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5)
- 2023(18437)
- 2022(15541)
- 2021(14277)
- 2020(12287)
- 2019(27538)
- 2018(27348)
- 2017(52412)
- 2016(28557)
- 2015(31826)
- 2014(31364)
- 2013(30916)
- 2012(28394)
- 2011(25340)
- 2010(25539)
- 2009(23722)
- 2008(23528)
- 2007(21067)
- 2006(18720)
- 2005(16414)
- 学科
- 济(119438)
- 经济(119284)
- 业(105597)
- 管理(89209)
- 企(86907)
- 企业(86907)
- 方法(56385)
- 农(49079)
- 数学(47022)
- 数学方法(46260)
- 财(35315)
- 业经(34919)
- 农业(32523)
- 中国(28769)
- 贸(24700)
- 贸易(24690)
- 易(24117)
- 务(23762)
- 财务(23703)
- 学(23657)
- 财务管理(23656)
- 制(23532)
- 企业财务(22403)
- 技术(21470)
- 理论(20792)
- 地方(20623)
- 和(18939)
- 策(18858)
- 划(18094)
- 体(17232)
- 机构
- 学院(413305)
- 大学(408781)
- 济(168288)
- 经济(165143)
- 管理(161974)
- 理学(140819)
- 理学院(139323)
- 管理学(136532)
- 管理学院(135814)
- 研究(134668)
- 中国(103933)
- 农(87920)
- 科学(86417)
- 京(85125)
- 财(75854)
- 业大(69629)
- 所(69293)
- 农业(68816)
- 研究所(63318)
- 江(63303)
- 中心(62655)
- 财经(61005)
- 经(55629)
- 北京(52050)
- 经济学(51058)
- 范(50426)
- 师范(49701)
- 州(49320)
- 院(48102)
- 经济学院(46352)
- 基金
- 项目(283232)
- 科学(223522)
- 基金(207912)
- 研究(199007)
- 家(184227)
- 国家(182629)
- 科学基金(156910)
- 社会(127754)
- 社会科(121001)
- 社会科学(120968)
- 省(112079)
- 基金项目(109662)
- 自然(104865)
- 自然科(102579)
- 自然科学(102549)
- 自然科学基金(100763)
- 划(93873)
- 教育(91426)
- 资助(85683)
- 编号(78471)
- 重点(63910)
- 部(62126)
- 成果(61710)
- 创(60797)
- 发(60492)
- 创新(56432)
- 科研(55320)
- 业(54982)
- 课题(53789)
- 计划(53430)
- 期刊
- 济(184493)
- 经济(184493)
- 研究(111480)
- 农(84698)
- 中国(76782)
- 学报(71696)
- 科学(65210)
- 管理(61287)
- 财(60357)
- 农业(57269)
- 大学(54389)
- 学学(52045)
- 融(37059)
- 金融(37059)
- 技术(36825)
- 教育(36609)
- 业经(35655)
- 业(30816)
- 财经(29934)
- 经济研究(28314)
- 经(25806)
- 问题(25001)
- 版(22281)
- 技术经济(21781)
- 统计(20981)
- 业大(19644)
- 科技(19562)
- 策(19477)
- 世界(19415)
- 贸(19242)
共检索到602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江美 杨璇
基于四川和重庆87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家庭特征和农地资源禀赋、流转条件、收益方面选取变量,采用Heckman两阶段行为决策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农、兼业、非农三类农户中农地转出发生率分别为34.23%、56.32%和100%,平均转出规模分别为2.04、2.08、3.36亩。纯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社保参与人数、耕地破碎程度、耕作基础条件和农地流转组织方式的正向影响,兼业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社保和农保参与人数、农地流转价格的正向影响和耕地破碎程度的负向影响,非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抚养比例、常年务工人数、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和耕地破碎程度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转出规模 农户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郭杰 鲁帆 张雪微
基于安徽省5县(市、区)574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影响其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户应对农地流转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农地流转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各类隐性风险,建立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民参与权,同时积极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流转租金管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风险预期 政策认知 农户满意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晶 张正峰
农村非农创业的稳步发展在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户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进而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家庭非农创业对农地转出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户家庭保险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比例不高,仅为14.6%,农地转出行为参与率和转出规模平均比重均呈现出较低水平,分别为17.4%和14.4%。非农创业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农创业在青壮年农户中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老年农户。非农创业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参与保险,进一步推动了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家庭保险参与在非农创业对农地转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基于农户发展特征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和就业引导,通过完善农村保障制度提高农户保险参与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转出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堇寒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38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户生计非农化、林地转出意愿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和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20.63%,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4.30%,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6.34%;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18.40%,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3.87%,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4.53%;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收入及荒山面积所占比例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总面积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超 孟庆国 郗希
基于全国21省3 753户农户调查数据,以及一般、小康、富裕三类农户的比较分析视角,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定居城镇的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因素对农户的城镇迁移意愿影响显著,农村住房面积负向影响农户迁移意愿,农户在城镇的财产显著正向影响其迁移意愿,承包土地面积负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迁移意愿;年龄越小、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兼业、当过村干部的农户、家庭收入等级越高,家庭务工人数越多,越倾向于进入城镇定居;不同收入阶层农户关于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萌 甘臣林 陈银蓉 梅昀
本文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观决策因素。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意向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控制力较弱;2)经济收益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动力,而就业保障程度则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阻力,感知风险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3)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村集体的信任度;4)受制于村集体的统一流转,农户的自我决策能力较弱,对行为意向的作用不明显。因此,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本文建议建设因地制宜的租金制度,促进农地信息交易平台的建立,同时优化务工环境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立娟 王苗苗 史俊宏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地转出行为与农户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土地转出视阈下农户生计资本测度的指标体系,利用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农地转出户与非转出户的生计资本状况,探讨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家庭的生计资本水平总体均不太高,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总值略小于农地非转出户。