运用全国23个省(市、区)6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把农户退出农村土地的方式分为长期出租、政府征用、宅基地换城镇房和承包地换养老保险等四种,在多重共线性和模型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量分析人口、职业和经济因素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耕地亩均收入外,劳动供养率、脱离农业的程度、成员在城镇定居、参与土地流转等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张云华
农户土地退出是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兼业经营程度和农户对土地权益的期待,是影响土地退出的重要因素,且地权期待可能是兼业经营影响土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变量。为了分析兼业经营程度、土地权益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之间的联系,本文选择了12个可测指标,运用223个全国范围的抽样数据,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虽然"兼业能够改变农户的土地权益意识进而影响其土地退出意愿"这一路径在统计上不显著,但兼业经营程度和土地权益期待都对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二者与退出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表明它们是土地退出意愿的重要解释变量。具体来看,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同山 张云华 孔祥智
研究目的:探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能力及其权益认知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和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市民化能力、权益认知都对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有统计上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二者与土地退出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研究结论:市民化能力的改善和权益认知程度的提高都能强化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鸣
推进宅基地腾退是缓解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了解农户补偿偏好,设计合理的补偿方案,促进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速度、补偿比例、付款模式、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6个属性在内的分组选择实验方案,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货币补偿、住房置换和就业安置3种补偿方式下的农户选择偏好以及异质性来源。结果发现:(1)只要政策公开透明,补偿标准合理,多数农户具备参与宅基地腾退的意愿,且更倾向于选择直接的货币补偿方式;(2)非货币补偿方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策潜力,对于更为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以及所拥有的宅基地距离县城更远、重要程度更低的群体具有吸引力;(3)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选择何种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年收入越低的农户越偏好教育培训与补缴社保,且更倾向选择财政拨付渠道的补偿资金来源。本文的发现为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退地补偿计划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郭秋实 史清华
通过对传统农区豫东Z县205个RⅡ代农户的样本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代际剥削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农户分化对传统农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且当分化程度深化时,分化水平对RⅡ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现加强效果;二是在一定范围内,代际剥削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但当代际剥削压力超过这个范围后,农户不愿意退出的态度比例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三是代际剥削减弱了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正向影响。基于此,为解决宅基地退出不畅难题,地方政府需要在农村加快建立杜绝不良婚嫁习气的有效屏障以降低农户代际剥削程度,并对受到不同代际剥削压力的农户实行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石淑芹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然而,当前农民已经分化为不同阶层,有其各自的阶层属性与认知,这对农地流转意愿必然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分化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在反映农民分化程度的两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程度和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康明 陈霄
对重庆"一圈两翼"12个区县、65个村、2500户农户"农民退地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退地有效需求"不足是现阶段农民不愿意主动退出土地的根本原因。基于农民土地退出的两种形式,应加强"退地制度供给",在农民的土地退出前、中、后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稳妥、有序引导农民自愿、有偿退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退出 重庆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双 王春平 孙占祥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分化对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职业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农地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农地流转难易程度、城镇定居意愿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依据农户分化的程度,制定适合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从承...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荣耀 叶兴庆
基于对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716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研,就农户分化、土地流转对农户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并未促进土地承包权的退出,反而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土地依赖程度较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土地承包权,但土地流转行为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分化程度较低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分化程度较高且已流转出承包地的农户有着更低的承包权退出意愿,即更符合退出政策目标指向的农户群体反而更倾向于继续持有土地承包权。这要求在进一步探索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时,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功能权属、设定受让人范围,让农户对持有土地承包权有着稳定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理性退出土地承包权。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农地流转 承包权退出 农地改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广财 何东伟 顾海英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朝阳 赵钦栋 宋春晓
引导农户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有助于推进以适度规模化生产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经营。基于全国11个省(区)18个县区的101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和退出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户在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老一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低,而新生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则较高;大多数农户都会选择“以承包地换现金补偿”的退出补偿方式,但不同代际农户在其他退出补偿方式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就业”,而老一代农户和中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社保或股份”的退出补偿方式。因此,优化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当前的退出模式,还应考虑不同代际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差异,并构建差异化的退出补偿机制,使不同群体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之后都有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长生
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导致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诉求产生差异,进而对其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偿模式选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有24%的农民选择货币化补偿模式。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户主的空间流动、年龄,学历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口数、子女中是否有男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以度量收入分化的非农就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在城镇中拥有住房等变量,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民分化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
关键词:
农民分化 宅基地 退出 货币化补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双 黄和亮 陈思莹 范夏敏
从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出发构建分析框架,研究农户森林保险决策,设计包含保障额、保险费、财政补贴率、获得补贴及时性和赔付的难易程度5个属性的森林保险方案,利用选择实验法获取福建省和湖南省共20个县的745个农户的样本数据,通过RPL模型对异质性森林经营主体的森林保险支付意愿及其政策偏好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从随机参数均值估计结果来看,保障额、保险费、财政补贴率、获得补贴及时性和赔付的难易程度的均值系数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2)对设计方案中农户各属性边际价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属性的边际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保险费、财政补贴率、获得补贴及时性、赔付的难易程度、保障额。
关键词:
森林保险 属性价值 选择实验法 政策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