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4)
- 2023(4751)
- 2022(4006)
- 2021(3882)
- 2020(3221)
- 2019(7328)
- 2018(7265)
- 2017(14783)
- 2016(7920)
- 2015(8617)
- 2014(8439)
- 2013(8497)
- 2012(7967)
- 2011(7281)
- 2010(7418)
- 2009(6957)
- 2008(6788)
- 2007(6190)
- 2006(5663)
- 2005(5011)
- 学科
- 农(44140)
- 济(37242)
- 经济(37213)
- 业(31219)
- 农业(29205)
- 管理(15763)
- 贸(12630)
- 贸易(12626)
- 易(12550)
- 业经(12172)
- 方法(11550)
- 土地(11252)
- 出(10969)
- 数学(10906)
- 数学方法(10861)
- 企(10751)
- 企业(10751)
- 农业经济(9702)
- 村(9058)
- 农村(9053)
- 制(8678)
- 财(8660)
- 中国(8454)
- 发(8312)
- 出口(8120)
- 出口贸易(8120)
- 口(8120)
- 地方(7323)
- 劳(6762)
- 劳动(6762)
- 机构
- 学院(111314)
- 大学(106238)
- 济(52456)
- 经济(51647)
- 管理(45499)
- 农(42176)
- 理学(39582)
- 理学院(39286)
- 管理学(38810)
- 管理学院(38658)
- 研究(36345)
- 农业(31861)
- 中国(31701)
- 业大(24563)
- 京(21799)
- 科学(21057)
- 财(20872)
- 农业大学(19755)
- 中心(18696)
- 所(18210)
- 江(17551)
- 财经(16545)
- 经济管理(16213)
- 研究所(16201)
- 经济学(15309)
- 经(15246)
- 业(14634)
- 省(14170)
- 经济学院(14064)
- 发(13307)
- 基金
- 项目(74860)
- 科学(59580)
- 研究(57556)
- 基金(55832)
- 家(48061)
- 国家(47540)
- 科学基金(40922)
- 社会(38870)
- 社会科(36480)
- 社会科学(36468)
- 基金项目(30132)
- 省(29536)
- 农(26106)
- 编号(25433)
- 自然(24508)
- 自然科(23891)
- 自然科学(23887)
- 教育(23571)
- 自然科学基金(23464)
- 划(23298)
- 资助(21527)
- 成果(19172)
- 部(17926)
- 发(17038)
- 国家社会(16655)
- 制(16037)
- 业(15733)
- 重点(15670)
- 创(15345)
- 人文(15148)
共检索到171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荣耀 叶兴庆
基于对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716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研,就农户分化、土地流转对农户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并未促进土地承包权的退出,反而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土地依赖程度较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土地承包权,但土地流转行为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分化程度较低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分化程度较高且已流转出承包地的农户有着更低的承包权退出意愿,即更符合退出政策目标指向的农户群体反而更倾向于继续持有土地承包权。这要求在进一步探索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时,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功能权属、设定受让人范围,让农户对持有土地承包权有着稳定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理性退出土地承包权。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农地流转 承包权退出 农地改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广财 何东伟 顾海英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晓洋
农村土地承包权的优化与集中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土地承包权退出却一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十分棘手的难点。研究表明:土地承包权退出具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增强规模经营主体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政策目标。但是,现阶段市民待遇难以分享、城市迁移成本过高、非农就业能力不足以及经济补偿不尽合理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进城"的"拉力"和"离土"的"推力"十分微弱,进一步掣肘了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实践进程。为此,从同质的城市居民待遇、多维的城市住房保障、持续的非农就业能力和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四个维度,构设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条件,进而有效引导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
关键词:
市民待遇 难点 条件 承包权退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晓洋 刘帅 郭庆海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利用土地承包权退出试验区429户小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基础保障和土地租金对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和基础保障显著正向影响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是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的前提条件。(2)土地租金显著负向影响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经营权转出在土地租金影响小农户土地从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土地租金提高,小农户偏好转出土地经营权以获取土地租金的预期经济收益,进而抑制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为此,应提升非农就业的吸纳能力,逐渐完善基础保障条件,配给同质化的市民待遇,选择税收等经济手段适度适时调控土地租金,进而引导具备市民化的小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双 王春平 孙占祥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分化对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职业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农地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农地流转难易程度、城镇定居意愿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依据农户分化的程度,制定适合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从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宋戈
鼓励部分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成为有效提升农村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途径,为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并考虑到农户退地意愿同时受家庭特征和所处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利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和陕西省关中地区583户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村庄特征和农户特征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所处村庄特征影响;2)除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其退地意愿外,农户所处村庄的交通便利程度、土地流转的顺畅程度对其土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村集体是否经常举办非农技能培训对农户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丹丘 丁志超 周蒙 李军
为检验"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是否受具体研究特征影响,利用荟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领域主要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对象""调研地区""有效样本量""自变量个数""回归方法"的差异是影响"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结论分歧的重要因素。2)漏斗不对称检验发现,样本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问题,发表偏倚主要发生在"性别""非农收入占比"和"是否有城镇住房"3个指标。据此,建议后续研究更加谨慎选取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以期得出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盈盈 冉瑞平 尹奇 刘云强 戴小文
