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7)
- 2023(13415)
- 2022(11180)
- 2021(10075)
- 2020(8422)
- 2019(19069)
- 2018(18707)
- 2017(36665)
- 2016(19608)
- 2015(21445)
- 2014(21037)
- 2013(21465)
- 2012(19891)
- 2011(17598)
- 2010(17998)
- 2009(16990)
- 2008(17155)
- 2007(15403)
- 2006(13749)
- 2005(12441)
- 学科
- 业(94004)
- 济(92303)
- 经济(92193)
- 企(75555)
- 企业(75555)
- 管理(68644)
- 农(49922)
- 方法(43456)
- 数学(35419)
- 数学方法(35230)
- 农业(33390)
- 业经(32456)
- 财(29627)
- 中国(21886)
- 务(21131)
- 财务(21119)
- 财务管理(21086)
- 制(20575)
- 企业财务(20110)
- 技术(18098)
- 贸(16580)
- 贸易(16571)
- 策(16228)
- 易(16159)
- 地方(15443)
- 体(14863)
- 划(14502)
- 银(13989)
- 银行(13976)
- 和(13565)
- 机构
- 学院(287606)
- 大学(281060)
- 济(128741)
- 经济(126486)
- 管理(119799)
- 理学(103632)
- 理学院(102744)
- 管理学(101628)
- 管理学院(101063)
- 研究(88468)
- 中国(73265)
- 农(61391)
- 财(60088)
- 京(56149)
- 科学(50026)
- 财经(47654)
- 农业(46724)
- 业大(44875)
- 江(44339)
- 经(43491)
- 所(43272)
- 中心(42934)
- 经济学(39486)
- 研究所(38626)
- 经济学院(35953)
- 财经大学(34981)
- 州(34888)
- 经济管理(34392)
- 北京(34184)
- 商学(33156)
- 基金
- 项目(189231)
- 科学(152155)
- 基金(141897)
- 研究(141066)
- 家(121944)
- 国家(120758)
- 科学基金(106157)
- 社会(95756)
- 社会科(90672)
- 社会科学(90648)
- 基金项目(75026)
- 省(74224)
- 自然(65968)
- 自然科(64555)
- 自然科学(64538)
- 自然科学基金(63515)
- 教育(61709)
- 划(59869)
- 资助(56664)
- 编号(56339)
- 成果(44437)
- 部(43216)
- 创(42317)
- 业(41778)
- 发(40965)
- 重点(40888)
- 国家社会(40746)
- 创新(38775)
- 制(38079)
- 人文(37824)
- 期刊
- 济(147242)
- 经济(147242)
- 研究(81163)
- 农(64535)
- 中国(55142)
- 财(48740)
- 管理(44257)
- 农业(43707)
- 学报(40975)
- 科学(39969)
- 大学(33063)
- 融(32536)
- 金融(32536)
- 学学(31585)
- 业经(31088)
- 财经(24473)
- 技术(24184)
- 业(22498)
- 经济研究(21800)
- 经(21050)
- 问题(19968)
- 教育(18781)
- 技术经济(16835)
- 世界(15814)
- 农村(15359)
- 村(15359)
- 农业经济(15060)
- 版(14973)
- 商业(14328)
- 贸(14164)
共检索到430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秋纯 李谷成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秋纯 李谷成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 林光华 何军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兼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这种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特别是会降低无法用雇工和机械替代的农业生产管理的劳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民兼业化行为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验证农民兼业化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的兼业化对家庭土地投入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的机械使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存在着负向效应。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兼业行为,并非是在劳动力完全剩余状况下产生的,农民的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投入,农民家庭会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要素 农民兼业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尤亮 申洲尧 张珩
本文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414户的追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收入渴望引入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分析框架中,运用双栏模型探讨家庭决策者的收入渴望对其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渴望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金额就会提高23.3%,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低年龄组农户、高家庭资产农户和低教育程度农户的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渴望对农户农业生产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受到风险偏好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对于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农户而言,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收入渴望越高的家庭决策者更倾向于同时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借贷 收入渴望 双栏模型 整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东 陈景帅 冯晓龙 赵启然 司伟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然而,尚未有研究提供气候变化与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2020年的农户数据,系统考察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均会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提高整体上增加了农地转出概率和规模、减少了农地转入概率和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利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促使小农户增加农地转出、减少农地转入,但规模农户并不倾向于转出农地,反而会通过增加农地转入面积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会促使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转出农地,但对纯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较小。据此,本文认为,应该重视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经营决策调整的影响,优化农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不同类型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地流转 经营规模 兼业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勤航 高延雷 诸培新
农民增收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小农户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待验证。基于对山东省博兴县372个种粮小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了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小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23.03%)和非农收入(23.12%),对农业纯收入也有正向影响。(2)从不同组织模式看,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均能显著提升小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和非农收入,且土地入社托管模式的提升效应高于村级代理托管模式。(3)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对小农户农业纯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则相反。因此,应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功能,不断提高小农户在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时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强化农业服务主体建设,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
