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7)
2023(7703)
2022(6438)
2021(6182)
2020(5140)
2019(11876)
2018(11579)
2017(23414)
2016(11987)
2015(12907)
2014(12449)
2013(12371)
2012(11408)
2011(10267)
2010(10422)
2009(9567)
2008(9313)
2007(8449)
2006(7725)
2005(6912)
作者
(31724)
(27482)
(26514)
(25526)
(16914)
(13144)
(12001)
(10364)
(10287)
(9465)
(9174)
(8893)
(8451)
(8387)
(8326)
(8127)
(7764)
(7733)
(7707)
(7677)
(6870)
(6705)
(6476)
(6446)
(6180)
(6049)
(5901)
(5674)
(5453)
(5310)
学科
(52245)
经济(52196)
(45170)
(41593)
农业(30043)
管理(27874)
(21334)
企业(21334)
方法(16543)
业经(16261)
数学(14426)
数学方法(14276)
中国(14108)
(13369)
(12674)
地方(11332)
农业经济(10103)
(9699)
(9229)
(9129)
农村(9117)
(9102)
贸易(9094)
(8903)
(8780)
银行(8767)
(8643)
(8395)
(8394)
(8140)
机构
学院(165320)
大学(161089)
(75243)
经济(73982)
管理(64575)
研究(57066)
理学(56014)
理学院(55505)
管理学(54681)
管理学院(54388)
(47467)
中国(46710)
农业(35873)
(33943)
(32747)
科学(32249)
业大(29863)
(28351)
中心(27478)
财经(26327)
研究所(25324)
(25248)
(24137)
经济学(22707)
农业大学(21817)
(20798)
经济管理(20668)
师范(20629)
经济学院(20602)
北京(20044)
基金
项目(110177)
科学(88145)
研究(85182)
基金(81514)
(70345)
国家(69651)
科学基金(60086)
社会(56726)
社会科(53409)
社会科学(53394)
基金项目(43374)
(43127)
教育(36766)
自然(36038)
编号(35926)
自然科(35195)
自然科学(35186)
(34927)
自然科学基金(34578)
资助(31408)
成果(28789)
(28728)
(25516)
(25409)
重点(24434)
国家社会(24153)
(23114)
(22981)
课题(22904)
(22354)
期刊
(88995)
经济(88995)
(53276)
研究(50190)
中国(35987)
农业(35684)
学报(24963)
(24876)
科学(23888)
(21770)
金融(21770)
业经(21256)
大学(20539)
管理(19528)
学学(19452)
(16572)
教育(14576)
农村(13977)
(13977)
农业经济(13602)
问题(13248)
财经(12845)
技术(12547)
经济研究(12433)
(11127)
世界(11028)
(9874)
经济问题(9795)
农村经济(9080)
社会(8416)
共检索到254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学军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1930年到1998年无锡保定农村系列调查资料,分析了以保定农户为代表的华北农户借债用途的结构及其变迁。研究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20世纪末的70年中,随着农户经济处境的变迁,其借债用途发生了由非生产性借债为主转向生产性借债为主的颠覆性的变迁,制约农户融资的最根本约束因素是农户的信用抵押担保。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栋  李四新  
现阶段,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长期视角梳理了小农资金需求和正规信贷供给之间的差异,得出了以下结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农最大的资金压力始终来自于子女婚嫁等生存需要,但农村金融机构并未对其给予充分关注。这一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成因在于,小农生产的目的在于规避风险,而农村金融机构要谋求利润最大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针对小农融资需求设计信贷产品,引导资金流向生产领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中国农贷制度是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谜团,本文试图在梳理既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破解这一谜团提供一个长期视角。与既有的大多数研究相比,本文的讨论侧重于农贷制度的需求层面。本文的讨论发现,中国农户的融资次序耐人寻味,主要表现为,在农业收入不足以抵补维生成本时,首先考虑增加非农收入,其次才寻求信贷支持。就信贷支持而言,先争取国家农贷,再谋求民间熟人信贷,最后是高利信贷。本文的研究还揭示出,在中国,长期以来,国家与农户在分割有限农村剩余过程中存在一种脆弱的平衡,而国家农贷制度的基本功能则是维持这种平衡。由于这种平衡的维持具有节约国家管理与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用,因此单方面改变国家农贷制度功能(如商业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志龙  
本文借助高阳农村纺织业的变迁历史,探讨在农村工业化的演变进程中,农民家庭经营发生了怎样的变与不变。农民家庭经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家庭总收入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取向影响到了家庭经营的内部机制和成本计算。技术进步是农户经济能够与经济现代化相适应的关键。分工与专业化是农户能够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在长期发展中,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工厂的分工与合作,使农户能够克服自身规模不经济的缺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红卫  
