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5)
2023(17927)
2022(15540)
2021(14698)
2020(12415)
2019(28404)
2018(28410)
2017(54897)
2016(29647)
2015(33574)
2014(33493)
2013(33158)
2012(30641)
2011(27582)
2010(28000)
2009(26046)
2008(25483)
2007(22868)
2006(20512)
2005(17904)
作者
(85786)
(71431)
(71029)
(67852)
(45219)
(34399)
(32189)
(27979)
(27228)
(25478)
(24234)
(24029)
(22573)
(22397)
(21944)
(21719)
(21345)
(20935)
(20652)
(20449)
(17861)
(17648)
(17309)
(16536)
(16155)
(16026)
(15942)
(15730)
(14521)
(14244)
学科
(123757)
经济(123543)
(85903)
管理(83462)
(63609)
企业(63609)
方法(55863)
(52756)
数学(48473)
数学方法(47873)
农业(34910)
中国(34065)
业经(30932)
(30837)
(26462)
(25631)
地方(25460)
(21788)
贸易(21771)
(21158)
理论(19815)
(19698)
银行(19645)
(18725)
(18551)
技术(18298)
(18224)
财务(18145)
财务管理(18099)
环境(17878)
机构
大学(426216)
学院(425720)
(172117)
管理(169228)
经济(168342)
理学(146337)
理学院(144817)
管理学(142281)
管理学院(141512)
研究(138472)
中国(105975)
(89573)
科学(84686)
(80997)
(80442)
(68626)
业大(66415)
中心(65643)
(64357)
财经(64189)
农业(62226)
研究所(62004)
(58377)
(56589)
北京(56171)
师范(56103)
(51726)
经济学(51648)
(49284)
财经大学(47424)
基金
项目(286548)
科学(225247)
研究(211629)
基金(207680)
(179630)
国家(178052)
科学基金(153430)
社会(134674)
社会科(126811)
社会科学(126773)
(112729)
基金项目(110086)
自然(98502)
教育(97311)
自然科(96174)
自然科学(96147)
自然科学基金(94418)
(93474)
编号(87903)
资助(85283)
成果(71525)
(63874)
重点(63447)
(60875)
课题(59474)
(58760)
国家社会(54869)
教育部(54798)
创新(54797)
科研(54526)
期刊
(192891)
经济(192891)
研究(125588)
中国(82255)
(79982)
学报(67859)
科学(61447)
(59962)
管理(59188)
农业(54304)
大学(52621)
学学(49418)
教育(47179)
(41092)
金融(41092)
技术(36556)
业经(35837)
财经(31340)
经济研究(28391)
(26709)
问题(26670)
(25461)
图书(23186)
(21871)
理论(21197)
技术经济(20279)
科技(19537)
实践(19373)
(19373)
统计(19353)
共检索到631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晓鹏  
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变迁进行社会学考察发现,农药知识通过"抗"的学问成为了病态农作物的"治病良方",并成功地构建起了稳固的话语空间和确立了话语地位。农药知识话语在通过设置"求知"的陷阱把农户纳入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他们在此空间中彻底失语。农药知识还通过"绿色"新身份的转变把农户塑造成了农药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的制造者。总之,农药推广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农户的身体和精神则都成为了它的控制对象,这就是农药知识话语的构建逻辑。农业生产利润也被农药知识话语所构建起的制度化结构进行了分割和攫取,因此,农户的致富路径则远在技术之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林  罗小锋  
在构建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鄂、赣、浙三省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邻里效应促使稻农施用生物农药的条件与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55.76%的样本农户施用过生物农药,且施用生物农药的农户有较强的邻里关系。第二,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强邻里效应的农户生物农药平均施用量要显著高于弱邻里效应农户。第三,邻里效应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存在条件限制,对高收入农户和规模户而言,邻里效应的影响不显著。第四,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有显著直接作用,也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麻丽平  霍学喜  
以苹果种植户为案例,从农药认知和施药行为两个维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及源自甘肃、陕西、山东、河南4省1 086位苹果种植户数据,考察、分析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及状况。结果表明:苹果种植户农药认知与农药选择、农药施用及废弃物处置之间存在偏差。针对苹果种植户在农药认知、农药施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促进中国苹果产业升级、要素市场规制、农产品市场环境优化,建议政府应该切实注重发挥优质优价的导向效应,强化果农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引导苹果种植户合理施用农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童霞  吴林海  山丽杰  
本文基于江苏省三个不同地区的237户分散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分散农户农药施用的主要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分散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政府培训和农户家庭总收入等因素显著地影响其在农药施用各阶段的行为,而农户的家庭种植面积、家庭人口、农户自身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在其农药施用不同阶段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在农户受教育层次和收入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提高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政府建立、健全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覆盖主要农产品产区,加大政府培训力度,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水平,这在江苏省等工业化发达地区已显得非常迫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童霞  高申荣  吴林海  
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分散农户,小规模生产是其出口农产品生产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分散的农户出发,探索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以及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重要因素,利用江苏、浙江的47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户的特征、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描述分析,试图把握农药残留产生的规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生阳  胡瑞法  张超  
采用对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1113个水稻农户的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农户农药施用的邻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农药施用量受到其邻里农户农药施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并从农户杀虫剂施用量的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得到一致性结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年龄在55岁以下和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农户来说,邻里效应对其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技术培训和农药价格对农户的农药施用量也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第一,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邻里效应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重点引导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乡土人才在生产中科学适量施用农药,并利用邻里效应来发挥其引导其他农户在水稻生产中农药施用量的降低。第二,政府部门应制定差异化的农药施用技术培训方案,关注不同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农药施用技术服务需求。第三,政府部门应采取适当的价格措施干预农户的农药施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建鑫  罗小锋  唐林  黄炎忠  