其中,农地转出户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明显高于农地非转出户,而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存量均低于农地非转出户,特别是自然资本的差异比较明显。农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的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农户的生计资本还受到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等特征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非农就业机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强化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促进其生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是情感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特征,结合集成行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农地确权→心理认知+交易成本→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9个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得出:确权使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提高15%,户均转出面积增加0.34亩,转出年租金率每亩提高230元,转出签订书面合约的可能性提高52.9%;确权通过转出态度、社会规范、控制认知、交易成本四个中间机制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产生影响,其中,转出态度的传导效果最大,交易成本的传导效果最小;心理认知机制和交易成本机制具有交互效应,确权后,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态度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规范的影响力、加强农户农地转出的认知控制,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转出 交易成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安徽省郎溪县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是理想状态下的选择,主要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影响;而转出行为是现实状态下的决定,主要受行为态度和知觉控制影响;(2)农地流转后转入户毁约弃耕、承包地被过度利用或撂荒等风险严重阻滞了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向转出行为顺利转化,是导致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必须为年龄偏大的农户提供就业培训,为其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户流转意识;慎重对待农地流转可能带来的各类隐性风险,严防毁约弃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以及大规模囤地、撂荒等现象的发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全磊 陈玉萍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有序Logit模型,利用2016年湖北新洲区和襄州区225个农地转出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前,各类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的位序差异已经存在,土地流转使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位序差异发生改变,其他资本的位序差异保持不变;土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的生计总资本流动性表现出明显的组间差异,低生计资本组的生计总资本倾向于向上流动,而高生计资本组的生计总资本倾向于向下流动;带动生计总资本向上流动的因素包括打工型生计策略、兼业型生计策略及位于省会近郊的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户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鲍海君
本研究选择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下的福利理论,构建了农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福利的测度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地转出户福利。研究结果支持了农户的农地流转可能无法给农户带来全部福利改善的担忧,现实中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效应集中在收入增加,而对成员健康和保障的改善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正面效应,对农户的社会联系影响则同时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对于农地转出户来说,在获得收入提高的同时失去了部分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可行能力,而这将最终影响到农地流转状态改变后或家庭现状变化后的农户生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素涛
[目的]基于安徽省蚌埠市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分析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效用。[方法]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调研地区的具体环境因素,提出研究假设,选取农户的家庭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土地资源禀赋等变量,构建回归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因素及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效用。[结果]直接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因素包括非农就业、非农收入、农民离乡进城务工条件和土地资源禀赋等,农民获得的土地流转补贴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小,对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起不到显著促进作用。[结论]因此,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必须把土地流转补贴等财政扶持资金转移到基本生产设施的建设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转入积极性;通过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增加非农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等措施,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从而增强农民转出土地的积极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焱 张玲燕
利用农户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模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的地区差异,探讨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无锡和南通,农地就业保障被替代程度和经济保障被替代程度愈大,农户愈是愿意转出农地。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这种影响程度就愈大;在无锡农地基本生活保障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有微弱的负影响,南通农地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程度,是加快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根本途径。在农地流转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卓 陈银蓉 朱庆莹 梅昀
农地流转作为土地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对农户生计策略有重要影响。文章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湖北省8个县(区)503份调研样本为数据源,在测算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转出、农户生计资本与农户生计策略之间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提高农户生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本存在空间异质,地形平坦区生计资本高,农地转出会降低自然资本,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农地转出后农户生计资本改变,进而对生计策略转变产生显著影响,生计资本在农地转出对生计策略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农地转出对农户兼业型生计策略有正向显著影响,在平原区与山区影响系数分别为0.901、0.788;农地转出对农户非农型生计策略有正向显著影响,在平原区与山区影响系数分别为0.767、0.861。(3)江汉平原地区农户粮食补贴、社会保障水平高,耕种条件好,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兼业型生计策略。鄂西生态圈地区农户受到教育、地形等因素限制,更倾向于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文章研究认为,应通过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进而实现可持续生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生计资本视角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转出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鄂州两地典型调查样本为例
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兼业对其土地转出选择的影响研究
农户土地权益维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2省(市)1030份土地转出农户的实证数据
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农业园为例
政府干预、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的影响
农地转出方选择流转对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视角
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分析
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及其优化路径研究——基于非农收入视角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