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是总体制度结构演进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和整个渐进转轨改革逻辑相关。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本文力图从一个长期历史的视角去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和制度变迁 ,从而揭示和解释建国后中国金融史的变迁轨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栋  卢江海  
本文采用长期视角分析了农民工返乡的制度背景,研究发现农民工务工收入主要是维持农村社会生活,农民工始终未能脱离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基于上述原因,此次金融海啸下的中国农民工返乡与其他国家"农村-城市"人口流动模式不同,农民工始终属于"非正式就业",失业后存在返乡激励。长期来看,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工获得"人力资本红利"。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升  
通过对浙江绍兴市5个村庄的住村调研发现,在发达地区工业型村庄,农村消费分层已经出现,且对比城市消费分层,一是农村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经济收入分层更具有一致性;二是农村消费中同时表现出主动性消费和被动性消费的消费"两面性"特征;三是农村不同消费阶层具有不同消费特点,借此文章区分了农村消费中不同消费阶层的"奢侈性消费"、"地位性消费"、"维持性消费"和"生存性消费"。与此同时,农村消费分层表现出向社会文化分层、政治分层扩大化的趋势,最后,农村消费阶层还表现出向阶层固化发展的趋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张明  王君萍  
基于城镇化引起的消费环境变迁、农民工带来的消费主体迁徙、互联网引发的消费工具革新以及信息化导致的消费伦理转型的背景,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农村居民消费的现有文献,聚焦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函数检验、结构升级、主体迁徙以及城乡比较等研究视角,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消费函数的中国化进程缓慢、消费结构的演进机理研究不足、消费市场的区域研究不够细化、消费主体的比较欠缺系统研究等缺陷,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立龙  杨祥辉  朱方明  
进城务工?或留乡发展?不同的村户有不同的生计选择倾向,反映为其对城乡生计信息的结构化诉求。本文从乡村区位差异及家庭异质性视角,探究相对贫困农户生计信息供求的城乡偏向及供求匹配程度。课题组基于在湖南省吉首市城郊和偏远乡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户脱贫生计信息供求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偏远乡村的相对贫困农户总体偏向进城寻求生计机会,表现出更强的进城务工信息需求;城郊乡村的相对贫困农户更关注乡村生计信息,对规模化农业自营、乡村创业就业的信息需求意愿较强,"逆城镇化"动能较足;(2)农户生计信息需求受其收入水平、经营资金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生计信息可得性则受到教育水平、干部帮扶、亲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应强化对相对贫困农户生计信息的精准援助,破解信息贫困;在偏远乡村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城郊乡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甄别不同类型农户的致贫成因,有序引导其脱贫生计选择,推动其分流融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倩  胡必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得以进一步释放并向城镇移动,因而农村居民收入亦得到了较快增长。社会资本作为重要的非市场力量,其对提高收入、增进福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国村庄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有效减少收入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关系就是金钱,但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借助不同资本的关系在金钱上的回馈效率会有所不同,这一结论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收入、减少收入差距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检验和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栋  
2008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希冀农户能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在发放农户信贷过程中,国家必须依靠以合作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公共选择视角,农村信用社可以被视为科层,按照这个思路,本文将科层激励引入农户信贷研究。虽然科层与国家效用函数存在交集,但科层结构中也存在仕途最优化、努力最小化等因子,科层结构有动机异化国家意图。经过解析,本文给出了农户信贷均衡解,结论说明,科层影响下农户信贷会低于国家期望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倩  胡必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得以进一步释放并向城镇移动,因而农村居民收入亦得到了较快增长。社会资本作为重要的非市场力量,其对提高收入、增进福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国村庄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有效减少收入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关系就是金钱,但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借助不同资本的关系在金钱上的回馈效率会有所不同,这一结论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收入、减少收入差距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检验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