[目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媒体应用为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路径。[方法]本研究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理论和双向沟通理论,利用湖北省和河南省789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概率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信息化背景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接受传统农技推广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比例为37.77%,接受新媒体农技推广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比例为28.77%;第二,“线上”或“线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平均处理效应来看,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促进效果最好,新媒体农技推广方式次之,二者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具有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第三,针对小规模农户生物农药推广应该以传统农技推广方式为主,而对大规模农户则应采用传统和新媒体农技推广结合方式。[结论]因此应拓宽生物农药技术推广渠道,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创新农技推广形式,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同时实行差异化精准化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驰  吕开宇  程晓宇  
为探究农业保险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采用2015年黑龙江、河南、浙江、四川4省1 039户粮农调研数据,以地块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户参保行为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保地块的农药施用次数显著低于未参保地块。利用工具变量(IV)及倾向得分匹配(PSM)控制内生性后结果不变。表明,参保行为抑制了农户施用农药。但就估计系数来看,参保地块农药施用次数减少约0.25~0.75次。说明我国现行的"低保障、广覆盖"粮食作物保险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药的施用,但抑制作用有限。长远看,伴随粮食保险保障水平提高,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彰显。这意味着农业保险除能实现分散农业风险的政策目标外,还对减少农药施用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娄博杰  宋敏  张庆文  李鹏  
基于农药施用问题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这一背景,本文将利用2011年我国东部六省474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并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高毒农药的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部分农户仍在施用高毒甚至禁用农药,农户施药行为受农户家庭总收入、户主外出打工时间、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媛   蔡荣  
为探究农业保险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的影响及其原因,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损害控制生产函数对水稻种植户农药施用边际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判断农业保险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农药施用的风险特征及风险来源视角揭示影响背后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1)从经济学角度看,样本地区绝大多数农户在农药施用中存在过量行为;2)农业保险不仅未带来农药减量效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户农药过量施用;3)这一影响与样本地区农药施用主要呈现出的风险增强效应有关,原因在于作物生长期遭遇的气象风险要超过病虫害风险。政府应考虑将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与农业生产技术选择相对接,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用农药减量生产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操敏敏  齐振宏  刘可  陈雪婷  黄炜虹  
基于湖北、江苏2省粮食主产区的603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了农户兼业对其施用生物农药行为的影响并着重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二者间存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会显著降低其施用生物农药的可能性,且农户兼业的负向影响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而增强;2)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及其施用生物农药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Ⅰ兼农户,农机雇佣服务在两者间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然而金融贷款服务则发挥了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对于Ⅱ兼农户,由于农业保险服务在两者间的正向调节作用,农户兼业对其施用生物农药的消极影响有所减弱。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借助农技人员推广生物农药、提升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加大对生物农药的政策扶持、提高施用生物农药的直接补贴;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针对性的选择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内容等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作为保障型生产资料,农药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但当前中国的农药使用普遍存在着用量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基于damage-abatement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结合中国生产实际情况,梳理农户生产性特征对农药施用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并运用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户生产性特征对农户农药用量存在显著影响。具体地,化肥施用强度越大的农户,一定程度上其农药单位用量也越多;土地耕种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农药用量,但土地细碎化程度会降低土地规模的这一减量作用,特别是对主粮类大田作物。此外,农户的用药强度还受到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正向影响,即农户的农产品用于销售的比例越高其施用更多农药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鲁柏祥  蒋文华  史清华  
施用农药有利于减少因病虫害和草害所引起的农作物产量的损失 ,然而 ,施用农药  存在明显的负外部性 ,尤其对生态环境起破坏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户用药行为、农药生产  和流通的调查 ,分析了农户用药缺乏效率的原因 ,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新业  李丹  周宏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执行者,其农业生产行为是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鉴于农村地区农户兼业化的日益普遍,本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落脚于农药施用环节,探究农户兼业对其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兼业化后,会减少田间管理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导致农药施用量的增加。但这一路径中存在一定的偏误,兼业为农户带来家庭总收入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农户作为"二元身份"的载体,便会减少自留粮食耕地上的农药施用量。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正,还原农户兼业与农药施用行为的真实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玉莹  毛世平  林青宁  
[目的]通过构建市场、政府、社会3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文章探究了农户高效低毒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以期为高效低毒农药的有效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冀、鲁、豫3省598份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绿色认证、政府补贴、技术培训、与农资店员的交流程度均能正向影响农户施用行为。(2)不同种植规模、不同种植年限、不同技术认知限定下,影响农户高效低毒农药施用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小规模种植限定下,绿色认证对农户的高效低毒农药施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短期种植限定下,与农资店员的交流越频繁农户越有可能施用高效低毒农药;不认可高效低毒农药重要性限定下,进行过绿色认证、与农资店员交流程度的提高可以引发农户的施用行为;而政府补贴、技术培训则始终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因此建议引导农户积极进行绿色认证、拓宽政府补贴的范围、扩大技术培训渠道、促进农户与农资店员的常态化交流、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