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成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以三大主粮品种为例,分析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普惠制的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均有负向影响,长期看已不利于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生产仍有重要意义,未来可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其他涉农财政投入虽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现阶段可在粮食主产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
财政支农投入 农业生产 农村固定观察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云华 彭超 张琛
本文采用2003~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数据,构建相关随机效应模型(Correlated Random Effect)尽可能降低传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一步法的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氮元素施用对农户家庭层面"加总"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清理数据的过程中,本文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可能存在的面板数据衔接偏误问题进行纠正,进一步检验了计量分析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过程中氮元素施用过量,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氮元素施用对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存在着异质性,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不同区域农户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适当降低氮元素施用量的政策建议,即为农户施肥提供技术指导,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化和有机肥替代行动,健全化肥相关管理条例与科学施用的指导办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锋 童婷 李谷成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生产率效应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平均提升效应为8.7%,在进行替换变量、更换样本、改变方法、安慰剂检验以及排除干扰政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收储制度改革分为取消临储价格和实施生产者补贴两个阶段,实施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率的提升大于取消临储价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兼业程度越高、玉米生产率越低的农户而言,收储制度改革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收储制度改革会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生产性投资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锋 童婷 李谷成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生产率效应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平均提升效应为8.7%,在进行替换变量、更换样本、改变方法、安慰剂检验以及排除干扰政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收储制度改革分为取消临储价格和实施生产者补贴两个阶段,实施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率的提升大于取消临储价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兼业程度越高、玉米生产率越低的农户而言,收储制度改革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收储制度改革会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生产性投资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刘兴翠 张华
[目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库中甘肃省550户样本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及其各个构成部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Sobel检验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增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1)土地流转具有增收效应。参与土地流转使农户总收入提升22.7%,务农收入提升29.4%,但土地流转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的土地流转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土地转出对农户总收入无显著影响,但使务农收入降低37.1%,务工收入提升22%;土地转入使农户总收入提升32.9%,务农收入提升49.2%,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虽为负但不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对农户总收入的增收效应,并且不同的土地转入规模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大规模转入户的平均收入更高。(3)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土地流转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的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更大;对农业依赖程度高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农业依赖程度低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则不显著。(4)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增收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大约有14.10%是通过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结论]土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收入,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同时,提供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加大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高第 张露
利用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讨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揭示服务规模经营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理论机制和现实逻辑。研究表明:(1)目前农户对修整农田水渠、施用农家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四类典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的采纳比例分别为17.79%、17.31%、7.89%和90.69%;(2)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农业生产性服务能显著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经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3)排除秸秆还田这一强制性措施后,生活型农户偏向采纳资本投入型技术,生产型农户则更偏好劳动投入型技术;(4)较之于生产型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生活型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措施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业投资 宏观角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户分化背景下种植结构变动研究——来自全国31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证据
劳动力流动能够影响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吗?——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的证据
农户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情况调查分析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促进规模农户种粮了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
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
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为农户家庭经济盘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资料分析
要素替代视角下农户化肥施用研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
农户粮食种植面积与粮价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
中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了农户增收吗?——基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