[目的]研究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对解除农民与土地的传统捆绑关系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成都市120户农户的访谈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权重确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按人补偿的退地补偿标准,并将其与成都现行补偿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发现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有收入补偿需求、养老保障需求、失业保障需求、情感补偿需求、技能提升需求、家庭发展需求6个类属,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6个需求类属可归纳到生理需求、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4个层次中,各需求层次权重分别为0. 48、0. 37、0. 08和0. 07;基于农户需求构建的补偿标准约为5. 3万元/人,高于成都市现行补偿标准,高出部分为对农户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的补偿。[结论]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应适当提高现行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户养老、失业、情感、发展等问题,并因人制宜地考察农户的退地申请条件,同时保留退地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其他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汶 张冬平
农村土地承包权的优化与集中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不过从实践效果来看存在着市民待遇难以获取、城市迁移成本过高和经济补偿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民的进城拉力和退地推力的效用微弱。因此,应构建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机制,以有效引导农户土地承包权的有序退出。
关键词:
农户 土地承包权 退出 困境 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当前,中国农村户户务农的农地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农地配置的优化引发了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政策考量。本研究利用沪、浙、苏等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农地退出决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农地的退出意愿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分析了城镇住房、农地依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34.85%的样本农户具有承包权退出意愿,对农地依赖弱的农户更倾向退出承包权,但拥有城镇住房却由于财富效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承包权的退出意愿,这一研究结论揭示,现有农地退出政策或是一种次优选择,即最有条件退出农地承包权的农户反而倾向选择持有农地承包权。另外,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农户对农地承包权退出...
关键词:
承包权退出 农地流转 城镇住房 财富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朝阳 赵钦栋 宋春晓
引导农户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有助于推进以适度规模化生产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经营。基于全国11个省(区)18个县区的101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和退出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户在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老一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低,而新生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则较高;大多数农户都会选择“以承包地换现金补偿”的退出补偿方式,但不同代际农户在其他退出补偿方式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就业”,而老一代农户和中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社保或股份”的退出补偿方式。因此,优化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当前的退出模式,还应考虑不同代际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差异,并构建差异化的退出补偿机制,使不同群体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之后都有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何应龙 汪沙 尤娜莉
本文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分为经营权退出与承包权退出。分析表明:第一,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与其资源禀赋密切关联,而以农为业和以农为生的农户显著依赖土地;第二,与已发生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农户相比,尚未发生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农户存在过高估计交易费用的"虚幻认知";第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表现出"厌农"、"离农"与"恋农"情绪的纠结;第四,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并不能够强化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第五,政府扶农政策与土地流转政策的目标冲突,抑制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意愿倾向。本文认为,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不仅是一个经济要素的流动问题,也不仅是一个预期收益与机会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占兵
基于河南省2107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多元排序选择模型中的有序模型,实证检验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前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意愿水平较低,但退出土地经营权意愿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富裕程度深刻影响着高龄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退出意愿;年龄、家庭成员是否转移到城市定居就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是否为兼业型务农、非农收入比重是否高过农业收入比重、预期是否有足够的退出补偿收益、预期是否有比较完备的退出后养老与医疗等政策保障、土地是否存在撂荒或应付型耕种现象、承受繁重体力劳动等务农压力的程度等因素对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意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对农业生产补贴收益高低的满意度、是否存在退出后生计与就业压力、退出后预期未来政策是否变化、是否对土地高度依赖眷恋等因素对高龄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意愿具有负向作用。在政策选择上,政府应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建立农村离农保障基金,提升高龄农民退地补偿收益水平和生计保障水平,同时鼓励高龄农民以土地托管新模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脱离。
关键词:
高龄农民 退出 承包权 经营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段禄峰 周燕
本文基于2022年81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影响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受家庭特征、土地特征、认知特征及承包权退出补偿条件特征影响,其中承包权退出补偿条件特征影响效应最强。(2)土地特征和认知特征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产生影响。(3)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影响路径也略有不同。因此,应依据农户特征探索分类型、分阶段、多样化的土地承包权退出路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户实施差别化退出激励政策及补偿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公开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信息与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